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NS)临床 表现
(1)假愈期:急性期经抢救治疗神志恢复,症状
改善,经过一段时间(多为2~3周)看似正常, 称假愈期。 (2)发病过程:多数亚急性起病,症状以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不语、淡漠和精神行为异常 最为常见。 (3)主要症状及体征: ①认知障碍。②锥体外系统功能障碍。③精神症 状。④去皮质状态。⑤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1)中毒性脑病 (2)脑水肿 (3)脑疝(4)皮层盲:因双侧枕叶的梗死、
缺血、中毒所引起(5)周围神经损害 (6)皮肤植物神经营养障碍

2.呼吸系统: 3.循环系统:少数病例可发生休克、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 竭的发生率极低。 4.泌尿系统:(1)肾前性氮质血症 (2)急性肾衰竭
概述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为无色、 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由含碳物质在 不完全燃烧时产生,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环境中 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在我国,ACOP的发病 率及死亡率均占职业和非职业危害前位。
临床表现
1.中毒程度的协同因素:中毒程度受以下因
素影响: ①CO浓度越大,CO暴露时间越长,中毒越重。 ②伴有其他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氯甲烷等) 会增强毒性。 ③ 处于高温环境、贫血、心肌缺血、脑供血不 足、发热、糖尿病及各种原因所致低氧血症者 病情严重。
患者,特别是有鉴别诊断意义时应及时进行此 项检查。推荐级别:D级。
8.心电图检查:推荐意见:有基础病的患者
易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 不全等,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选择。推荐 级别:D级。
诊断及分级标准
1、
轻度中毒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 a)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 呕吐; b)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4.高压氧治疗 推荐意见:有条件时,尽早高压氧治疗可以尽早排出体内CO, 有益于患者尽快清醒,减轻机体缺氧性损伤,降低迟发脑病发 生率。在急性期应尽早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医院行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ACOP并预防迟发脑病尚需设计严谨的前瞻、随机、 对照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B级) 推荐意见:高压氧治疗压力0.20-0.25 MPa。舱内吸氧时间60 min。治疗次数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但连续治疗次数不超过30 次。高压氧治疗间期是否吸氧应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明确哪 一种方式更有益需要随机对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并以神经认知 实验测评。(C级)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13.吡咯烷酮类: 推荐意见:吡咯烷酮类药物(吡拉西坦)保护
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已应用于治疗 ACOP多年,有小样本临床研究报告认为有效, 此外有报告认为其对器质性脑病综合症有效, 未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在急性期临床使用。 (D级)
ACOP预后
1.轻度ACOP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呼吸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5.顽固性低氧血症 推荐意见:不能纠正的顽固低氧血症患者,生
命体征不稳定时暂缓高压氧治疗,应考虑机械 通气。(D级)
6.亚低温治疗
推荐意见:对昏迷患者可早期应用亚低温疗法,
昏迷未清醒的患者亚低温持续3-5d。特别注意 复温过程,复温不宜过快。(C级)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9.神经节苷脂(GM-1): 推荐意见:临床尚无足够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在 ACOP急性期使用。(D级) 10.抗血小板聚集剂: 推荐意见:ACOP中重度患者应服用抗血小板聚集 剂,尤其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 脂血症等基础病患者及高龄患者应常规服用。(C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急性肺水肿(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并发症
(1)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2)脑梗死
(3)脑出血
(4)痫性发作或癫痫。
实验室检查

1.血HbCO测定: 推荐意见:HbCO对于诊断ACOP有重要参考意义,应 作为主要检查项目。定量检测血HbCO浓度可信度高。 用比色方法进行定性检测,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应 有同期健康对照。推荐级别:D级。 2.血清酶学检查:


推荐意见:血清酶学异常增高对于诊断ACOP有意义。 当昏迷患者所在CO环境不能明确,鉴别诊断困难时, 血清酶学异常增高与血气分析结合分析是诊断ACOP的 重要实验室指标。推荐级别:D级。
实验室检查

3.动脉血气分析:PaO2明显降低,最低可至2O30 mm Hg左右。 推荐意见:ACOP后纠正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失衡 是急诊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 对昏迷的重症患者常规检测。推荐级别:D级。

