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胆总管结石疾病微创治疗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胆总管结石疾病的微创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胆囊、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280例,根据手术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60例,两组都采用内镜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其中治疗组采用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采用内镜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十二指肠镜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60例;胆道镜配合外科手术治疗胆石症220例,其中,术中胆道镜取石180例,术后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40例。
治疗组实施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8例;实施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8例,其中保胆取石术2例;实施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方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4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分别采肘静脉血5 ml进行肝功能检查,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清蛋白(alb)。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毕ⅱ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
2.2 肝功能情况
对照组术后alt与ast值都有明显提高(p < 0.05),而治疗组只有alt有明显提高(p < 0.05),两组术后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胆囊、胆总管结石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胆囊切除手术不断走向人性化、微创化[5]。
同时当前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开始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或十二指肠乳头
括约肌狭窄的治疗,到80年代末期[6-7],治疗性腹腔镜技术应用到临床,无论软镜(内镜)或硬镜(腹腔镜)中的任何单一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微创外科领域将内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与腹腔镜巧妙灵活联合应用,以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使微创方法更加完善[8]。
特别是探讨不同情况下肝外胆管结石选择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
道镜+液电碎石机)及其联合治疗的最佳方法,对胆囊、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充分体现内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扩大微创治疗肝外胆管(胆囊)结石的范围、效果,提高微创治疗的成功率。
不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适应证可以逐渐扩大,但必须明确:(1)不适当扩大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范围,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甚至发生严重后果;(2)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可能完全代替剖腹胆囊切除;(3)胆囊恶性肿瘤或可疑者、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管炎者应剖腹手术等。
本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不过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
当前对腹腔镜手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肝功能变化主要与气腹有关[9]。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气腹对肝功能的影响持续时间短暂,影响不大[10]。
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alt与ast值都有明显提高(p < 0.05),而治疗组只有alt明显提高(p < 0.05)。
总之,胆囊、胆总管结石疾病的微创治疗有更好的效果,对于肝功能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一平,萧荫祺. 保胆取石术有关问题的探讨[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1):1-3.
[2] 杨镇,裘法祖. 我国开展微创外科的现状与展望[j]. 腹部外科,2004, 17(2):68-69.
[3] 王甘露,李晓平,廖彩仙.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术式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06,1(1):33-35. [4] 陈波,王可新,胡三元.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2):167-169.
[5] 韩天权,张圣道.保胆取石术后胆石的复发及预防[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1):4-5.
[6] 徐立友,宋钊,付廷海,等.623例内镜取石保胆术[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6):459-46 1.
[7] 蔡秀军,彭淑牖,黄迪宇,等. 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1):11-13.
[8] ballantyne gh. robotic surgery,telerobotic surgery,telepresence,and telementoring[j]. surg endosc,2012,16(10):1389-1402.
[9] schwenk w,neudecker j,mall j.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blinded trial ofpulmonary function,pain,and cosmetic results after laparoscopic versus micro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 surg endosc,2009,14(4):345-348. [10] 周正东,陈训如,罗丁,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原因[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6(2):83-84.
(收稿日期:2012-10-16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