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1字正腔圆 知读音
2手舞足蹈 读节奏
3借助资料 知其意
4摇头晃脑 出感情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读、互评,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桓”、“匡”、“倾”、“乂”的读音。(“调”与“藏”都是多音字)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故事导入
二、介绍《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四、练习延伸
五.学习古诗
六、谈收获。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背诵《赠 孟 浩 然》。
课题
经典诵读第2课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能够背诵课文。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千字文》的兴趣,同时了解气象物候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
3.采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其次扩展到填句,最后扩展到篇的形式帮助学生分层逐步背诵课文。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金、玉是自然界地天然物产;李、柰、芥、姜的性质和用途,感受我国自然与矿产资源的丰富。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千字文》第三章
三、学习古诗
1.背诵《千字文》前二篇章。
2.展示背诵《丑奴儿》。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观看《千字文》的动画片给学生进行示范读课文,为学生正音、正字、正读。
3.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互评,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禹”、“岱”、“禅”、“钜”、“碣”的读音。
5.小组展示读。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1.打节拍读课文
2.变换节奏读课文
3.变换声调读。
4.开火车的形式接龙读。
(三)借助资料 知其意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
3.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千字文》的兴趣,并尝试背诵课文。
4.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直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5.在故事与传说中了解我国古代发展的历史,促进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千字文》的兴趣,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直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
1.师: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请个别学生说说学到的知识。
3.师:大自然是奇妙,他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观察,多发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千字文》第四章
三、学习古诗
1.背诵《千字文》前三篇章。
2.展示背诵《大 林 寺 桃 花》。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观看《千字文》的动画片给学生进行示范读课文,为学生正音、正字、正读。
2.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学生评价。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1.学生读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并观察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本文每句的押韵仍然是“īng”音,我们继续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用手打节奏。
2.全体学生拍手读。
3.变换声调读。
4.变换节奏读。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读等故事。
3.背诵《大 林 寺 桃 花>>
课题
经典诵读第4课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课文中的生僻字,扩充学生的识字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讲解与课文内容相连接的中国古代故事,同时了解课文中涉及中国古代历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千字文》第二章
三、学习古诗
1.背诵《千字文》第一篇章。
2.展示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复习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学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二)手舞足蹈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孟子“仁政”治国的思想介绍,使学生懂得并理解作者所倡导的贤德的君王用高尚的品德治理国家,采用无为而治的王道,才能真正使天下太平,众望所归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四)摇头晃脑 出感情
1.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现在请你学着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
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
3.采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其次扩展到填句,最后扩展到篇的形式帮助学生分层逐步背诵课文。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3.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被尊称韩非子。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子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安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安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于是韩非子把他的法治思想写入了《孤愤》、《五蠹(dù)》等著作。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嬴(yíng)政读了之后,大加赞赏,推崇备至。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子,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
2.<<丑 奴 儿>>
课题
经典诵读第3课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律美,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的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达到熟读成诵,有效积累、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打节拍读。
6.开火车的形式接龙读。
(三)借助资料 知其意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适时拓展七雄争霸
1.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现在请你学着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
课题
经典诵读第1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
3.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但读得好,背得也很有感情。
1.师:在《千字文》的很多字都常常出现在成语里,如“天”、“地”这两个字也有很多成语,请看屏幕。
2.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成语的?(看课外书)看课外书不但能认字,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是我们明白很多的做人的道理。
2.读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传说故事。
3.背诵《如 梦 令>>。
课题
经典诵读第5课
课时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君王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并尝试背诵课文。
4.通过对孟子“仁政”治国的思想介绍,使学生懂得并理解作者所倡导的贤德的君王用高尚的品德治理国家,采用无为而治的王道,才能真正使天下太平,众望所归的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