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耐德电气的“后并购时代”

施耐德电气的“后并购时代”

施耐德电气的施耐德电气的““后并购时代后并购时代””
2012年06月12日
2003年,当阿尔斯通以9.13亿欧元的价格向法国核电公司阿海珐出售其输配电业务时,或许不会想到仅仅时隔七年或许不会想到仅仅时隔七年,,它将联合施耐德电气再次回购这一业务它将联合施耐德电气再次回购这一业务。

“联姻”之后,施耐德电气获得到了其中三分之一的配电业务。

2010年9月,在进一步整合了阿海珐的中压业务优势后,施耐德电气在该业务领域如虎添翼,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强。

“今天我还坐在这里,也至少说明了这个整合是成功的。

”雷雅恩幽默的说道。

雷雅恩,曾就职于阿海珐输配电公司,现任施耐德电气中国副总裁、能源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

“并购极大地加强了施耐德电气在中压和网络自动化方面的产品与服务优势,从电源到发电,通过输电、配电再到客户,施耐德电气在电网应用的整体能力增强,而能源事业部的核心任务即是在配电领域给客户提供完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国将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市场。

”两年间,雷雅恩在适应他的新角色的同时,也加大力度深耕中国市场。

“1个公司个公司””打造定制化服务
打造定制化服务 近年来,施耐德电气通过收购快速扩大其商业版图,如今这个涉足多个细分市场领域的跨国公司,正极力希望打破大众对于其设备生产商的印象,将其重新定位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并购后在产品方面,施耐德电气的中压二次设备实力非常雄厚,阿海珐则在中压一次设备实力卓越。

在销售渠道方面,施耐德电气的分销体系强大,而阿海珐在重大项目上竞争力较大,这种天生的互补性是实现双方完美‘融合’的先天条件。

” 雷雅恩说。

为了更加突出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和服务方面的实力,并购后作为施耐德电气六大事业部之一的能源事业部独立于配电事业部,将节能增效作为战略核心,致力于为电力、石化和高耗能行业提供能源配电产品和完整的中压配电解决方案。

“能源事业部提供的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这个项目包含很多层面,对于客户而言,在用电、配电领域,可以享受施耐德电气提供的完整服务,一直从产品、能效分析到最终的整体解决方案。

”雷雅恩告诉记者,2011年,施耐德电气实现销售收入224亿欧元,其中能源事业部门达到57亿欧元。

“2013年,能源事业部或将成为施耐德电气最大的事业部。


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同时,施耐德电气也借力整合集团内部优势,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进一步优化及定制化服务。

“在中国,各行业之间有一些互相的联系。

比如说我们为电网客户制定的解决方案,反过来电网客户会影响一些非电网的客户,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互影响和关联的效应。

” 雷雅恩说,“所以在解决方案的设计方面,我们非常关注中国特有的行业特色,我们必须要保证产品有完整的均衡性才可以满足市场上主要的行业需求。


而施耐德电气持续推行的“1个公司”的战略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了上述理念的实现。

“面对客户,我们以公司整体的形象出现,提供的是整体的解决方案。


对于近年来工业领域愈演愈烈的定制化服务风潮,雷雅恩认为,“定制化服务不是为了定制而去定制。

如果说仅是关注一个复杂需求,专门为这一复杂需求制定解决方案,那
么你永远做不完这样的事情。

最佳策略是无论面对多复杂的需求,首先在集团内部需要拥有强大且丰富的经验,在集团内部调动来自于不同部门的专业知识,然后凭借经验及专业技能尽可能的覆盖客户的需求。


创新
新平台
平台
创新平
定制化的服务不仅是工业领域的趋势,也是跨国企业深究中国市场的一种体悟。

早在18年前,雷雅恩就来到中国,这些年中国的快速崛起让他感叹不已。

“我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94年初到中国,我看到的是纯粹做产品的市场,建立渠道、与甲方进行有效沟通,就可以将产品销售出去满足客户需求。

” 雷雅恩强调说,“现在不一样了,这个市场逐渐开始寻求创新和效率,企业必须从几个方面重新打造一个业务,从而关注客户的核心需求。


身处其中,雷雅恩和他所领导的能源事业部正在努力适应这样的速度与要求。

“在业务部门重新梳理的过程中,我的挑战是保证所有人,都可以和我步调一致的来应对这样的变化。


他认为,如今的创新并非特指新的业务模式,而是企业对自身市场现状的不断自我挑战,“如果有一天你停下来了,不去思考企业面对的现状和危机是什么,或许一觉醒来,你会发现你的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了。

营销和市场领域的真正创新在于我们是否经常性的挑战自己,目前施耐德电气对市场状况有足够的预见性,并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


“市场已经不是要你一家公司在工业化上纯粹的无休止的投入,而是在创新方面要有足够的能力。

”采访中,雷雅恩向记者透露,基于对市场的领悟,未来施耐德电气的战略投入的关键方向将是创新,特别是本地创新。

通过强化本地的研发能力,包括中国原创和中国原创扩展到全球的两种不同的创新方向。

“我希望通过这两种创新,在中国打造非常强大的创新基地和平台,为施耐德电气的长期发展带来足够的动力。

”雷雅恩强调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