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最新
3 、要勤开窗户,保持教室及宿舍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一定湿度。 4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5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 动锻炼 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 体质。
6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 , 劳逸结合,如劳累过度,必然导 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 7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 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 病原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8 、春暖花开亦多风的天气,空气中漂浮着各种花粉颗粒、杨柳絮、尘 埃、尘螨 等,易使过敏体质者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荨麻 疹等。过 敏体质的人尽量少去赏花,特别严重的外出时要戴上口罩、眼镜等, 尽量减少 裸露部位,也可提前服一些防过敏的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
毒(HBV)引起的,
症状:恶心、呕吐;疲乏;皮肤巩膜 黄染;右上腹疼,肝功能不正常 治疗:休息;保肝;对症。
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乙 肝患者必须休息治疗。
乙肝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国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约40%是通过 这条途径传播的,多发生于感染的母亲分娩时传 给新生儿。 医源性传播: 使用了未经严格消毒且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 引起的传播,如注射器、采血针和内窥镜等。当 然,静脉给药、手术、口腔治疗、皮肤刺伤、穿 耳洞、纹身、针灸等操作不规范,不严格消毒, 也有可能导致感染。
一般每个排菌的肺结 核病人一年可传染 10-20个人
肺结核传播途径
(1)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经飞沫传染和尘 埃传染。 (2)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如饮用未经消毒 的带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乳,亦可能 引起肠道等感染。
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超过≥2周)、咳血;
• 低热、盗汗、乏力; • 食欲下降; • 体重减轻; • 辅助检查:少数患者症状不明显,仅X光检 查才发现。痰检金指标(隔离指标)。PPD 试验。
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肝炎 肺结核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流行性感冒
概念: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
快的疾病
。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
传播
流感症状
• 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 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流涕、鼻 塞、咽痛、咳嗽、头痛、乏力、呕吐与腹 泻。 • 重症并发症: 心肌炎 肺炎 脑炎
如何预防流感
• 1.早发现病人早隔离病人 • 2.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流感的首要 条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酒精消毒双手 均可保持手部卫生。 • 3.勤开窗,让空气流动,以减少病毒传播的 机会。
• 4.减少集会和群体性活动,多运动。要尽可能减 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 人体免疫力。 • 5.注意个人防护。在流感流行期间佩戴口罩,对 个人防护是有积极意义的;感冒患者和照顾感冒 患者的陪护人员都应该注意及时佩戴口罩。 • 6.患者及密切接触者不要到公共场所活动,注意 到医院就诊或在家留观休息。 • 7. 可以注射流感疫苗。
•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
• 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
• 同一餐厅用餐;
• 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
• 经吸血昆虫传播末被证实。
乙肝的预防
• 一、注射乙肝疫苗 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 是注射乙肝疫苗。成人建议接种20μ ɡ重 组酵母乙肝疫苗,有效保护期为15年。我 国对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对阳性母 亲所生婴儿要求同时注(HBIG)。
预防结核病,预防是关键
1、控制传染源,积极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结核病 患者。 2、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 3、密切接触者及时接受相关检查,高危人群要预防 服药。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坚持锻炼, 提高身向抵抗力。 5、人口密集的地方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概述
• 具有高度感染性 • 耐低温、耐酸,不易灭活 •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 • 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 、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 天。 •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无粘液脓血。 • 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 自限,不需用抗菌素, 以对症或支持治疗 为主,预后良好。
• 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约 1/10的人有可能发病。
病因
•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 种慢性传染病,可侵犯身体各脏器,主要 侵犯肺;
• 结核病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 • 痰涂片细菌学检查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主 要的传染源,涂片阴性患者传染性小。
肺结核的传染源
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 咳嗽、喷嚏、 健康人 空气 大声说话 肺结核
38
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
水
–诺如病毒可通过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水排放或者污 水溢流等途径进入游泳池水、饮用水等水体 –人群接触或饮用未经彻底消毒的水
接触
–通过粪口途径、吸入或摄入混有病毒颗粒的气溶 胶引起
07:09
39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要点
病例管理
日常防控(预防)
要求:扎实、坚持
消毒 健康教育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 传染源 —携带有病原体已在机体内生长和繁殖, 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达到另一个易感 者的途径。 • 易感人群—对某一类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 人称为易感者。
传染病的预防
• 管理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护易感人群
常见传染病
9 、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少吃油腻、煎炸及 辛辣刺 激的食品。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 入足够 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 禽蛋、 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10 、自备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如: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在周围 有同 学发病时预防饮用。 11 、学校开展预防性消毒。每周一次,对教室、环境物体表面实施常规的 消毒 灭菌工作。 总之,春天气候多变,对人生理和心理过程影响较大,因此,春季应顺 应自然 变化,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春天生机勃发的特点,才能维护身心健康。
学校常见传染病
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
1、学校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学生大 部分时间在教室里生活学习,相互之间接 触密切。 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 件,使学生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
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
• 2、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 生
学 校
二、传播途径的预防
• 1.减少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
• 2. 尽量到正规医院看病 • 3.注意个人卫生,生活用品分开使用(不 共用剃须刀和牙具); • 4.婚前检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 注射乙肝疫苗;
三、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 阳性者家庭成员注射乙肝疫苗;使用过的 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阳性者不能从事饮 食、幼教、参军
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
传播途径:食物、水、接触 食物
–多见于贝类、蔬菜、水果、面点等食物 –污染环节
• 原料生产:受诺如病毒污染的水灌溉、清洗生鲜蔬菜及 瓜果可使病毒附着于表面;贝类在受污染的水中养殖可 通过滤食方式逐渐蓄积诺如病毒 • 食物加工:携带诺如病毒的食品加工制备人员裸手接触 食物,可造成食物污染
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
• 临床特点
–呕吐(以儿童为主),腹泻(成人较多) –发热病人比例偏少,以低热为主 –病程:3~5天,自限性 –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最长排毒 期有报道超过56天 –免疫保护力可持续6-24个月 • 即使先前感染过诺如病毒,仍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 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
1 、每天积极主动地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 不乱丢纸 屑、果壳,不随地吐痰,不向水池里丢脏物;及时把垃圾倒入指定 地点。这样 才能阻止细菌滋生,从源头上防止疾病发生。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 外出归来一 定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食物,不暴食暴饮,不吸烟喝酒, 不乱用他人 的毛巾,勤洗澡,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
注意:咳嗽、咳痰≥2周或有咯血的症
状请及时到医务室开证明到结核病
防治机构进行(减)免费的查痰、
胸部X线检查。
结核病的治疗
凡活动性肺结核均需治疗 1、原则: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 2、方案: (1)长程化疗:总疗程12~18个月 (2)短程疗法:联合用2个或2个以上完全杀 菌剂,总疗程6~9个月。
社
会
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
3、学校传染病具有季节性 •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 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 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传染病的概念
由各种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有病毒性肝炎、肺结核、SARS、禽 流感、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等)
• 输血传播: 输入了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 制品等。 •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和家庭成员 密切接触而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如共 用剃须刀、牙刷等。 • 性传播: 乙型肝炎也被列入性传播疾病,乙型肝 炎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给性伴侣。
• 血液传播是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乙肝不会传染的途径
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 咯血及胸痛、呼吸困难等。
结核病的全身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低 烧、盗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妇女月经 不调、闭经、不孕等,少数急性发展的肺 结核可出现高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