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疑问:“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 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视自己为“渺小的人”,体现了纯朴谦逊的性情 品格,映照出“人民大如天”的敬民意识。事实证明,谁把人民看得最大、把自 己看得最小,谁在人民心中的分量就“重如泰山”。
⑤有人说,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C_____无论 处于怎样的境遇、无论取得何种的成绩,倘若能始终守之以让、守之以法、守之 以谦,一个人才能为自己的成长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成就更有价值、更有境界的 人生。
③“器虚则受,实则不受”。谦逊之人往往能认识到自身不足,乐于接受新 思想新知识。B____骄矜之人则妄自尊大,或因自我感觉良好而睥睨一切,或因 取得微小成绩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对于“墙角的花”来说,“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现实中有一些人,发了几篇文就自称“著名作家”,演了几场戏
二、议论文阅读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考点2 论证方法及作用(8年15考)
统编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 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例说明。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常用论证方法的判断特征,然后通读全文,找出使 用论证方法的语段,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
(选自《人民日报》)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圈点批注读文本
读懂(说了什么) 1. 用“══”画出中心论点或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读细(怎么说的) 2. 用“____”画出文阅读
返回目录
示例:举例论证:第①段,列举鲁迅的事例,论证“在自我贬抑与反思中,才能 使形象伟岸”的观点;第②段,列举杨绛的事例,提出人生应“才能突出却不恃 才傲物,反而在自谦中矢志提升自我”的观点;第④段,列举彭德怀和廖俊波的 事例,证明了“自谦渺小者未必渺小”的观点。 道理论证:第②段,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引出“谦逊能使人生分数值不断增大” 的论述。 对比论证:第③段,“谦逊之人”与“骄矜之人”作对比,论述谦逊的重要性。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5. 论证思路:首先用_鲁__迅__、__杨__绛___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其次将“_谦__逊__之__人__” 与“__骄__矜__之__人___”作对比以及举出“骄矜之人”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谦逊的 重要性,再举出彭德怀和廖俊波的事例证明“_自__谦__渺__小__者__未__必__渺__小______”,最 后强调人生应“_____守__之__以__让__、__守__之__以__法__、__守__之__以__谦_______”的观点。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湖南中考设问示例 1. (2018郴州)第④段列举彭德怀和廖俊波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2. (2019岳阳)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全国其他设问 1. (2019湖北武汉)作者将“红叶枕边香”与《菊枕》作对比是为了说明 什么道理?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 2. (2019山东菏泽)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 析。
读思考时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顺序排 查就可避免寻找不全。
点击链接至考点针对训练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考点3 分析、补写论题(8年7考)
统编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考向1 分析论据 (统编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改编)下面这则材料可以用作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论据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 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 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统编其他设问 1. (统编九上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改编)作 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统编九上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思考 探究”)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3. 用“ ”标出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4. 用“//”给文章内容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①__②__段):用鲁迅、杨绛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 第二部分(第__③__段):_用__“__谦__逊__之__人__”__与__“__骄__矜__之__人__”__作__对__比__,__论__述__谦__逊__的__重___ _要__性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_④___段):列举彭德怀和廖俊波的事例,论证了“自谦渺小者未必渺 小”的观点。 第四部分(第⑤段):_强__调_人__生__应__“__守__之__以__让__、__守__之__以__法__、__守__之__以__谦__”__。________
【方法指导】 (1)细审题,看要求概括的是全文中心论点还是某段分论点。据此锁
定答案范围。 (2)明确论点的特点。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一个
简明的表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 (3)位置“四看”法。(详见文体知识梳理“论点——位置”) 注:若考查形式为选择题时,可将选项一一带入语段,选取能够涵
考点7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情搜索】中心论点:郴州:2018.18、2015.18、2014.18、2012.18; 永州:2019.16、2017.17、2015.15;岳阳:2015.13、2014.13、 2013.13、2012.17;分论点:怀化:2017.17 ◎湖南中考设问示例 1. (2018郴州)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9永州)下列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的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3. 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A、B、C其中一处抽出来的,请将它放回原处,并说出理 由。(2分)
牛顿曾建立起一座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但他并不因此自矜,反而将成就归因 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A 理由:原句表达的是牛顿居功虽伟而不自矜,A处前后表达也是此意,故应插 在此处。B处语境表达的是谦逊之人往往能认识到自身不足,乐于接受新思想和 新认识;C处语境表达的是呼吁人们自谦。
盖所有段落内容的选项。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针对训练
一、(2018郴州)议论性文章阅读(6分) 守之以谦,行之以实 陈思炳
①鲁迅一生谦虚谨慎。刘半农曾提议他参评诺贝尔奖,他却说自己不配,“还 欠努力”;人们推崇他的作品,他却认为那只是“时时随风而逝”的“许多小小的 想头和言语”;他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为他作传,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生太平 凡……他敞开胸怀和读者交流思想情感,洞察社会也深刻剖析自己。在自我贬抑与 反思中,他的形象却伟岸起来。
返回目录
就自诩“明星演员”,于是开始好面子、摆架子,在自夸自满自负中逐渐失去了 前行的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标榜着“公仆”身份的人,如果也对自己 有着不切实际的认知,甚至通过各种手段,为自己罩上“优秀”的外衣,其负面 影响只会更甚。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别人看得很低,最终只会在华丽包装、自吹 自擂中把分母无限增大,使自己的分数值愈变愈小,甚至成为他人眼中“轻于鸿 毛”的人。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统编其他设问 (统编九上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思考探究”) 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
考点6
考点7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读透(有什么反思) 6. 用“﹏﹏”画出带给你启示或者感悟的句子,可和同桌讨论一下自己的阅读 心得。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守__之__以_谦__,__行__之__以__实________。(2分) 2. 第④段列举彭德怀和廖俊波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2分) 真实可信地论证了“自谦渺小者未必渺小”的观点,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全国其他设问 1. (2019江西)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 个观点? 2. (2019甘肃兰州)选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限30个 字以内)
考点7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议论文阅读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1对1”讲练
考点2
考点1 概括论点(8年12考)
考点3
统编设问学考点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探源 (统编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 出了什么论点。
考点7
考点8
二、议论文阅读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7
④自谦渺小者未必渺小,把自己放得很低,他人往往把他看得很重。《彭总在 中南海》一书中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彭德怀看到巴金在一篇文章中描写 他“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坐立不安,于是给他写信道:“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 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曾面对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