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政治学理论)考研笔记(10)政治学原理部分:《现代政治分析原理》辅导讲义第十二章政治决策分析(一)决策,政策和政治决策分析(1)区分决策,政策的概念:决策----更多强调的是计划的制定和形成过程;政策----通常强调的是形成的结果。
政策过程----包含了政策的制定(形成),执行,反馈和评估等过程;决策过程----更主要地侧重和对应于政策的制定(形成)过程。
(一般情况下,作为政治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决策分析==政策分析。
)(2)决策分析的基本思路:政治决策宏观分析的两种思路:1.政府政治决策分析------分析就公共事务而形成的政策;2.非政府政治决策分析---分析就团体事务而形成的政策。
政治决策分析把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分解为三个不同层面:1.政治意向2.政治活动3.政治结果(二)决策过程分析理论:政治学决策分析一般把决策过程分解为六个阶段:(详见P279---P282)1.政策动议(initiation)2.政策预估(estimation)3.政策选择(selection)4.政策实施(implementation)5.政策评估(evaluation)6.政策终结(termination)(三)决策形成理论:(1)理性决策模式(2)渐进决策模式(3)官僚组织模式(4)信仰体系模式(四)决策评估理论-----如何对政策作出评价?(三个原则&四个标准):(1)政治决策分析提出的所谓“3E”理论---effective,efficient,&economical三原则:即:A.效力原则---要求政策的实施能按照决策意图产生最大影响,能尽可能实现政策目标;B.效率原则---要求政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效力,对社会产生作用;C.经济原则---要求政策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效力的成本最低。
上述的“3E”原则具有程度差别,现实政治生活中,要按照这三个方面对一项政策进行综合全面的考量。
(2)政策分析为政策评价提供的四个方面的衡量标准:1.稳定和秩序(结果)--------------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和功能;2.经济繁荣和发展(结果)---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是当今政府重要职能,也是政府政绩的重要来源;3.公民权利和职责(结果)---公民是社会共同体成员,促进和实现公民权利和职责是政府最终目的。
4.民主规则(过程)------------民主规则从政府过程的角度为政策评价提供了标准。
----参与制民主理论:强调决策参与的广泛性,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决策,保证民主的最大化;----代议制民主理论:强调决策参与的有限性(不同的事务由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参与决策)第十三章政治文化分析概要:政治体系的构成:1.“硬件”----即各种制度化&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2.“软件”----即政治文化===》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如见和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体系中的政治文化也需要与政治制度相匹配。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一)文化与政治文化:(详见《政治学基础》笔记)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二)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1)政治文化分布研究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体中成员所具有的总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它的形成是社会成员以往政治经验积累和历史因素互动的结果。
因此,不同经验和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
A.同质文化---社会政治文化高度一致,社会较和谐,易产生合作,社会秩序基本稳定。
B.极端文化---大多公民处于极端对立(极“左”和极“右”);社裂社矛严重;政治专制&集权统治。
C.多元文化---存在多元亚文化,属于多元或多重中心文化;易采用多党政治。
(2)政治文化结构研究根据政治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三个方面。
由此,政治文化可以划分为:A.体系文化---主要反映了国民对于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宪法性安排的态度和看法。
B.过程文化---是人们对政治过程的一整套看法,它反映了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基本态度。
C.政策文化---是国民对国家政策的基本看法,它反映的是公民对于重大问题的政策倾向和价值取向。
(3)政治文化类型研究----其主要成果来自阿尔蒙德&维巴根据比较研究,他们把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A.地域型政治文化---它以封闭状态的部落和结构单一的小型社会文化为典型;---这种较为原始的政治文化一般与部落酋长和宗教巫师的统治相匹配。
B.顺从型政治文化---公民往往被动地接受统治,民众视自己为臣民而不是参与政府的公民;---这种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统治相伴随。
C.参与型政治文化---民众一般积极要求参与政治过程,以便影响政治决策;---参与型政治文化往往与现代民主政治体系相一致。
注意:以上三种政治文化属于纯粹的理论模式。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一般总是混合型的,充其量也不过是某种类型占据主导地位。
即使在民主国家,情况也是如此。
(4)政治社会化研究政治社会化研究从政治行为者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什么时候,如何从政治生活中学到了什么,从而揭示政治文化形成和传播的途径。
(三)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政治文化是通过学习和传播而延续的,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被政治学称为政治社会化。
