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服
务和运营模式
摘要:智慧园区的建设是一件非常漫长的工作,必须要有一种可持续的运营
方式,要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园区的建设当中,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一个
集管理、服务和运营于一体的园区发展模型。
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互联网+”智慧园区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智慧园区;可持续运营;互联网+;发展模式
构建互联网+的智慧园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地开发和应用的过程,而是
要对园区的功能、交通、容量等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与网络智能技术相融合,构
建一种将管理、服务、运营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最终达到智能化、生态化园区的
建设目的。
一、园区顶层设计
园区顶层设计概念地提出旨在立足于全局高度对园区总体功能进行规划,着
眼解决园区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建设一个智能化的园区,必须要有一个科
学的统筹,要有一个多元化的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整合多项优势因素,
提高全区系统结构功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在对园区进行顶层设计时,以可操作为首要的出发点,对目标,内容,规模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其次,要
对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和各个子项目的资金分配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
对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资金不足的时候,要想好该怎么应对。
除此之外,进行园区顶层设计工作也是园区基础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达到将智
慧园区与智慧城市对接这一目标,为智慧园区可持续运营提供基本保障。
二、园区总体架构
在智慧园区总体架构设计中,需要将资源、人员、服务、业务、运营等因素
考虑在内,围绕着“服务为人”的思想对各项功能进行整合,使得园区的工程建
工程、服务管理、项目管理、招商管理、数据库、投资管理、电子政务、协同办公、指挥中心等各项分功能被整合到一个系统中。
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整个园区
的建设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的需求,为建设“互联网+”的
智慧园区提供架构借鉴。
除此之外,在智慧园区的总体设计过程中,还必须使用
基础数据库系统,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园区的服务需求,并对服务平台
可扩展界面进行优化,并与多项系统相结合,进行应用。
如建筑系统,监控系统,中央调度系统等,使整个园区的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
又比如,建立一个在
线移动端,借助移动设备,可以对园区服务进行动态监管、调动、服务,从而突
破了园区的空间限制,提高了园区的智能水平。
三、信息设施建设
要对园区中的无线网络体系展开计划,达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构建出一个
能够让各种服务变得更加方便的园区,还要全面地考量到园区的盈利模式,并对
维修资金进行调整。
在园区网络系统的建设中,要构建连接政府、连接企业、连
接公众的基础网络,构成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的网络,并结合智慧园区的功能特征,进一步整合智慧园区信息资源,拓展园区服务。
比如天气预报,交通信息,
定时服务等等。
其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 WEB业务系统,建立一个大的数据库,
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归类,尽量囊括所有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从而完善 WEB的
公共数据系统。
公开基础数据是信息度量资源,具有提纲挈领的功能,在智慧园
区构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逐步丰富和完善园区基本数据功能之后,要在全园
区范围内建立一个网络体系,让有关数据更具有关联性,让各类信息的实时性得
以展现,提高园区的可配性和灵活性,保证各类数据的流动有针对性,让基础数
据的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让各类数据变得更为集中,展现出较大的活力。
除
此之外,园区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云计算资源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线上办理服务业务,可以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最后由实
体人员为用户提供上门服务。
四、园区管理与服务
在园区管理与服务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以服务百姓为核心进行园区建设,
构建科学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使其更好地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实现网格化、信息
化管理、服务目标,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其次,
利用信息技术在招商引资中的运用,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比例,优化了开发区的结构,并将更多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为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开发区内的信息堵塞,让开发区内的企业
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从而发现了开发区内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善
方案。
最后,要强化各种服务平台的管理,对各种服务的软件和硬件进行改进,
建立有效的数据服务体系,保证园区的研发设计、咨询培训、商务合作、金融支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实现共享,提高园区的智慧水平,建立起一个线
上线下多位一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园区建筑群管理
在智慧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园区建筑群展开管理,要实现管理的智
能化,让各种建筑被集中化管理,并对员工的配备进行持续的调整,从而进一步
减少人力成本,节约更多的建设资金。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机电设备的能源消耗
和维修费用进行全面的考量,并制定出一套投资的标准,并与园区的规模和功能
特征相结合,构建出一套建筑群管理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每一栋单体楼栋展开
数字化管理。
比如,建立一个将消防、安防等为一体的楼栋安全报警平台,对楼
栋的安全展开集中的监视,在出现安全事件的时候,报警系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
与管理部门联系起来。
而在园区管理系统结构中,一级平台搭建的重点是园区运
营管理,包括了日常管理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二级管理系统,这时可以
借助云技术,对各个管理内容进行分层扩容,从而可以减少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
另外,在施工队伍的管理方面,也可以分为多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的作用是单
一的。
举个例子来说,保安系统的设置是以建筑物的安全为目标的,它可以对建
筑物的消防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现了安全和消防事件之后,会向管理人员发
送特定的报警信息,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问题的根源。
六、园区运营管理中心
在智慧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当运用物联网的概念,并与云计算技术和大数
据技术等相融合,新建立运营管理中心网络,形成高效的、流程化的运营管理中
心网络系统,使园区内的各个子系统可以独立运行、数据共享、信息流通等,这
是构建智慧园区的关键。
其次,利用各个方面的智能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信息
服务,利用它们来发掘园区的资源,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能化的能源,并
进一步完善园区的管理,形成一个集管理、运营和服务为一体的协调管理平台,
来支持园区的有序运作,提高园区的智能化水平。
在智慧园区建设中,运营管理
中心对于整个园区的有序运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协调多项资源,为人民
群众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是园区招商引资的一个参考。
除此之外,在建立园区
运营管理中心的过程中,应当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有一个规范,建立一个规范是建
设智慧园区的一项工作,要对各种智能设备的基本功能进行界定,并与园区功能
相结合,建立一个生态化的运营管理中心。
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智慧园区建设中,发挥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优化园区
整体结构,建立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基本支撑,以多项资源综合应用为主的运作模式,集合管理、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园区发展模式,实现园区可持续运营的目标,这是也是生态园区构建的一项基本需求。
可以大大提升园区建设速度,提升园区
运作水平,强化园区建设质量,构建智能程度更高、系统性功能更完备的园区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春林,鲁洁.基于服务对象的智慧园区顶层设计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5(21):161-163.
[2]陈冲,吴越.基于能源互联和"互联网+"理念的智慧园区2.0的研究[J].电
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04):27-31.
[3]陈峰.基于物联网的新型智慧园区应用研究与实现[J].数字通信世
界,2019(04):191-1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