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206001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含2课时考查)适用专业:中学师范学科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中学师范学科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要构架,教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描述和解释人类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人的心理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人性观,学会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我心理品质。
本课程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以后其他心理学课程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2、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知识与能力特点。
3、本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二是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由于本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心理学实验演示。
5、本课程共28课时(含2课时考查),每周2课时。
学分为2分,考核方式为开卷考查,考查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分占30%。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教学、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行为及其心理状态,懂得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能够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素质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识,能够对自身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敏感性。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各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及主要学派;2、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学时分配] 4[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二、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是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一、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二、心理学的主要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学派、皮亚杰学派第二章注意[教学目标]1、了解注意的外部表现、各种注意类型的特点;2、理解注意的含义、特征和功能;3、掌握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与方法、注意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起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注意的品质[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第一节注意的概述含义、特征二、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心跳加速、牙关禁闭、握紧拳头等现象。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含义、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二、有意注意含义,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与方法三、有意后注意第三节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含义、影响因素二、注意的稳定性含义、影响因素三、注意的分配含义、条件四、注意的转移含义,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之间的区别第三章感知觉[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组织的原则、知觉的种类及其特点、各种知觉现象;2、理解感觉、知觉的含义;3、应用:能举例说明知觉的四种特性。
[教学重点]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种类[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第一节感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二、什么是知觉含义、感知觉的关系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第二节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二、时间知觉时间标尺三、运动知觉真动和真动知觉、似动现象第三节知觉现象一、错觉二、后效第四章记忆[教学目标]1、了解记忆的品质;2、理解记忆、表象的含义、各种记忆的基本特点;3、掌握遗忘学说、遗忘的基本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教学重点]各种记忆的基本特点;遗忘[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定义、环节二、表象含义、特征、作用三、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第二节记忆的种类一、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四、遗忘遗忘的含义、原因、规律、影响因素第五章思维与想象[教学目标]1、了解思维的过程、形式、品质;2、理解思维的含义、特征和种类、想象的含义、功能和种类、问题的含义;3、掌握有关问题解决的学说;4、应用: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学重点]思维的特征;想象的种类;问题解决[学时分配] 4[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及其特征含义、特征二、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三、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四、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第二节思维的种类一、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二、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三、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四、我向性思维与现实性思维第三节想象一、想象的概述含义、功能二、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第四节思维理论一、问题解决含义、有关问题解决的学说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效策略、专门知识、问题情境、知觉的特点、功能固着、定势、证实偏见、动机和情绪、性格特征、人际关系第六章情绪[教学目标]1、了解情绪、情感的种类及各种表情;2、理解情绪的含义、功能、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教学重点]情绪状态的种类;情感的种类[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的概述一、什么是情绪含义、成分、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组织功能第二节情绪的种类一、情绪的维度和极性二、基本情绪的种类喜、怒、哀、惧三、情绪状态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四、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第七章动机[教学目标]1、理解动机的含义与功能、动机与需要、诱因之间的关系、意志的含义、意志行动的特征;2、掌握动机与行为的关系;3、应用:能举例说明四种动机冲突类型、能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及各种动机理论解释、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动机冲突;动机理论[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二、与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需要、诱因的含义、两者与动机的关系三、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第二节动机的种类一、动机的一般分类第三节意志行动与动机冲突一、意志和意志行动二、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三、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第四节动机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二、认知理论期望理论、自我归因理论、自我效能论第八章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能力的种类;2、理解能力的含义、理解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理解能力的差异性规律;3、掌握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应用:能用能力理论解释、分析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重点]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能力理论[学时分配] 4[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的概述一、什么是能力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区别、联系三、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对能力发展的交互影响、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一、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二、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三、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能力的差异性规律量的差异、质的差异第四节能力理论一、能力的因素理论二因素说、独立因素说、群因素说、智力三维结构说、智力层次结构说、二、能力的认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的PASS模型第九章气质[教学目标]1、了解气质的意义;2、理解气质的含义、特点、各种气质理论;3、掌握气质类型的特点及其行为表现;4、应用:能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因材施教。
[教学重点]气质类型特点及其行为表现;气质理论[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的概述一、气质的特点含义、特征二、气质的心理特性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向性第二节气质理论一、四根说二、四液说三、体型说四、血型说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一、气质类型的特点及其行为表现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各自的特点与行为表现二、气质的意义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取得成就的高低、气质类型可以作为选择职业的一个依据、气质类型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第十章性格[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性格的方法;2、理解性格的含义、特点、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3、掌握各种性格理论;4、应用: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分析影响自己性格形成的因素。
[教学重点]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性格理论[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的概述一、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含义、特点二、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联系四、性格与能力的关系区别、联系第二节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影响性格形成的生物学物遗传因素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点、生理成熟的早晚、性别二、影响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个体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三、影响性格形成的学校因素班集体、教师的教育态度四、影响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五、影响性格形成的个体主观因素一、行为观察法二、自然实验法三、自陈法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大五人格问卷、中国人人格量表四、投射法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五、情境测验六、自我概念测验第四节性格理论一、性格的类型理论心理机能优势说、内外倾理论、场性理论、独立—顺从理论二、性格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艾森克的特质论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
授课教师应有比较扎实而全面的心理学功底,在教学中应能在哲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有所展开。
(二)教学设计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等设施,力求将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本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学的重点是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章节的内容,难点是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解决办法是在讲授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以作业的形式对一些问题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