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观古玉春秋(一)春天在即,在这里带大家看看过去一年里古天一的古玉拍卖。
古玉的春秋历经几千年,古代玉器雕琢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别具风格的大戏,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佳品涌现出来。
广泛的私人收藏是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共有的喜好和特色,因此民间市场交易的蓬勃带给大家鉴赏古代玉器的良机。
我们应记住,玉器是极具历史时代风格的产物,但是这个收藏市场的货品又历来良莠不一,吞噬了无数的人生财富,慎重的态度是多在这里看,细端真伪。
西周玉鹿高4.4cm 161,000RMB黄褐色玉鹿,为西周时期的典型器,具有鲜明的西周风格。
玉鹿为扁体片状雕刻,局部有沁色,呈站立状。
树形长角粗壮,臣字形大眼,大耳,短尾,体态丰润,蹄趾明显。
体肌以两道圆弧线表现,简练明快。
玉鹿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主要有鹿头形玉饰和鹿形玉佩两种。
到了西周时期,新出现了鹿角高大的玉鹿造型,这件玉鹿即为此时期的典型作品。
此玉鹿光素无纹,仅以几条简洁的轮廓线,区分开躯体和四肢,造型气宇轩昂,姿态优美,具有蓄势待发的动感。
玉鹿嘴部有穿孔,此玉鹿时代特征明显。
西周青黄玉兽面纹璜长14cm782,000 RMB青黄玉质,作神兽纹璜,雕工有明显的“一面坡”特征,为西周琢玉风格。
此璜的雕琢特点是其纹饰先琢一垂直的细阴线,再在此阴线的外侧隔开一条阴线的宽度斜琢一宽线;宽线深的一面出垂直陡棱,它与细阴线间的空隙遂成为一条阳文线;宽线浅的一面与器表面相交处出硬棱;宽线与细阴线的沟底都磨光。
这种雕法利用平面、斜面、阳线、阴线在把玩时反光面交替变化闪动造成丰富的装饰效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特点。
此玉璜的厚度均匀,边棱陡直,表面及线的底部都磨得很光平,表现出很高的雕琢技术水平。
汉青白玉小翁仲高3.3cm 115,000RMB玉翁仲是汉代辟邪三宝之一,其他为:玉刚卯严卯、玉司南佩,是汉代玉文化的典型代表。
玉翁仲刀工简练,尺寸较小,体扁长,为半圆雕。
翁仲造型简单,用了了几刀就表现出了冠、头、胡须、双臂和上下身;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
其包浆滋润,玉光内蕴,刀法婉转流畅,工艺精湛,于玉翁仲腰间横打穿孔,实属汉代人物玉雕的珍品。
汉青白玉蝉高6.6cm69,000RMB 汉白玉蟠螭纹剑璏长6.8cm玉剑璏具有汉代风格。
璏面浮雕蟠螭纹,身形矫健,蟠螭的头部伸出璏面,类似“出廓”效果。
螭龙纹是汉代玉剑璏上经典纹饰,有高浮雕、浅刻、透雕之分,这类出廓螭龙纹玉剑璏形制亦属于汉代玉剑璏的典型样式。
战国玉刀璏长5.2cm 46,000RMB玉刀璏,形制特殊,中间扁口阔大,主体錾刻三条平行的直线凹槽,分成等长等宽的四列。
每列均处理成齿轮状,类似出戟效果,形成四路四戟造型,寓意特殊。
整器主题纹饰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相互对称,形制工艺具有战国风格。
存世刀饰剑饰以玉剑饰居多,且制作精美,刀璏却极为少见。
此件刀璏相较于剑璏,风格古拙,形体更加厚实,中间扁口尺寸更大,纹饰粗犷,反映出古代刀饰的风格特点。
秦玉蝉长4.5cm138,000 RMB玉蝉满红沁,形近椭圆形。
玉蝉双眼细长,近边缘呈凸起状,刻工以细细的阴刻线刻画羽翼,颈部以几何纹装饰,具有“秦式玉器”特征。
玉蝉中间脊背凸起,两侧则呈斜坡状下滑。
蝉头顶端至尾尖有穿心孔,可作佩戴,应为当时组佩其中之一。
整器沁色优美,纹饰特殊。
玉蝉以汉代居多,汉以前玉蝉较为少见。
