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思维1
二、想象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头脑中要有相当数量的表象作
为加工材料。如绘画。 第二,要有运用智力对已有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的能力。
三、想象的意义
1、想象的产生是高级认知开始萌芽的标志
例: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饼干。
忽然,对着手中咬了一块圆饼干高兴地喊 着:“看!月亮!” 这种想象是一种简单的联想:由被咬掉 一口的月牙状饼干联想起来脑中贮存的关 于月亮的形象。儿童最初的想象
(2)表象不如知觉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 (3)表象不如知觉鲜明,是比较模糊的、暗淡的,它反映 的仅是客体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
(二)概括性
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
却不限于某个原型。 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 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从内容上
可分为:
(1)经验性想象 (2)情境性想象 (3)愿望性想象 (4)拟人化想象 (5)夸张性想象
Hale Waihona Puke (三)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 个方面:
2.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
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对于幼儿 来说,创造思维的核心就是想象。
二、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主要从以下方面归纳而得的: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不怕打针!”。
四、想象的种类
想 象
无意想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 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是人在睡眠 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 由自主的奇异想象。 在梦中,有时见到已故的亲 人、昔日的朋友,经历一些 希奇古怪的事情
2、有意想象
三、表象的作用
1. 2. 3.
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 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第二节 想像
一.什么是想像 二.想像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三.想像的意义 四.想像的种类
一、什么是想像?
想像是对头 脑中已有的表象 进行加工改造, 重新组合成为新 形象的过程。
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 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
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由于孩子想象的特点加上孩子记忆的不精确,记忆概念 掌握不好,以及表达能力有限,也会出现类似“说谎” 的情况。
【案例】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
第六章 幼儿的想像与思维
第一节 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
(一)直观性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表象的材料均来自过
去知觉过的内容。因此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 与知觉比较,表象有下列特点: 至是残缺的、片断的;
(1)表象不如知觉完整,不能反映客体的详尽特征,它甚
(二)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 件
(三)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四)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若问幼儿:什么是冬天?幼儿会说:有大雪、路滑、天 冷。这种想象是(
A
)
A.经验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D.拟人性想象
幼儿在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呈 现出孙悟空的形象,这种做法属于(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B
)
C.无意想象
D.幻想
幼儿看见白云,会认为那是小兔子、棉花,这在心理
学上叫做(
C
)
A.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D.有意想象
有预定目的、自 觉进行的想象
画家画画 作家创造小说。 建筑师设计楼房
3、再造想象
是根据语言、 文字的描述或图 表、模型的示意 在头脑中形成相 应形象的心理过 程。
恐龙已经灭绝了,但人们经过考古,想象出恐 龙的样子。再造想象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存在的。
4、创造想象 按照自己的创 见,独立地构 思新形象的过 程。如:工程师设计
新产品
创造想象的形象一般是以前没有的。
判断下列想象哪些是再造想象? 哪些是创造想象?
美术作品:陈胜、吴广起义
科学家发明机器人 人们根据科学家的描 述在头脑中有了机器 人的形象。
看下面图想到什么?
第三节 幼儿的想像
一、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想象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等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
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三、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
(一)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 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 表象越丰富、准确,想象就越新颖、越深刻、越合理。 反之想象就会狭窄、肤浅甚至是荒诞的。
2、想象是理解的基础
如学习《悯农》,幼儿如果想象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义。 就不能理解“谁知盘中餐……” 听《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时,幼儿可以借助于过去的经验(如冬天特别 冷,冻得人很难受等)想象出小女孩在圣诞之夜的悲惨情景理解她并同情她。
3、想象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如,打针时,有的孩子一边卷衣袖,一边大声宣称:“我是解放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