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药理学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 充血性心力衰竭。 3. 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偶见恶心、呕吐。 ➢ 如剂量过大或滴注过快可出现呼吸困难。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肾血管收缩引起的 肾功能下降等。 ➢ 一旦发生,应减慢滴注速度或停药,反应 可消失。必要时可用酚妥拉明拮抗之。
麻黄碱(ephedrine)
(二)烷胺侧链α碳原子上的氢被甲基取代
0 CH3
可阻碍MAO的氧化,作用时 间延长。易被神经末梢摄入, 在神经元内存在时间长,易 于发挥促进递质释放的作用。
OH 去甲肾上腺素
HHH3
胺基上的氢
氢没有被取代,对受体有活性
OH
肾上腺素
HO
CH
H CH2 N
OH
CH3
H原子被-CH3取代后对 、受体有活性
【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无效,口服后在肠粘膜与硫酸基结合而失活。 2.气雾剂吸入给药,吸收较快。 3.舌下给药,舌下静脉丛吸收。 4.静脉滴注给药,不被MAO所代谢,作用时间较长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舌下或气雾给药

缓慢型心律失常:

Ⅱ~Ⅲ度房室 传导阻滞
应 用
心脏骤停:传导阻滞或窦性 心动过缓引起,比AD作用
微弱(+) β1 收缩 ,传导 ,心率
▪但在整体情况下
心输出量
➢心率反射性减慢(由于血压升高) ➢心输出量不变或反而下降(外周阻力↑→心脏射血阻力↑) ➢过大剂量→心脏自动节律性↑→心律失常(较肾上腺素少)
3.血压 :平均血压升高
● 小剂量 ●大剂量
略收缩血管 兴奋心脏
强烈 收缩血管
收缩压↑↑ 舒张压↑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小部分在体内经脱胺氧化而被代谢,大部分以原形自尿排出。 代谢和排泄都缓慢,故作用较肾上腺素持久。
【药理作用】
1、心血管 心收缩力加强、加快心率、心输出量增加, 皮肤、黏膜、肾脏血流减少,扩张骨骼肌血管。 血压升高缓慢而持久,(维持3~6h)。
5、对代谢:
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
6、对中枢神经系统: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大剂量时可出现中枢兴奋症状,如呕吐、激 动、肌强直,甚至惊厥等。
【临床应用】
1.心脏停搏 2.过敏性休克(首选)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4.与局麻药相配延长作用时间 5. 治疗青光眼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心悸、不安、面色苍白、头痛、震颤等。 剂量大或注射过快,可致心律失常或血压骤升,
β1、β2受体激动药与AD不同之处:氨基上的甲 基被异丙基取代
激活β1β2 受体 属于儿茶酚胺类, 为人工合成品。
心脏:作用比AD