西周弦纹玉玦长3cm 253,000RMB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这件玉玦形制非常特殊,尺寸较高,近似圆柱形,中间打孔圆润,周身通过打凹形成十余道弦纹,彼此距离一致,分布均匀。
两面均浅刻蟠螭纹饰,为斜刀雕刻,形成一定的弧面及坡面,有西周遗风,应为春秋早期琢玉风格。
玉玦周身布满红沁,古韵十足。
秦式龙纹玉觿长8cm 138,000RMB此玉觿形制、雕工、纹饰具有典型的“秦式玉器”特征。
玉觿为龙头造型,半月形器身上施以方折回转的细阴线,组成几何形状的各式纹饰,整体纹饰较为抽象。
细阴线折角方硬,近九十度。
这种几何形状的方折纹饰及抽象龙头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秦式玉器独一无二的纹饰特征。
工艺方面,秦式玉器流行较浅细的阴线刻及透雕,没有浮雕,圆雕求形而不求工细。
同时,秦式玉器在镂空、钻孔、切边、开口、研磨、镶嵌等工艺方面也有自身特色,镂空多见方折硬角的几何形状,例如此玉觿龙头部分的镂空形状。
春秋弦纹玉玦长3cm 253,000RMB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这件玉玦形制非常特殊,尺寸较高,近似圆柱形,中间打孔圆润,周身通过打凹形成十余道弦纹,彼此距离一致,分布均匀。
两面均浅刻蟠螭纹饰,为斜刀雕刻,形成一定的弧面及坡面,有西周遗风,应为春秋早期琢玉风格。
玉玦周身布满红沁,古韵十足。
明代青黄玉素琮高6.3cm 69,000RMB汉白玉勾连云纹环直径8.3cm白玉质地,质洁白温润,沁色略及。
规则的圆形,通体纹饰,工艺精巧,打磨圆滑,尽显古朴浑厚。
对于玉璧与玉环的区别,现在一般将那些孔较小的玉器,称为玉璧,孔部明显大于体部者称为玉环。
此玉环造型规矩,具有汉代的工艺特征;精美得当,其精巧之雕刻,优质之良材,整体舒展流畅,稳重大方;其造型对称,简约精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而成,显示出时代的审美匠心与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
良渚玉勒子长3.8cm;长3.1cm299,000 RMB战国龙纹玉勒高3cm149,500RMB玉勒精致小巧,局部布满游丝状红沁,中间微微束腰,呈喇叭形。
玉勒中部饰两道弦纹,分成上下两组主体纹饰,满雕变体蟠螭纹,雕工细致,螭龙纹有规则的分布排列,看似杂乱,实则有序,具有战国时期琢玉风格。
元代玉雕双穿耳螭龙杯高5.5cm;长16cm黑沁灰玉种,极尽工艺之能事,此器造型精细,规矩有度,一丝不苟。
其雕刻华美,既有着原始的朴实,又是高超的雕刻,让人感觉气势之磅礴。
质地别致,施刻螭龙造型,精巧又不失大气;器形精巧,整体工艺精妙古朴,是一件难得佳品器物。
杯身侧镂雕两螭龙。
螭龙伏于杯沿,头抵杯口,做窥望状,螭龙身体弯成弓形,四肢紧扣杯壁,琢磨细腻考究,制作精湛。
螭龙矫健,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劲力十足,动态传神,雕工十分高明,不失为一件写意十足的大气作品。
西周青黄玉琮式勒子高3cm57,500 RMB 汉玉剑珌长4.8cm57,500 RMB明代黄玉鹅长3.5cm218,500 RMB黄玉雕刻,红沁依附,黄玉鹅,圆雕施就,栖息卧状。
鹅颈部弯曲,头与背相连,形态温顺恬静。
雕刻工艺与玉质完美结合,更有美沁遍布,观之现出迷人的视觉感与艺术感。
比例得当,大小适宜佩戴。
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颇是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
此物作品,出色的工艺,令鹅之造型恰到好处的得到呈现。
其玉质紧致,沁色动人。
鹅之曲颈而栖,优美自然,双目炯炯,鹅体态盈润丰满,十分灵动。
整体造型优美生动,线条流畅,丰感柔美,寓意高洁。
汉青黄玉谷纹璜长15.5cm青黄玉质,间有褐色沁斑,呈弧形扁平体,器型较大,制作规整。
双面雕,两侧边缘线凸起,两端有对称的脊牙,中部近外缘处琢有对穿小孔。
玉璜两面均满饰凸起的谷纹,排列紧密有序,颗粒饱满,大小统一,地子碾琢平整。
