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必去的10个地方(v0.2)1.沁阳市博物馆沁阳市博物馆位于市区东南隅,覃怀中路与县东街交叉口东北角,毗邻沁阳市政府,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是在原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
该寺始建于隋代,时名长寿寺,唐武后时易名大云寺,金代又易名为天宁寺。
现有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两千多件(套),包括石器、陶器、铜器、瓷器、玉器和书法绘画等。
中国书协主席启功亲题馆名。
博物馆现有面积10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河南省旅游景点、国家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三级博物馆。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
沁阳市博物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为主体。
前有雕梁画栋的仿宋式山门,后有大雄宝殿之台基,两侧为仿古建筑的展厅和办公用房,院内碑碣林立、错落有致、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馆中设苑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石苑内玉泉翠蔚、鱼跃河池、垂柳依依、小桥流水,中有古建与园林相结合的楼台亭榭,围建150米的长廊内陈列着历代石刻造像,书法碑碣和墓志石,其中许多都是国内比较珍贵的精品和孤品,琳琅满目的石刻文物,上自汉魏,下迄明清,各以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卓越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书法技艺为国内外学者、艺术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所珍视。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居河南三大金塔之首。
三圣塔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刹顶三部分组成。
方形基座占地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边长8.6米的须弥座,承托着十三层密檐式塔身。
三圣塔外观仿唐,内结似宋。
庞大的石造基座内为双环体壁,两壁中间设回廊走道。
塔内为竖井式的方形通道,通道两壁有脚窝,可供游人攀登,通道至九层后从外部攀沿而上,才可登上十三层极顶。
三圣塔最珍贵的是塔内保存了丰富的石刻资料,门额上有“玉泉龙宫藏”半月形刻石,左右线刻云龙和花卉图案,塔身第一层正中有铭石一方,具体记载了建塔者的姓名、简历、砖匠、木匠、泥匠以及烧砖的地点和人名,为金大定十一年六月一日刻。
塔内有“隐瑞洞”、“腾云洞”还有泥石造像多尊。
三圣塔是目前中国金塔中保存状况最好、形体最大、石刻资料最丰富的一座,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沁阳市博物馆以《河内石苑》、《沁阳革命史迹》、《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为基本陈列,同时常年接待举办各类临时流动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石苑里的书法艺术品。
号称“神笔”的明清大书法家王铎在这里留下了《延香馆帖》的真迹,其中《创柏香善建城碑铭》10块刻石共计1100多字,颜筋柳骨,风格独到,是王铎一生楷书的代表作;他的20多首山水游览诗作共计1760余字的行草书,其字形更是丰富多彩,笔法流畅,时行时草,妙趣横生。
这里还有清康熙帝玄烨所书的《点翰堂御书法帖》,该书法帖代表了康熙书法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不可多得的帝王书法艺术瑰宝。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通过大量详实的文献、图片、考古资料,对李商隐的一生和历史贡献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沁阳革命史迹陈列》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革命先驱为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辉煌历程,同时重点介绍了狼牙山五壮士之一沁阳籍的宋学义。
路线:在汽车站坐1路公交车,县东街下车后沿县东街往南走400米即到,打车的话为5元。
游玩时间:1个小时2.朱载堉纪念馆朱载堉纪念馆即“郑藩王乐府旧址”,建于1991年,2001年6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自治街中段。
纪念馆共分四个展厅,占地面积1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展室16间。
介绍朱载堉生平及成就,馆内有大量碑石、题刻。
纪念馆中间为朱载堉像,旁边陈列着经朱载堉改进过的大型唢呐模型。
这支特制的“巨无霸”唢呐,用玻璃钢材料制成,总长5米,喇叭口直径1.7米,重达200余公斤,这是朱载堉自制的八十一档双排大算盘的复制品。
十二平均律复杂的演算,就是通过这样的算盘完成的。
原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音协名誉主席吕骥题写馆名。
朱载堉(1536—161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
他是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他又是算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家,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
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出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早在明代,朱载堉就为我国夺得了多项世界第一。
朱载堉乃十二平均律的最早发现者,一生潜研音乐律学。
