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1(总分:24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有些低年级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一看到有“X比Y多”的条件就采用加法进行计算,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分数:1.00)A.已有知识概括化程度低B.消极的定势√C.已有知识不稳定D.智力水平低解析:2.在学习与原有知识十分相似而又不同的新知识时,有经验的教师常采用一些可以区分的变式帮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

(分数:1.00)A.增强已有知识的概括化程度B.增强已有知识的可辨性√C.增强已有知识的稳定性D.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解析:3.问题解决的试误说是由()提出的。

(分数:1.00)A.杜威B.苛勒C.桑代克√D.纽厄尔解析:4.把人脑比拟为计算机,又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是()。

(分数:1.00)A.试误说B.联结说C.顿悟说D.信息加工论√解析:5.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 )。

(分数:1.00)A.算法式B.问题空间C.算子√D.手段一目的分析解析:6.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小的目标,然后进行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的策略是()。

(分数:1.00)A.系列搜索策略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D.算法式解析:7.( )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

(分数:1.00)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士D.邓克尔解析:8.认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组织所构成,每一个心理组织都把问题汇综成更狭小、更明朗的陈述,逐渐接近问题解决的理论是()。

(分数:1.00)A.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B.杜威的五步模式C.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D.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解析:9.根据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原型启发”一般出现在()。

(分数:1.00)A.准备阶段B.孕育阶段C.明朗阶段√D.验证阶段解析:10.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是()。

(分数:1.00)A.分析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求同思维解析:11.( )编制了创造性人格自称量表《你属于哪一类人》用以初步了解儿童的创造性。

(分数:1.00)A.托兰斯√B.劳德塞C.吉尔福特D.阿瑞提解析:12.通过对被试所做的反应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进行评价来测查其创造性水平的测验是()。

(分数:1.00)A.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B.创造性人格自称量表C.托兰斯的《你属于哪一类人》D.创造才能“简易测试”量表解析:13.人脑的右半球是进行()的中枢。

(分数:1.00)A.分析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解析:14.在社会环境因素中,()是影响儿童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分数:1.00)A.社会文化B.社会管理体制C.学校教育√D.家庭气氛和教育方式解析:15.在集体之中群策群力,互相启发,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是()。

(分数:1.00)A.脑力激荡法√B.隐喻训练法C.多重策略法D.局部改变法解析:16.多重形式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是由()提出的。

(分数:1.00)A.奥斯本B.威廉•戈登C.吉尔福特√D.戴维斯与豪特曼解析:17.通过改变事物的个别部分或属性并加以组合,从而得到一个创造性的新产品,这种创造力训练方法是()。

(分数:1.00)A.棋盘法B.两部改变法√C.比拟法D.清单法解析:18.—个人熟知某种物品的惯常用途后,很难想到该物品的其他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分数:1.00)A.功能固着√B.心理定势C.原型启发D.酝酿效应解析:19.一个人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分数:1.00)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异性解析:20.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分数:1.00)A.定势√B.顺应C.变式D.同化解析:21.人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以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倾向。

这种现象被称为()。

(分数:1.00)A.学习准备B.思维定势√C.功能固着D.思维阻抑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5.00)22.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来看,高智力者,创造力可能低;低智力者创造力一定低。

反过来来看:高创造力者,智力较高;低创造力者,智力可高可低。

智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创造力还受到知识、人格特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10.00)23.创造力(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解析:24.功能固着(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

)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25.问题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按照问题的组织程度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学习者在学科学习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结构良好问题。

例如,“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到香港,最好的路线应该怎么走”?其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都是具体明确的。

结构不良问题并不是指这个问题本身有什么错误或是不恰当,而是指它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

例如,“修电脑”,其初始状态不明确,要先检査电脑的故障出在哪儿。

按照问题的领域范围也可以把单学科和跨学科问题合称为常规问题,也就是学生在学校中大量遇到的问题。

例如:“有人买来5根2米长的木头,他能锯出几个1米长的木头?”生活实际问题,也被研究者称为真实性问题。

)解析:26.影响创造性学习的因素。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创造性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

创造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而更注重学习的过程。

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才能。

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倡导的是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创造性学习者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

所以受到学习者、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的影响。

)解析:27.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问题解决分为四个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解析:28.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和心理过程。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其心理过程划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解析:2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

它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有如下四个特点: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多有直觉思维出现、创造想象参与、多有灵感出现。

)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0)30.结合实例论述思维的过程。

(分数:2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思维发展的需要。

能否提出问题与人对活动的态度、兴趣以及现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

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越是有兴趣,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问题,反之就不易发现和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亦即分析问题。

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开始往往是混乱、不系统、不明确的。

有时只知道有问题,而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却弄不清楚。

明确问题就是抓住问题的核心,找出关键所在,使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方向性,并有选择地再现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3)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以假设的方式出现。

假设就是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结论和解决方式的推测、假定以及设想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假设的提出依赖于许多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的感性形象、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言语表达和重述、创造性的构想等,都对假设的提出有重要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