7.糖皮质激素 推荐意见:ACOP患者在急性重症无明显禁忌症时,根据病情需 要,可以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改善重症病情。考虑到其不良作用和 局限性,ACOP时糖皮质激素尚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做出结 论性指导意见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8.脱水药物:推荐意见:(1)ACOP早期严重脑水肿昏迷时可以使 用脱水药物;(2)以下情况慎用或不用:已合并心源性肺水肿、已 有肾功能不全或少尿、心功能不全年迈患者;(3)可以使用髓襻利 尿药;(4)脱水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参考其生命体征、神志、瞳孔、 眼底变化和影像学变化掌握,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脱水。(D级)
(3)脑电图检查可见无特异性改变,部分患者脑电图正常。异常脑 电图可以表现背景慢波化、α波减少,θ、δ慢波增多。

DNS诊断标准


(1)有明确ACOP病史。 (2)有明确的假愈期。 (3)以痴呆、精神症状、肌张力增高和震颤麻痹为主 的典型临床表现。 (4)影像学改变:脑CT和MRI改变主要发生在半卵圆 中心和侧脑室旁。苍白球常见对称性病变。还可累 及胼胝体、海马、皮层下U纤维、外囊,皮质海绵 状改变。晚期可见脑萎缩。 (5)病程长,治疗比较困难。病程一般3-6个月,少 数患者病程达1年,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4.肾功能检查: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测项目。推荐级 别:D级。
实验室检查
5.脑电图检查: 推荐意见: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推荐级别:
D级。
6.颅脑CT检查: 推荐意见:重症ACOP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项
目。推荐级别:D级。
实验室检查
7.脑磁共振(MRI)检查:推荐意见:重症昏迷
DNS鉴别诊断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 (2)多梗死性痴呆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4)帕金森综合征 (5)继发性白质脑病:系多种病因引起半球白质
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
DNS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2)高压氧(HBO)治疗:
推荐意见:HBO应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迟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11.依达拉奉: 推荐意见:ACOP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减轻脑水肿、 改善神经功能有一定疗效,受到临床医生和专家认 可,但目前尚未见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在 重度COP患者急性期可以应用。(C级)


12.纳洛酮: 推荐意见:不推荐纳洛酮作为COP急性期常规用药。 (D级)

诊断及分级标准

4、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天的“假愈期”, 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

a)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b)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 c)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d)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 癫痫。 头部CT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脑电图检查可发 现中度及高度异常。
DNS主要辅助检查特点

(1)颅脑CT可见脑白质密度减低,最常见发生部位是半卵圆中心和 侧脑室旁,其次位于胼胝体、额叶皮层下U形纤维、外囊。基底节 可有对称性低密度灶。部分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脑萎缩。

(2)颅脑MRI对迟发性脑病的诊断优于CT,能显示CT不能发现的病 变。MRI可见脑水肿消失,表现为脱髓鞘、梗塞、软化灶。除两侧 苍白球的异常高信号病变外,还显示双侧多叶皮质和白质的高信 号病变。可见基底节、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白质对称性长T2WI 信号,累及胼胝体、海马、皮层下U纤维、外囊及内囊,皮质海绵 状改变。晚期可见脑萎缩。
诊断及分级标准
2、中度中毒 除有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
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诊断及分级标准
3 重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3.1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3.2 患者有意识障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 a)脑水肿; b)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 c)肺水肿; d)呼吸衰竭; e)上消化道出血; f)脑局灶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 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新鲜空气或氧气,对症处理,症状可消失。
2.中度ACOP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经过
氧疗和及时抢救治疗,大部分患者于数日内痊 愈,个别患者于症状消失后遗留神经官能症和 周围神经损伤,还有个别患者出现迟发脑病。
ACOP预后



3.重度ACOP患者来到医院时大多昏迷合并脑水 肿、肺水肿、休克、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等, 其预后受一氧化碳暴露时间、抢救治疗是否及时、 是否有基础病等因素影响。其预后有以下情况: (1)痊愈:大部分患者于1-3d内意识逐渐恢复,智 力迅速改善,肢体活动恢复。可于1-2周内恢复工 作,不留后遗症。 (2)遗留后遗症:部分重症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在数 天或十数天内恢复神志,但遗留偏瘫、失语、颅神 经损伤相关症状体征,以及症状性癫痫、精神症状 等神经精神后遗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