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物

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物

14
去甲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3.血压
小 量: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差:大 较大量:舒张压↑> 收缩压↑,脉压差:小
4.其他 对其他平滑肌作用较弱,但可使孕妇子宫收缩频 率加快;大剂量升高血糖;无中枢作用
15
去甲肾上腺素
【临床应用】
1.休克 仅限于休克早期及由于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降低所 致的血压下降,如早期神经源性休克的血压下降。
11
去甲肾上腺素
【体内过程】
1.吸收 po. 无效; im or ih: 局部缺血,坏死 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法给药。 2.分布 虽可透过胎盘,但难透过血脑屏障。 3.生物转化 囊泡摄取贮存;COMT,MAO 4.排泄 代谢产物和少量原药从尿中排出
12
去甲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α1 ,α2, β1
1、血管 激动血管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小静脉 血管收缩。 但冠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其机制为: 心脏兴奋后,代谢加速,心肌代谢产物增加。(腺苷、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2.收缩和舒张血管
(+)α1R 收缩血管(小A、小V、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皮肤、粘膜 ⊕ α1R > β2R (剧烈)
肾、脾、肠系膜血管 (显著) 脑、肺血管收缩(弱,因升压被动扩张)

(+)β2R 扩张血管 (小剂量)

骨骼肌、肝脏、冠脉(腺苷,BP 、冠脉灌注压↑) ⊕ β2R >α1 R 扩张
1.心脏骤停:心脏复苏三联针(AD+阿托品+利多卡因)。
心室内注射
2.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休克首选;常皮下或肌肉注射 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荨麻疹、枯草热
3.与局麻药配伍:延缓局麻药吸收,延长局麻时间 4.局部止血 5.青光眼
肾上腺素
AD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机制


⊕1-R 收缩血管 ,降低通透性,BP
25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5.提高代谢

促进糖原(α、β2)、脂肪( β1、 β3)的分解,降低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血糖,作用较NA显著; 激活甘油三酯酶,加速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 酸;↑耗氧量;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
S

治疗量无影响。大剂量兴奋中枢。
肾上腺素
【临床应用】
8
拟肾上腺素药物分类 ---按作用方式分类
直接作用类药物:通过直接激活肾上腺素受体发挥作用,如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间接作用类药物: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从突触前末梢释放,
激活肾上腺素受体而发挥作用,如酪胺等。用利血平、可卡因或破 坏突触前神经纤维等处理后,该类药物失去其药理作用。
注意剂量和滴注速度!!!
35
多巴胺
激动α1受体→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血压↑
多 巴 胺
激动β1受体→心肌收缩力↑
治疗休克
激动多巴胺受体
内脏血管扩张→心脏供血↑ 肾血管扩张
作用于肾小管→钠离子排出↑
肾功能↑,尿量↑→治疗肾衰
36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PA,Isop)
【药理作用】对β1 、β2受体均有强的激动作用 1、兴奋心脏:(+) β1受体,表现为收缩力↑, 心率↑↑,传导↑↑,输出量↑,少引起室颤 2、血管和血压:(+)β2受体,舒张血管,主要是 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
42
+ ±
++++ +++ + ++ + ++ ++ +++ ++
+ +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又称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它们能与肾 上腺素受体结合,而不产生激动作用,从 而影响了NA能神经递质或外源性的拟肾上 腺素药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产生抗肾上 腺素的作用。 分类: α-Adrenoceptor blocker β-Adrenoceptor blocker α、β-Adrenoceptor blocker
23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3.血压

小剂量 收缩压↑;舒张压 →或↓,脉压差↑. 大剂量 收缩压↑;舒张压↑ 。
24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4.平滑肌
扩张支气管
(+)β 2-R----平滑肌舒张
(+)β-R ---↓过敏物质释放 (+)α-R----粘膜血管收缩, 有利水肿消除
胃肠:张力 ↓ 收缩频率、幅度↓ 膀胱: 逼尿肌β--舒张 括约肌、三角肌α--收缩 子宫:↓妊娠末期张力和收缩 排尿困难 尿潴留
β受体
6
交感兴奋时机体应急反应
1.脸色苍白→皮肤、粘膜、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α1 2.眼眶瞪得很大→扩瞳 α1 3.心都要蹦出来了→心脏兴奋 β1 4.气不够喘→支气管舒张,骨骼肌、冠状动脉扩张 β2 5.血糖、FFA升高→脂肪分解β1 、糖原分解β2
7
拟肾上腺素药物构效关系及分类
儿茶酚
β-苯乙胺 拟交 感胺
α 、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 多巴胺,DA 麻黄碱β2:沙丁胺醇 、沙美特罗
β受体激动药
10
去甲肾上腺素 (α1,α2,β1)
(noradrenaline, NA, norepinephrine, NE )
【来源和理化性质】 NA是体内去甲肾上 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 要递质,也存在于肾上腺 髓质、其他部位的嗜铬细 胞内。药用的是人工合成 品。