1581年前后在世界率先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音分值,由于他的世界性的杰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称他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路线:在汽车站坐1路公交车,联盟商厦下车后沿北寺街往北走400米即到,打车的话为5元。
游玩时间:30分钟3.天鹅湖&天宁寺天鹅湖,旧称“东湖”,沁阳方言称为“莲坑堰”,于八十年代改名“天鹅湖”。
许多的沁阳人都是喝着天鹅湖边的井水,吹着天鹅湖的风,闻着天鹅湖的荷香,听着天鹅湖上的鸟叫与蛙鸣长大的,跟天鹅湖有着特殊的感情。
天鹅湖是沁阳人的后花园。
天鹅湖原是筑城挖土形成的人工湖。
传说汉代就引沁入城。
有记载的是元朝至正年间“引济入怀”,济水从西门迤逦入城,经过利津、举仙、珠嘉、揽胜四个桥,汇为天鹅池;再经指方桥,形成天鹅湖。
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吸引人们来这里赏景怡情,尤以这里的水,十分清冽。
还有这里的荷花,接天莲叶,花香四溢。
沿着天鹅湖有一圈人行道,是沁阳市晚上休闲健身常去的地方。
在天鹅湖的四周散落着一些怀庆府古城墙,可顺带一起游览,湖的北侧有一个小型动物园,动物以老虎居多,包括骆驼、鸵鸟、河马等动物。
天鹅湖西北200米有一处寺庙,是异地重建的天宁寺,重建于2010年,可以免费参观,里面善男信女颇多,佛教氛围浓厚,没有一丝商业气息。
路线:在汽车站坐1路公交车,县东街下车后沿县东街往北走400米即到,打车的话为5元。
游玩时间:1-2个小时4.神农山神农山,位于沁阳市紫陵镇境内,是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02平方公里,景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神农雪景曾登上《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
神农山主峰紫金顶(沁阳人称为小北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较泰山早154年。
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
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
这里有雄奇险峻的紫金坛,更有天下一绝的白松岭。
15600余株白鹤松姿态万千,生长于悬崖绝岭之巅,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
游走其间,移步换景,恍若人间仙境,令人魄悸魂动,陡然升华。
其山势之雄险奇绝,树型之屈曲优美,景层之深奥神秀,当推全国之最。
神农山还素有“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有珍稀植物1199种。
九千只国家保护动物太行猕猴攀枝登崖,嬉戏逗玩,平添无限野趣。
可游览的景点包括云阳寺、云阳塔林、财神庙、神农广场、紫金坛等,上下山均可乘坐缆车。
路线:汽车站坐到紫陵的班车,神农山口下车游览时间:5个小时5.二仙庙&真谷寺二仙庙本名静应庙,为纪念为晋代女道士,上清派所尊第一代太师魏华存所建,位于仙神河河口东岸,八一水库上游,这里左悬谷,右紫金,前小库,后沐涧,水环翠拥,自然景色十分优美。
唐代始建,宋、元明、清续修,文革时期遭破坏,后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重修。
传说唐李渊和李世民逃亡此地,二仙从洞中走出,为其解决粮草并点化前景。
李氏父子表示,称帝后定给二仙建造庙宇。
在二仙庙门口的石雕群中,有两块石刻的龙头朝下,较为少见。
二仙庙进深一千五百多米,通阔近百米,前有五重门,其后有天王、金刚像、钟鼓楼、五间重檐阁,内设多通圣谕碑石。
二仙庙每年的三月三庙会,男女老幼密密如蚁,层层如织,是沁阳周边最大的面会。
紫虚元君大殿后,一石突兀孤立,高约三丈,中间裂一缝,当地人称飞来石,上建梳妆台,修有台阶可曲绕盘上。
石壁上刻有宋仁宗教书及王安图齐御香祭告题刻以及明清时期题刻多处。
在飞来石上有二仙的梳妆台,也是老子斗二仙”神话的场景。
游人往往定位投石过缝,以石落处判定生男育女,颇有情趣。
二仙庙前的八一水库碧波荡漾,也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八一水库北侧有一水上游乐场欢乐岛,是沁阳人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旁边的山坡上新修了一个滑雪场,预计2015年冬天开业。
沿着二仙庙左侧的山道往上走,可以看到有一个瀑布,东春天水少,夏秋天水多,顺着瀑布所在的位置有一个山路,一直往里走约半个小时,有一个山洞名为修仙洞,传说为魏华存修炼之所。
出二仙庙往西走,西渡仙神河,越仙人桥,迂回绕过一个山头,即可到达窄涧谷太平摩崖处。
太平寺摩崖石刻号称豫北“小龙门”。
北魏时在此兴建寺院,开凿造像,称“千佛岩”,隋唐时开窟造像达到鼎盛,五代及金、明、清等时期又摹刻金刚经、续造窟龛。
现存三窟六龛,其中千佛洞尊尊佛像旁均刻有佛名。
当地人称这里为四里沟或真谷寺。
窄涧谷太平摩崖,位于窄涧谷尽头。
窄涧谷整个山体为石灰岩。
往上看几乎是垂直的绝地,高达300米左右。
俯视谷地为百米深涧,谷尽头有宽约50米的平坦地面。
字隋清,乃至民国,窄涧谷一直是佛教、道教活动的中心。
从隋代在此创建太平摩崖寺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寺院也几经兴废,先后易名开化寺、真谷寺等。
在这有限的空间内,留下了众多的佛教以及,隋唐时期的摩崖和石窟像,五代后晋的石刻莲花金、宋金的游人题记、明清的寺院遗址及二十余通碑刻,《河内县志》记载此地,“城西十里,亦名元谷,今名真谷寺。
”窄涧谷只要的佛教遗物是沿着山壁的摩崖造像和石窟造像,计有想龛6个,未成龛2个,千佛洞1 个,石窟2个,造像题记8处,摩崖刻经1处。
主要是隋唐时代的作品。
亦有几处宋、金、元时期的游人题记,其中价值最高的遗物当属千佛洞和线刻佛塔。
道教遗物较少。
路线:汽车站坐到紫陵的班车,终点下车,步行或找摩的。
游览时间:5个小时6.云台村&封门村云台村位于西向镇太行山的山顶上,从西向村出发沿着052县道一直走到头就到了,从山脚下到山顶开车约四五十分钟,急弯比较多,但路况不错。
坐落在山顶的云台村依然是四面环山,原来大概有上百户人家,但现在大都已迁到山下,所有留下的就是石头建的房子,村里有个小广场,广场旁边有个溶洞,当地人叫黄龙洞,可以走进去,尽头有个水潭,深约七八米,清澈见底。
远处有一小塔。
夏天的时候很多当地人上来乘凉,包括云台村的原居民也会上山避暑,但冬天之后几乎是一个荒村,除了护林员之外无人居住。
在这里可以看到在平原地带无法看到的石头房屋,领略太行山南麓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