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分析探讨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分析探讨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分析探讨
电解质是构成手机、笔记本、录像机等携带机器的能源的锂二次电池和锂一次电池容量的核心物质之一,并且提高移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流动性,起着媒质作用的物质。

本论文针对锂离子电解质的分类、特性、预充电条件、安全性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分类
 电解质在正负极间起着传递电荷作用,应该对离子导电、对电子绝缘。

它对电池循环性能、操作温度范围、电池的耐用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电解质的组成至少涉及两方面:溶剂和锂盐。

 A.液体电解质
 对溶剂的选择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性质要求.即介电常数、粘度及溶剂的电子施主性质。

一般说来,高介电常数有利于锂盐的离解,同时强的电子施主能力将有利于电解质盐的溶解。

所谓溶剂的电子施主性质是溶剂分子所固有的失电子能力,其能力大小决定了电解质阳离子的溶剂化能力的高低。

低的粘度可以增加离子的流动性,有助于提高电导率。

 目前通常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混合而成的二元、多元混合溶剂。

常见的有机溶剂有醚(ether)、烷基碳酸脂(alkyl carbonate)、内脂(lactone)、缩酮(ketal)等。

 锂盐主要用来提供有效载流子。

选择锂盐,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与正负极材料有良好稳定性(兼容性),也就是说,在存储期间,电解质与
活性物质界面电化学反应速度小,使电池的自放电容量损失减至最少;比电导率高,溶液的欧姆压降小;安全性能高,无毒,无污染。

 常用的锂盐有如下几种:六氟砷酸锂(LiPF6),在充放电过程中LIAsF6会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