31
2、血管和血压:
低浓度(10μg/kg/min):激动D1受体,肾、肠系膜、冠状血 管舒张 高浓度(20μg/kg/min) :激动β1受体,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 过高浓度:激动α受体,血管收缩,血压↑。
32
3、改善肾功能: 治疗量:+D1受体,扩张肾血管,增加 肾血流量,排钠利尿 大剂量:+α受体,收缩肾血管,减少肾 血流量,加重肾衰竭。

20
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 epinephrine)
【来源】 内源性:肾上腺髓质:AD 85%,NA15% NA 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 AD 药用: AD可从家畜肾上腺提取,或人工合成。 【体内过程】 po :无效 ih :吸收缓慢,持续较久 1 h im: 吸收快, 持续短 10~30 min
43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分类
α受体阻断药 α1 、α2 :短效(酚妥拉明、妥拉唑林) 长效(酚苄明) α1 :哌唑嗪、坦洛新 α2:育亨宾 拉贝洛尔 β1、β2:普萘洛尔、噻吗洛尔、 β1: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β2:布他沙明
44
α 、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
案例


某社区张女士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天晚上精神失 常,从抽屉中拿出一包大约30片盐酸氯丙嗪服下,家人 急忙带她到社区中心就诊,家人说经过鸡毛探吐已经吐 出一些药片。 医生检查发现,张女士走路摇晃,精神萎靡,瞳孔散大, 两眼无神,口角轻度流涎。确定是氯丙嗪造成的中毒后, 给予紧急抢救。王医生忙中出错,在没有确切把握的情 形下,就吩咐注射肾上腺素,注射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加 重,急忙转入市中心医院。中心医院查看病历发现系抢 救用药不当,应当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给予去甲肾上腺 素注射后,患者血压有所好转。经过综合治疗10分钟后, 心跳可以听到。
传入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系统
局部麻醉药
副交感神经系统
3
传出神经分类模式图
4
NA的合成与转运过程示意图
酪氨酸羟化酶
5
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及兴奋效应
肾 上 腺 素 受 体 α受体 α1受体---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血压↑ 虹膜辐射状肌---扩瞳 α2受体---血管平滑肌、去甲肾上腺素能和 胆碱能神经末梢---负反馈抑制NA释放 心肌收缩力↑, β1受体---心脏---兴奋 心率↑,传导↑ 脂肪细胞---脂肪分解 β2受体---冠脉、骨骼肌血管---扩张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骨骼肌---糖原分解 血压↓
4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基本作用比较
分类 α受体激动 药 药物 NA 间羟胺 去氧肾 上腺素 α,β受体激 动药 AD DA 麻黄碱 β受体激动 药 Isop 多巴酚 丁胺 α受体 +++ ++ ++ β1受体 ++ + ± β2受体 ± + ± +++ ± ++ +++ + 直接作用 释放 于受体 递质 + + + + + + + + ±
33
【临床用途】
1、休克:感染性、心源性、出血性等休克,用药前
必需补足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对伴有心肌收缩力减 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疗效较好。
2、急性心功能不全 3、急性肾功能衰竭:常与利尿剂合用
34
【不良反应】
一般较轻,偶见恶心,呕吐。剂量过大或静滴过快可 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血管收缩引起的肾功能下 降。
⊕1-R 心肌供血↑,心排量 、心功改善 ⊕2-R 扩张支气管,解除痉挛状态 冠脉扩张 ⊕2-R 过敏介质释放

28
肾上腺素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心悸、烦躁、头痛、血压升高等。 大剂量:血压 ↑↑ ---脑出血 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室颤) 禁用于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和 甲亢等患者。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 神经系统的药物
药剂科 朱俊 2015年8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