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践浅谈“智慧课堂”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及建议

实践浅谈“智慧课堂”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及建议

实践浅谈“智慧课堂”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及建议
作者:孙妍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5期
一、实践运用的“智慧课堂”
本人于2017年9月加入思源实验学校,接手四年级2班数学教学工作,同年级的四(1)班是学校首批智慧课堂试点班。

该班语文,数学均用平板辅助教学,自此之前我并未了解过智慧课堂。

初次聆听智慧课堂授课,我感觉非常新奇,这才是真正的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经过一年的调查与实践,了解到孩子们非常喜欢智慧课堂模式教学,智慧课堂班在成绩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8年10月9日,我校四到八年级所有任课教师分批参加了智慧课堂培训,四到八年级将全面铺开智慧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一线上工作了7年,我一直以为信息化教育就是将电子白板,课件,视频等现代手段融入到课堂中来辅助教学。

自接触学习了智慧课堂以后,才发现我的想法根本不全面,智慧课堂远不及此。

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分为教师智慧端、学生智慧端。

实际智慧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每人一台平板,教师和学生利用提前在平台上备好的资源进行授课和学习。

备课资源包括课件,客观检测,主观活动,视频等等,授课教师可以向每个学生的平板推送各种教学资源。

同时也可以将所有资源通过投屏显示在白板上,重点知识需要注意屏幕时,授课教师可以随时锁屏,让学生只关注投屏。

二、“智慧课堂”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融合
1.备课全面精准,激发学习兴趣
自运用智慧课堂后,备课比以前要求更高。

我以前可以备三四节课的时间,现在只能备好一节课。

备课资源丰富,要求备课时细心筛选,选择与课程内容相符的课件,习题,视频等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促进自主学习,“快速”检测预习结果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相对难学习的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记忆力、分析和判断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思维活跃。

我一直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自主学学习的能力,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平常的教学中,每一节课新授之前我都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授课之前用几分钟进行预习
检测。

以往的预习我都只是随机抽查学生的预习本,看有无预习痕迹记录。

自运用智慧课堂后,就可以直接“快速”检测预习结果。

利用智慧课堂客观试卷的统计功能,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

用习题检测反馈学生对新知自学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平板上做题,我能快速了解到任何学生的答题情况,答对,答错,犹豫及未作答的学生,包括作答时间,还能显示出错误选项比例。

通过答题检测情况,我对课堂教学过程就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3.因材施教,加强互动
思源实验学校是2016年新修建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17年3月投入使用。

学生来源比较多元化,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其它各校分流过来的,学生基础比较弱。

比如我接手四(2)班时,我班就有四个学生数学都是个位分,其他班也有类似情况,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传统方式课堂教学很难顾及到每个个体,尤其是学困生。

而利用智慧课堂,在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推送各种资源及不同的习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分层教学。

在备课时就要顾及全体学生,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相应能力。

还有利用智慧课堂平板教学,可以在任何地方在ppt上书写,与以往相比,ppt 上书写只能站在白板那里,对后面的学生就可能关注监管较少,这也是智慧课堂最大的优越。

4.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让不同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育就是要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被应试教育左右数学教学,不问知识的数理,而更多的关注在于讲练,变式练题来掌握解题方法技能,缺乏对数学本质的真正思考。

其实数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其本身存在着严密的推理论证。

5.及时回顾,差缺补漏
利用智慧课堂平板教学,老师可以随时通过截屏或是推送的方式把重点知识传输给学生收藏。

有利于学生课后及时回顾,查缺补漏。

学生做过的习题也会在小锐作业或是成长记录里,学生们还可以看到详细的解析。

三、平板辅助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个人建议
1.不能为用平板而用平板,忽视传统教学的一些优点
学校引进智慧课堂平板教学的初衷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平板的使用学校会随时统计授课课时,我个人认为平板的使用应根据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而定,不能为用而用。

动手实践是平板所取代不了的,语言组织也是平板代替不了的。

2.过度运用,主次不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平板的运用归根结底是辅助教学。

使用平板后老师的板书减少了,有的甚至一节课下来一个字都没有。

学生作答也在平板上直接输入,可考试是在试卷上作答,没有输入法。

我们还是应该注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数学中的动手能力不可减少,语言表达不可忽視。

3.建议平台优化教学资源,尤其是习题
客观试题存在错题,超编题。

提高对学生平板的监管机制,真正做到有效控制。

例如:上周我在教学时,已经对学生进行了锁屏,可还有一位学生在利用平板看视频。

总之,我校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效反馈的智慧系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学习思考。

当所有的想法,做法都能够被展示的时候,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变得积极。

教师能够改变教的方式,更完整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做答和思考过程,从知识的传授者进一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改进者。

要善于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改进课堂教学,大力推进智慧课堂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开发运用教学系统的互动、反馈、评价等独特能,打造我校智慧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