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位消防培训课件(初起火灾扑救)

单位消防培训课件(初起火灾扑救)


3、报警人基本情况
(五)相关注意事项
报警时不要慌张,应保持头脑清醒, 沉着冷静,表达清晰。
报完火警之后,还应派人到路口接车, 引导消防车辆顺利进入火灾现场。夜间接 车时,还应打开手电棒等示意。
第三节 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
一、人员疏散
二、物资疏散
人员密集场所
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 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比如医院的门诊楼、 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 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 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 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用很少的人力和灭火器材就能将其扑灭。
美国米高梅旅馆火灾
米高梅旅馆投资一亿美元,于1973年建成,同年12月营 业。该旅馆大楼为26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客房2076套, 拥有4600平方米的大赌场,有1200个座位的剧场,有可供 11000人同时就餐的80个餐厅以及百货商场等。旅馆设施豪 华、装饰精致,是一个富丽堂皇的现代化旅馆。
(2)没有电话且离消防队较近时,可采取其 它方式到消防队报警。
2、向单位和周围的人群报警
(1)大声呼喊报警。
(2)使用手动报警设备报警。
(3)使用有线广播报警。
(4)农村可以使用敲锣等方法报警。
(四)报火警的内容
XGS 报火警..flv
1、起火单位(个人)详细地址。
2、火灾概况
(1)起火物种类及储量 (2)是否有人员被困 (3)是否有爆炸或毒气泄漏 (4)火势情况。
住户不能只顾救火,忘了报警或是灭不了火才报警,
而应牢记报警与救火同时进行。
(二)报警的对象
1、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2、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 3、向周围人员发出火灾警报。
4、向本单位及附近专职、义务消防队报 警。
(三)报火警的方法
1、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1)拨叫火警电话“119” 。
• 01-119电话要记清 及时准确报火警.flv
• 2、建筑物高,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而人的疏 散又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不得不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进行疏散, 就进一步增加了疏散的艰巨性和危险性,所以人们往往来不及疏散而被 烟火熏死、烧死。而火场产生的高温、浓烟带来人的心理恐慌,也给人员 疏散带来困难。
• 3、疏散人员多,疏散途径少。高层民用建筑容纳人数众多,而消防电梯、 楼梯不可能设置得很多;虽有客用电梯,但仅在安全时段、安全区域使 用,火势猛烈时不能使用。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将人员撤至安全 区域,而且在慌乱中,还难免发生挤伤、摔死等惨剧,甚至出现人员跳 楼现象。高层建筑人员所处位置分散,也给组织疏散带来困难。

1980年11月21日上午7时10分左右,“戴丽”餐厅(与一楼赌场邻接) 发生火灾,使用水枪扑救,未能成功。由于餐厅内有大量可燃塑料、纸 制品和装饰品等,火势迅速蔓延,不久餐厅变成火海。因未设置防火分 隔,火势很快发展到邻接的赌场。7时25分,整个赌场也变成火海。大量 易燃装饰物、胶合板、泡沫塑料座垫等在燃烧中放出有毒烟气。着火后, 旅馆内空调系统没有关闭,烟气通过空调管道到处扩散。火和烟气通过 楼梯井、电梯井和各种竖向孔洞及缝隙向上蔓延。在很短时间内,烟雾 充满了整个旅馆大楼。发生火灾时,旅馆内有5000余人。由于没有报警, 客房没有及时发现火灾。许多人闻到焦臭味,见到浓烟或听到敲门声、 玻璃破碎声和直升飞机声后才知道旅馆发生了火灾。一部分人员被及时 疏散出大楼,另一部分人员被困在楼内,许多人穿着睡衣,带着财物涌 向楼顶,等待直升飞机营救。有些旅客因楼梯间门反锁,进入死胡同而 丧命。消防队7时15分接警后,调集了500余名消防队员投人灭火和营救, 经2个多小时扑救,才将大火扑灭。由于楼内人员多,疏散营救工作用了 4个多小时。清理火场时发现,遇难者大部分是因烟气中毒而窒息死亡。 84名死者中有64人死于旅馆的上部楼层,其中大部分死于21一25层的楼 面上;64人中有29人死于房间内,21人死于走廊或电梯厅,5人死于电梯 内,9人死于楼梯间。
• 3、利用高层建筑内部专用广播系统,以便在灾害事 故状态下能够指导内部人员安全逃生。紧急情况下, 播音员可用沉稳的声音告诉大家应当沉着,听从管 理人员的指挥,迅速撤离到安全楼层。
• 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的人员应该 做些什么?
• 1、作为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首先应该了解本栋 建筑都具备哪些防火灭火设施,安全疏散设施。 • 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 系统,消防电梯,楼梯间,室内消火栓系统等
初起火灾处置常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火灾报警
安全疏散 火灾扑救 火灾现场保护
第一节 引言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使用 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 胁人们的生活。防火意识不强,缺乏防火常 识或者存在疏忽大意,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 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 常识,做到防患于未燃,增强抗御火灾的能 力。
• 2、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安全出口不得锁闭,安全通道不得堆放物资,必须保证 安全通道、楼梯和出口的畅通无阻。
• 3、发生火灾时酌情通报情况,防止混乱 • 在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初期阶段,人们还不知道发生火 灾,若被困人员多且疏散条件差,火势发展比较慢,失火单 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就应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的 人员,让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 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并且疏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同时 公开通报,让全体人员疏散。在火场上怎样通报,可视具体 火情而定,但必须保证迅速简便,使各种疏散通道及时得到 充分利用。
经验告诉我们,在起火后的十 几分钟内,是灭火的关键时刻。 把握住灭火的关键时刻主要有 两点: 一、利用现场灭火器材及时扑 救; 二、向119指挥中心报警。 无论火势大小,都应及时报警。
火灾发生后应先报警还是先扑救火灾?
通常情况下,发生火灾后报警与救火应当同时 进行。因为救火是分秒必争的事情,早一分钟报警,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住院楼火灾 12月15日16时30分,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 院住院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5714平方米。 火灾直接损失821.9214万元,是建国以来卫生 系统的最大一起火灾。
这次大火造成40人死亡、28人重伤、182人受伤,
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原因


