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防裂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防裂问题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6期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材料准备的要求比普通的混凝土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需要的坍落度比现场自己搅拌的传统施工工艺大得多,而且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运用在柱基础等重要部位或者是地下室等面积比较大的地方,防止混凝土的变形裂缝和开裂极为重要。

本文所针对的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分为两种:基础,独立基础高度有800mm~2,000mm,最大平面尺寸为9,200mm×8,500mm (塔楼核心基础),基础砼钢筋保护层为40;基础砼等级C30。

底板,底板厚度300mm(只有一层地下室的底板)、400mm(有两层地下室的),一次浇筑量大,按后浇带划分,每次浇筑混凝土量超过400m3。

混凝土等级C30,防水要求P8。

要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水中14天限制膨胀率大于0.02%。

一、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和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很多工程只是一味地追求进度,导致在很多地方产生了裂缝,这些裂缝可能是表面的裂缝也可能是贯穿性裂缝,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影响建筑的结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根据对一些工程的分析,现总结出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原因: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变形,在混凝土硬化之前,整个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产生裂缝主要是因为上部的混凝土沉降受到限制,如钢筋或者大的混凝土骨料或者是混凝土本身的平面面积比较大,这样就会使沉降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产生裂缝。

由于用来固定混凝土的模板发生变形或者断裂等,造成混凝土整个体积的变形,可能是收缩也可能是膨胀。

比如冬天和夏天施工的时候所采用的混凝土原料的配比是不一样的。

再次是混凝土在固化的过程中因为胶状水凝材料进行固化的时候混凝土表面没有维持一定的湿润度,及干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来,导致干燥不均匀进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的匀质性有问题,是原材料的问题,在施工一开始没有得到好的质量检测。

基础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有:①温度变化,在施工的过程中基础的内外温度不一样,会造成收缩程度不一样。

②浇筑时基础的模板固定不牢,导致混凝土出现变性裂缝。

底板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地下室的混凝土在固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而混凝土又是热的不良导体,再加上地下室混凝土的几何板块一般比较大,这些热量很不容易被及时地排出而聚集在一起,导致内部温度迅速升高(最高可达80℃)。

而表面构件散热条件好,这样就对水泥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超过拉伸极限的时候就会产生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和防裂的方法
(一)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1)控制原料的质量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要满足结构的要求,配筋比较密实,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在配料中应该确保粗细集料的配置,碎石的粒径5mm~25mm,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混凝土,这些碎石的和易性较好,抗压度较高。

另外水泥的质量很重要,不同品牌水泥的组织是不一样的,配置出来的混凝土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普通的硅酸盐水泥早期的强度比较高,但是水化热反应较大很容易产生裂缝。

一般采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需要用细骨料和粗骨料混合。

其中细骨料一般为2.66mm~3.0mm,含量不能超过2%,粗骨料:5mm~25mm或1mm~30mm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用水一定要用低温水,为了减少水泥的运用降低内部的温度,可以添加10%~15%的二级粉煤灰,并符合《GB1596-91》的规定。

(2)强化施工准备和施工技术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先做好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防裂问题
杜丽君
[深圳市越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36]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大体积混凝土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但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在施工完成之后很容易因为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变化引起温度变化导致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一直是工程界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材料取得的有效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防裂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6-0084-02
– 84 –
首先要对整体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当前的工作情况进行合理的工序安排,避免工序交叉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

然后要准备施工过程所需要的材料,比如:塑料薄膜、棉被、施工照明等。

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

并对一些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作出明显的标记,供混凝土浇筑找平,然后就要加强插筋位置的振捣、抹压、养护。

钢筋是热的良导体,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会传热,这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初凝前应该加强对其抹压以消除初期裂缝,并有效地加强混凝土的强度。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施工的时候混凝土和水的温度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

控制沙石和用水的温度,夏季温度较高应该避免让建筑材料被太阳直射,对于温度较高的应该采用冷水喷雾或者冷气预冷,在搅拌水泥的时候应该用温度较低的自来水或者储蓄的地下水等。

运用模具的时候应该保证模具内是通风的,这样可以加速其散发热量,施工时可以加入缓型减水剂,避免水化热集中产生。

(3)加强对浇筑后的混凝土的养护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之后风吹、日晒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裂缝现象。

混凝土浇筑之后应该进行保温和保湿的长期养护,使其水化热量进行缓慢地释放,避免内外温度和湿度的差值过大。

比如可以及时进行填土,因为土层可以对混凝土层进行很好的保温和保湿作用,防止裂缝的产生。

另外就是采用蓄水法养护,在施工中进行水的冷却循环,这样可以加快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发,一般的养护周期为28天,还有就是采用内散外蓄的方法进行养护,在双重作用下更能迅速地阻止温度的升高,大大缩短养护周期。

(4)重视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控
养护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首先是前三天,应该每隔两个小时进行一次测温,4天~8天期间每隔4个小时测温一次,后面依次减少,因为中心温度最高的时候一般是发生在第四天,只有及时地进行温度检测,才能实时地了解温度信息。

在进行温度检测的时候应该在混凝土内部埋设若干个测温点,采用L型布局,每个测温点埋设2根测温管,一根埋置中心位置,另一根在表面100mm,当温差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最大温差的时候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出现裂缝。

一般在第6天以后温度就会趋于正常。

(二)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和底板开裂的施工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地板的浇筑应该分两段相向施工,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面的坡度宜控制在1:6左右,避免形成施工冷缝。

每层约为500mm厚左右,分层的厚度要标记在明显的地方,每层混凝土方量为500方,浇筑2h~4h内可以先用长刮尺刮平。

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应该采用分层振捣技术,振捣工作一般是从浇筑层逐渐往上移,以保证每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振捣过程中要注意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先振低处再振高处,防止出现混凝土内部捣不实而出现“松顶”现象。

混凝土的分层水平方向错开距离大于4米,在震动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碰撞到钢筋、管道预埋件等。

振动棒插点采用行列式向前移动,但是振动棒的有效作业范围是30厘米~40厘米,移动的时候距离不能超过其1.25倍。

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注意成品保护,特别是钢筋、模板、铁件、螺栓的位置,混凝土的缓凝时间一般为12h~14h,所以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加以复核、采取措施、保证位置正确。

另外就是在施工之后的大体积混凝土初凝时候用铁滚筒碾压25遍,然后迅速覆盖上一层塑料薄膜。

对表面产生裂纹的进行二次浇注,但是如果不能满足结构的要求就应该采取其他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

成品保护阶段,在出入口设临时洗车点,商品混凝土运输车出场均须冲洗干净,防止将泥土带到马路上。

三、总结
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化的建筑中运用得比较普遍,很多的高层建筑必须要有很深而且坚实的基础,还有很多采用的是新型的建筑结构方式,钢筋混凝土都是首要采用的材料。

但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很多时候都会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裂缝,而且裂缝产生的原因不一,大多数时候认为是结构上出现问题,这对工程验收、使用等都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针对当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出现裂缝的现象,在工程施工之前应该进行一定的实地调研,结合实际调研的数据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现象。

同时施工方也应该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减少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现象,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运用得到更大的推广。

参考文献:
曹锐,刘灿斌.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1]
致富向导,2009(12).
宫旭黎,滕海生,李德海.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2]
[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陈建华.蓄水法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实力与分析[J].建[3]
筑时报,2006(8).
杜丽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防裂问题
– 8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