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 .翔.(xiáng)鸟获骋.(chěng ) 鹧.(shú)鸪 B .红藕.(yǒu ) 玉簟.(diàn) 罗裳.(cháng) C .锦.(jǐn )书须臾.(yú) 绸缪.(móu) D .柁.(duò) 杳.(yǎo )悠悠吹襟.(jǐn ) 【解析】 A 鹧:zhè;B 藕:ǒu ;D 襟:jīn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 .薄帷鉴.明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忧思独.伤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C .气变悟时易.以乱易.整,不武 D .有志不获骋.所以游目骋.怀【解析】两个“独”字都当“独自”讲。

A .鉴:①照,②以……为借鉴。

C .易:①变换,②替代。

D .骋:①驰骋,句中指大展宏图,②放开,敞开。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B )A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近体诗根据每首诗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五绝”和“七绝”。

B .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新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 .唐初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D .晚唐杜牧、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杜牧,号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其爱情诗成就尤高,如《无题》诗等。

【解析】杜甫的“三吏”“三别”不是新乐府。

4.下面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写的是忧从中来,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难排。

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表达的是一种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B.《杂诗十二首(其二)》写的是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C.李白的《越中览古》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写的是诗人对古代越国繁华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对其迅速灭亡无限惋惜,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D.《一剪梅》是作者写给她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解析】“对古代……惋惜”不对。

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5.这首诗通篇写“忧”,却未明言。

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诗人为什么而“忧”?【答案】阮籍生活在魏晋时代,身仕乱朝,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常恐罹谤遇祸。

诗人对魏晋时代的黑暗社会现实不满,想说又不敢说,客观上又无法言说。

因此,满心忧愁,却又不便明言。

__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6.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答案】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__7.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不同之处。

【答案】《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于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物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感受。

__8.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__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归雁陆龟蒙①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

②岳:指南岳衡山。

衡山有回雁峰。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解析】“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本诗也摹写了事物即“归雁”的形象。

10.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

(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__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

(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浣溪沙·春情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注】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上片前两句描写了在和风轻拂的春日里,薄云迅飞,池馆内外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乐景写哀情。

词人自比沈郎,将眼前春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强烈反差。

__1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词人的故旧之思;_“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__四、高考热点13.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他们或许是年轻的剪纸传承者,或许是油纸伞制作的继承人,或许是街头修钢笔的手艺人……如果你看见过这些匠人的风姿,请用你的相机为他们发声,让匠心精神不仅留在镜头里,也闪烁在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长廊中,我报“时代匠心·手机摄影大赛”热烈期待您投稿!【答案】①__“看见”__改为__“目睹”__;②__“风姿”__改为__“风采”__;③__“留在”__改为__“定格”__;④__“闪烁”__改为__“闪耀”__;⑤__“热烈”__改为__“热忱”__。

1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筑梦九天、叩问太空、弃高薪从我心,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坚定初心。

材料:创新牺牲奋斗打造大国重器功成不必在我专利领跑世界咬牙攻关奋力攀登砥砺前行甘做备份打破垄断默默付出【答案】示例:奋力攀登、砥砺前行、打造大国重器,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奋斗。

咬牙攻关、打破垄断、专利领跑世界,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创新。

默默付出、甘做备份、功成不必在我,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无悔牺牲。

__1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曾大胆揭示战争的残酷!武器对人类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每个国家都应该拒绝武器。

只有拒绝武器开发的国家,才是真正热爱和平的国家,也只有在这样的国家,人民才会真正地有安全感。

①不是每个国家都一定要拒绝武器。

②__不是所有真正热爱和平的国家都一定要拒绝武器开发__。

③__不是只有在拒绝武器开发的国家,人民才会真正地有安全感__。

五、读写创新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例佳作】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

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

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

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

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

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

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

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

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