此玉璜谷纹以去地浮雕法琢成,具有汉代玉器谷纹特征。
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后期也用于组佩的主要构建之一。
汉白玉云矩纹剑珌长5.8cm汉代风格玉剑珌。
剑珌是剑鞘端的制品,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剑珌一般为直身、体圆、较厚,早期光素无纹,至后来逐渐出现了有兽面纹和卷云纹等饰之剑珌。
本件剑珌,玉质绝佳,光美润丽,长方形对半中脊隆起,横截面呈菱形。
玉色透美,有洒金沁,束腰有孔,饰以汉代典型的云矩纹,雕刻之纹予人活泼灵动感,工艺富时代性,整体显现汉代特征。
整器雕工精湛,线条流畅,富立体感,抛光完美,体现出优美工艺。
秦青黄玉龙纹觽长8cm此件玉觿具足“秦式”特征,其首如龙而尾尖,其似象牙玉璧之造型。
玉质莹润,色泽厚实;线条优美,光丽动人;雕工精细,风格规整;其古雅温润,动人心弦。
整体沉稳端庄,雕刻明快,时代气息突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玉件。
觽,古代佩饰之一。
《说文解字》:“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
”早期觿为一种工具,后来以玉制觿,逐渐失去其原始功能,成为象征的佩饰件。
《说苑·修文篇》曰:“能治烦决乱者佩觿。
”可见觿在古人眼里,有治烦决乱之意。
良渚琮式小玉勒长4.5cm良渚文化风格玉勒,琮式,分为五节,上下凸起圆形口,通体沁色包裹,形制小巧规矩。
良渚玉琮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深受收藏界追捧。
这件琮式小玉勒,尺寸虽小,但形制、纹饰完全来自于大玉琮,同样是代表良渚文化典型风格的重要实物。
汉谷纹玉环直径6cm汉代风格玉环,形制规矩,内外圈边缘均凸起,双面施工,满饰谷纹,颗粒密实饱满,局部可见明显的褐红沁。
由于经过长时间盘玩,加之自然氧化,玉环皮壳早已温润油亮,沁色丰富古雅。
古白玉琮高4.6cm;6.3×6.3cm石家河文化黄玉玦高3.7cm;长3.9cm此黄玉玦形制特殊,呈椭圆扁平状,器身琢有两道弦纹。
玦的缺口狭小,且边缘线条锋利,区别于常见的玉玦造型,具有石家河文化特征。
石家河文化是在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阶段至夏代统治的前期,曾一度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更具这种文化的代表性,故考古界统称之为石家河文化。
分布地域较广,遍布湖北全境,延续时间也较长。
石家河文化时期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
春秋青白玉蟠螭纹扁勒长12.2cm西周凤羽纹玉璜长6.2cm46,000RMB玉璜呈腰圆状,两端处理成椭圆形,且有打孔,器身阴刻凤羽纹饰,具有西周玉雕风格。
西周凤纹是最为经典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纹饰。
这件玉璜的凤羽纹在同时期的凤纹小玉璧上可见,但仅以凤的单支羽毛作为主体纹饰的却极为少见。
此玉璜主体纹饰即为单支凤羽,确属独特少有。
玉璜形制亦十分特殊,两端为椭圆形,不同于西周时期常见的玉璜制式,显示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
根据形制及纹饰判断,此类凤羽纹玉璜或为当时贵族女性佩戴。
汉白玉螭龙纹韘形珮长8.5cm白玉质,镂雕螭龙纹佩,局部有红沁。
佩呈扁平长方形,有两处镂空,一侧高浮雕螭龙纹,螭龙形态扭转,身体从中间孔洞中穿过,缠绕在方形玉佩上。
螭龙四肢细节以短小的阴线刻画,整体雕琢精细入微,具有东汉时期玉雕风格。
玉佩的方形边缘凸起一周弦纹,弦纹内表面满饰勾云纹,组组相连不留地,同类纹饰在汉代玉璧上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