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教育教学案例,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
题
“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师身上深深地打上了“教师总是对的”的烙印。
也即教师往往存在着“自己的教学是没有问题的教学”的倾向。
一旦教学出现了问题,那总是学生的问题。
为了克服教师的这种倾向,应该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主要从自身方面来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因为如果找到了问题,找到了症结,那么教师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从而也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众所周知,当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大家都知道要认真学习。
然而,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应该怎样学习?美国学者布里奇斯和海林杰提出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是极富启示意义的。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其指导思想主要有:
1、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
2、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工作场所的真实情境与复杂问题相联接。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讲解者或传授者,他们的工作重心不再是课堂在的”表演”,而是课前的设计和课后的反馈与反思。
因此,可以让教师基于自身的经验(管理的或者教育教学的),按照案例写作的有关要求,再现当初自身所处的情景、内心的活动以及作出决策的依据的过程。
在教师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后,再聘请专家或利用其他途径来解决教师们心中的疑惑。
这种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习是问题情景中认知与社会互动的结果)、激活背景知识、请专家发挥“支架”作用(启发与支持)、然后再引导教师们问题后反思(反思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进思维策略),由此而培养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专业自觉”,发展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展校本培训要关注教师一线工作中碰到的“琐事”,注重教师内在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每学期教师都要就其本人的教育教学工作撰写案例。
这一活动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教师经历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之后,以及在获得了自我引导的学习技能之后,教师们就极有可能会立志探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而这一点,正是教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高境界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