(1)作为学习和实践过程的政治社会化A.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公民资格所经历的时期被称为儿童期。
B.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青年时期是人们取得公民资格到成年阶段的经历。
C.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成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成熟阶段,成为以自政治社会化的主体。
(2)作为文化传播过程的政治社会化A.家庭B.学校C.大众传播工具D.社会政治组织E.政治符号(四)政治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讲,社会成员承认不承认政治竞争和政治冲突的合法性是区分现代政治和传统政治的重要标志。
详见P306页政治文化分析框架:现代与传统之比较:(1)现代政治:1.文化特点:参与型文化;承认政治竞争和冲突的合法性。
2.政治哲学观:相对主义多元政治观3.权力分配方式:民主方式4.政治过程---竞争主体:政治党派---竞争过程:政党竞选主政---不同党派之间政治角逐;政治公开---规则透明。
---竞争方式:在合法竞争中实现合作;妥协和讨价还价。
5.政治后果:A.政治宽容----竞争方妥协,合作双方求同存异,共同分享决策机会。
B.政治竞争制度规范,规则第一。
C.合作政治:党派竞争。
D.政治文明:定期的竞争性选举,监督机制。
(1)现代政治:1.文化特点:地域型文化和顺从型文化;不承认政治竞争和冲突的合法性。
2.政治哲学观:绝对主义一元政治观3.权力分配方式:传统方式(世袭);强权方式(暴力)4.政治过程---竞争主体:政治帮派---竞争过程:“正统性”路线之争(对错之争);黑箱操作:政治不透明。
---竞争方式:零和博弈:你死我活式的政治斗争。
5.政治后果:A.政治迫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B.政治无规则,权术第一。
C.冲突政治:斗争和革命政治,关系政治,帮派政治。
D.政治野蛮:谋杀,政变,战争,暴力,恐怖。
第十四章政治国际分析概要:所谓“政治国际分析:指的是“政治的国际分析”,即从国际或世界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政治。
A.从政治系统分析的角度讲,国际因素构成了一个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外部环境。
B.尽管国家依然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但国际因素对于国家政治的影响已经变得日益重要。
C.20世纪后半期以来,“地球村”的概念被广泛接受。
全球化进程使得超国家机构和跨国性组织的影响日显重要。
(一)理解政治的国际视角:(1)理想主义(idealism)---强调道德准则,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
(2)现实主义(realism)---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权力政治和国家利益。
(3)多元主义(pluralism)---建立在自由思想和价值基础上,突出多元组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
(二)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1)“冷战”:对立和冲突1.杜鲁门主义2.马歇尔计划3.遏制战略(2)后冷战:单极----》多级美VS苏-------》美,中,欧盟,日,俄…世界多极化(三)全球化的动力和影响:简言之,“全球化”是指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要素超越国界和地域限制而相互影响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好似变成了一个“无国界的世界”(borderless world)。
全球化包括:A.经济全球化---指的是民族经济向世界经济的转变过程。
---在世界经济时代,产品国际化,金融资本在不同国家自由流动。
B.文化全球化---指的是随着信息和商品的流通,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而趋于一致的过程。
---表现为卫星通讯的传播,电讯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媒体的合作。
C.政治全球化---指的是超国家的国际组织在政治生活中日显重要,民族国家政府决策日益受到跨国跨地区政治组织影响的过程。
(1)全球化的动力1.自由市场的发展---市场经济最终被认为是组织经济生活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打破了经济发展的传统国家界限。
2.国际经济的重心转移---经济自由化促进了竞争,资本向着更具投资优势的地区转移;---发展中经济成为国际经济重心。
3.各国对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的开放---为公司创造了新市场机会,使国外竞争对手进入国内市场。
---使全球化成为一种自我加速的循环。
4.通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的沟通方式,世界变小了;数字信息化时代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5.“冷战”结束以后国家合作的加强---“冷战”的结束打破了东西方之间长期存在的“铁幕”;---极大地消除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人为障碍,使国家内部多元化因素直接参与世界生活进程;---跨国和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组织,更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2)全球化的影响1.首先,它使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共同议题。
(如贫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政治不稳定问题等)2.其次,全球化加速了各种文化交互融合和渗透的过程。
3.最后,全球化进一步消除了国家之间原有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对立。
关于全球化的结语: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所表述的这个原理在国际政治秩序中也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