报警迟缓
延误了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
• 1、制定疏散预案 • 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为帮助受火势威胁的人员 有秩序地脱离危险区,必须有组织地进行疏散。在平时,有 关单位就应和消防主管部门进行研究,拟定抢救疏散计划, 提出在火灾情况下稳定群众情绪的措施,对工作人员按不同 区域提出任务和要求,规定疏散路线和疏散出口,画出疏散 人员示意图并进行演练。一旦发生火灾时,应按既定方针和 预案组织疏散。人员疏散应设专人组织指挥,分组行动,互 相配合。在消防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火场上受火势威胁的 人员必须服从着火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组织指挥。
(一)及早报警的意义
2005年6月10日11时45分左右,广东省汕头市潮南 区的华南宾馆突发大火。此次火灾过火面积达2800平方 米,直接财产损失810586元,死亡人数为31人。这是 自1994年以来,发生在广东省最大的一起群死群伤事件。
经国务院火灾研究调查小组调查, 该火灾产生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一、报警迟缓、延误战机。 二、宾馆从业人员消防素质极差,没有 及时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 4、分组实施引导 • 人员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由于人们急于逃离火场 的心理作用,起火后可能会因蜂拥阻滞通道口,甚至发生挤 压踩踏。此时,管理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防止人员逃离火 场时发生混乱现象。
二、如何进行人员的安全疏散
(一)高层建筑人员疏散困难的原因
1、火势迅猛,烟火蔓延快,易进入疏散通道。高层建筑内部 可燃或易燃物品多,火灾负荷大,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极易 使整幢建筑形成立体火灾,随着空气的对流,愈烧愈烈,一旦 烧透门、窗或设备孔洞等,烟火就会进入疏散通道。“习惯性” 违法行为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电梯前室、疏散通道的防火门处 于开启状态。一旦发生火灾,烟火就会进入疏散通道。火灾产 生的烟气让人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给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2009年1月31日福建省长乐市拉丁酒吧火灾




此次火灾造成了15人死亡,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费 者缺乏疏散逃生的自救常识。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为提高群 众的消防安全意识,采取了形 式多样的方法,做了大量工作, 积极普及疏散逃生自救常识。 但从这次火灾事故的情况来看, 这种普及宣传还远未达到理想 效果。调查表明,个别消费者 在发现吊顶起火后仍在场观望, 收个人物品,甚至仍在继续娱 乐,没有立即撤离场所或提醒 场所负责人组织疏散,在火灾 迅速蔓延、火势已较大的情况 下才开始自发逃生,丧失了自 救的最佳时机。

火灾原因
由吊顶上部空间的电线短路引起, 发现之前已隐燃了数小时。

所以,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就是火 灾的初起阶段,初起火灾的扑救具有重 要意义。如果初起火灾扑救不及时、处 理不当,极易产生严重后果。
第二节 火灾报警
一、火灾报警的意义 二、火灾报警的对象 三、火灾报警的方法 四、火灾报警的内容 五、火灾报警的注意事项
第一、火灾在初起阶段最容易扑灭
火灾通常都有一个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直
到熄灭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初起、发展、猛烈、 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燃烧时, 在10至15分钟内,火源的面积不大,烟和气体对 流的速度比较缓慢,火焰不高,燃烧放出的辐射 热能较低,火势向周围发展蔓延的速度比较慢。 因此,火灾处于初起阶段尤其是固体物质火灾的 初起阶段,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只要发现及时,
(二)单位内部人员如何组织疏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