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厚性心肌病解读

肥厚性心肌病解读

一年随访发现EnrNiquYe HGaAlve、,et 运al. H动ear耐t pu力blis改hed善onl(ineP28<M0ay.0200090. 1);
消融治疗
1995年Sigwart等第一次报道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
病程变化









著 左 心 室 肥 厚
变 功
心 肌 缺 血
细 胞 死 亡
纤 维 化 替 代

薄 心 室
左 心 室 重 构
收展 缩性 功难 能治 不性 全
/
CHF





临床特征与辅助检查(1)
杂音增强(压力阶差增强):Valsalva动作、站立、期前收缩后、异丙肾、 洋地黄、硝酸甘油、硝酸酯类、运动、心动过速、低血容量
明显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III级、心绞 痛、晕厥等),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的副作用 轻度症状者,需有明确的心源性猝死高危因素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静息时≥50mmHg,或左 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静息时30-50mmHg伴应激时 ≥70mmHg
心肌切除术或双强起搏器安装术后仍有明显症状
消融治疗非适应症
多数室间隔前部肥厚(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ASH)
• 左室流出道动力性 压力阶差(与收缩 期二尖瓣前向运动 有关,SAM))
收缩期
病理生理学
HCM
心肌缺血
• 增加心肌氧耗 • 减少心肌灌注
• 舒张功能不全 (与基因突变、 钙动力学异常、 心内膜下心肌缺 血、异常的负荷 状态有关)
舒张期
与运动与否、压力阶差、症状、肥厚程度及部位)无关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肥厚 (不对称性,室间隔受累为主,无主动脉狭窄、高血压等可致心肌肥 厚的因素)
无左心室扩大
收缩功能增强
肥厚型心肌病
世界范围人群发病200人/10万,即1:500 是青少年和运动员SCD的主要原因,
年死亡率为3% ~6%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段(1天—90岁) 25%的HCM患者生命期限超过75岁 分类: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合并需外科治疗的心肌病 无或仅有轻微临床症状,即使左心室流出道
压力阶差增高 不能确定靶向间隔支或球囊在间隔支内固定
不确切
消融治疗并发症
术中胸痛(吗啡等镇痛)
杂音减弱(压力阶差减弱):Muller动作、蹲位、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 肾上腺素能都替阻断剂、全身麻醉、等长握拳运动
临床特征与辅助检查(2)
诊断
临床症状、体征 心超 核素检查 基因检查 MRI(解剖、室壁运动、心功能、
有无心肌缺血)
老年性肥厚心脏病
室壁肥厚程度中等,心室腔严重狭小 严重的二尖瓣前向运动 广泛的二尖瓣下(环状)钙化 有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症状较迟发
DDD起搏治疗适应症
对流出道梗阻伴严重远或手术后的观察和 治疗不能持续进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良者更适宜
注:作用:无持静续息降流低出压道力压阶力差阶,差改者善不症推状荐DDD起搏治疗
DDD起搏是一种治疗选择,并非首选 手术治疗优于DDD起搏治疗
通过导管技术,用无水乙醇闭塞室间隔穿支, 减少肥厚室间隔心肌体积,扩大左心室流出道, 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从而达到解除或缓 解患者症状的目的
优点:可预见、创伤性小、并发症少
消融治疗适应症
尚无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符合以下条件
UCG证实符合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梗阻位于主动脉瓣下而非心室中部或其他部位,室 间隔厚度≥15mm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7th edition
酒精消融
梗阻性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断剂 双异丙吡胺 (异搏定)
心肌切除
起搏治疗
药物治疗
推荐B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240mg/d,儿童2mg/kg 维拉帕米:最大480mg/d 流出道梗阻HCM:建议丙吡胺抗心律失常药物
不鼓励用维拉帕米 丙吡胺:用于流出道梗阻HCM,可达300-600mg/d 伴有收缩功能障碍、心室腔增大的HCM:
适应症: 室间隔上部肥厚程度较不严重(小于18mm)或其他不典型室
间隔形态者
外科治疗
2、 心脏移植
适应症: 经过标准内科药物及外科手术治疗无效者
注进:入心脏扩张期的HCM
有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手术死亡率1-3%,90%以上患者5年内症状改善、 收缩舒张功能恢复、晕厥减少
对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HCM患者不主张手术 青少年患者有明显流出道梗阻(压力阶差75~ 100mmHg)者,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日本多见,占HCM的1/4 左心室造影:如扑克牌中的黑桃样构型 ECG:心前区导联可见巨大的负性T波 没有心室内压力阶差 症状轻,病程呈良性过程,死亡率较低 并发症:房颤多见
临床处理流程图
HCM
无症状
轻度症状
无需治疗
症状中度或重度
药物治疗
非梗阻性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断剂 钙离子拮抗剂 (利尿剂)
DDD治疗的临床研究
2009年,西班牙,DDD治疗梗阻性HCM,随访10年
对象:50名药物治疗无效、NYHA III-IV级、压力阶差 大于50mmHg的HCM患者(62±11岁)
方法:DDD治疗,随访10年
结果:
静息时压力阶差下降(基线-86±29mmHg,3月55±37,1年-41±26,10年-28±24mmHg , P<0.0001 )
(1)梗阻型:安静时压力阶差>30mmHg (2)隐匿型梗阻:负荷运动后压力阶差>30mmHg (3)无梗阻型:安静和负荷后压力阶差均低于30mmHg
病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编码心脏肌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多为错义突变,150多种)
病理

心肌显著肥厚
左心室多见
多数室间隔与前壁受累与左室后部游离壁肥厚程 度不成比例
可用ACEI、ARB,预防只用于高危SCD的HCM患者 HCM妇女:不影响其妊娠和分娩,但必须接受心内科
及产科医生的观察和处理
外科治疗
1、心肌切开—部分心肌切除术:Morrow术 (经主动脉径路切开并切除大约5g肥厚的室间隔)
适应症: 连续多普勒超声检测安静或负荷时流出道压力阶差>50mmHg
2、 二尖瓣置换术 严重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和NYHA心功能Ⅲ ~Ⅳ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