强,可致心律失常

,但不易致室颤


血管:兴奋β2,骨骼肌血管、肾肠
系膜血管、冠脉血管舒张
血压:收缩压 舒张压 支气管扩张:兴奋 β2受体 ,抑制组胺释放
代谢:组织耗氧量,血糖,游离脂肪酸 。作用较AD 弱。机理:与(+)β1 、β2 受体有关
性心动过速。 3. 短效扩瞳药,查眼底(优于阿托品-机理?)
1%-2.5% 滴眼
优点:作用小于阿托品,维持短
一般不引起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
第三节 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
为α、β受体激动药。
➢ 来源:肾上腺髓质:AD 85%,NE 15%。药用 AD为肾上腺髓质提取或人工合成品
➢ 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失效,在中性尤其在碱 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乃至棕色失效。在 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腺素药物。
➢ 它们都是胺类,而作用又与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
本章构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构效关系及其分类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构效关系及其分类
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当苯环α位或β位碳原子的氢及末 端氨基被不同基团取代时,可人工合成多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消除鼻粘膜充血及肿胀。 3.用于防治轻度支气管哮喘。晚间与催眠药合用。 4.缓解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的皮肤粘膜症
状。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当剂量过大或敏感者可引起震颤、焦虑、失眠、心悸和血 压升高等为了避免失眠,不宜在晚饭后服用。
第四节 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 AD口服后在碱性肠液、肠粘膜及肝内破坏,故 口服无效。肌内注射因骨骼肌血管舒张作用过于 强烈,故一般采用皮下注射。
【药理作用】 α和β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1. 心脏
(+) β1
不利:
收缩 ,传导 ,心率
心输出量
提高心肌代谢→使心肌氧耗量↑ 剂量大或静脉注射快→心律失常,出现期前收缩, 甚至引起心室纤颤。
改善微循环,
止血、升压、 抗休克
治疗外周血 管痉挛及血 栓闭塞性脉
管炎。
1受 体
心脏
心肌兴奋,收缩力 增加,心率加快, 排血量增加,血压
增加
心脏骤停(一 般不用)
用于治疗心 律失常、缓
2受 体
支气管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平喘、改善微
扩张血管
循环
解心绞痛及 降低血压。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的作用,又称为拟肾上
右旋体: 阻断1受体,激动1受体。
左旋体:激动1受体,对1受体激 动作用弱。
为1受体激动药,加强心收缩力和增加心输出量。
[临床应用]
1.心力衰竭:由于心脏手术或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力衰 竭。
强,心室内注射。
感染中毒性休克:低排高阻型 前提:应补足血容量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常见不良反应有心悸、头痛、皮肤潮红等, ➢ 过量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室颤。 ➢ 禁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
进及嗜铬细胞瘤患者。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药用为人工合成品,口服无效,静脉给药。
多巴酚丁 胺消旋体
【药理作用】 机理:(+) :强大 ;(+) 1:较弱;对2无作用
【体内过程】 阅读书本第79页 思考:给药方法:只宜静脉滴注 法给药,为什么?
➢ 口服收缩胃粘膜,在碱性肠液易分解; ➢ 皮下和肌肉注射收缩血管,吸收缓慢,发生组织坏死; ➢ 静脉推注,引起BP急剧升高,心律紊乱。
具体作用:
2、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肾上腺素弱,但作用持续时间更久。
3、中枢神经系统 易通过血脑屏障,兴奋中枢,可能引起不安、失眠等。 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弱的兴奋作用。
4、快速耐受性 作用减弱,停药后恢复。
【临床应用】
1.防治某些低血压状态 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辅 助用药以预防低血压。
间羟胺 (metaraminol; 阿拉明, aramine)
非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β1受体,并能促进 NE释放。
作用较NE弱而持久。不易引起局部组织缺 血坏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替代NE用于休克早期和低血压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新福林)
1. 与间羟胺相似,直接或间接激动1受体。 2. 可用于抗休克、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及阵发性室上
慎用于老年人。 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药用的是 人工合成品。 【体内过程】 口服易在肠和肝中破坏而失效。一般用静脉滴注给 药,
【药理作用】
1. 心血管:
低剂量时,主要激动血管的D1受体,而产生血管舒张效应, 特别表现在肾脏、肠系膜和冠状血管床;高剂量时, 激动α受 体,血管收缩
第十章
书本77页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应急激素)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引起动物或人体兴奋激动。 具体地说:
➢ 提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 应灵敏
➢ 呼吸功能增强 ,肺通气量增加
➢ 心血管活动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液循环 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而血流量增多, 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 液供应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差增大 脉压差变小
4.其它 其它作用均不显著,对代谢影响较弱,大剂量时可升高血糖。其对中枢神 经系统的作用也较弱。可使孕妇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增加。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局部缺血坏死:由静脉滴注时间过长,浓度过高或药液漏 出血管外引起。 防治:更换滴注部位、热敷或酚妥拉明皮下浸润注射。 2. 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剂量过大或滴注时间过长可使肾脏血 管剧烈收缩,引起少尿、无尿和肾实质损伤。 解救:减量或停用、甘露醇脱水利尿 本药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无尿患 者以及孕妇。
3.血压 平均血压↑
•小剂量 收缩压↑ 舒张压不变或↓
脉压↑
大剂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或↓
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促进肾素的分泌→血压↑ 一次性静脉给药后可使血压曲线呈双相反应.
4、对平滑肌:
①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哮 喘发作时更明显。 ②作用于支气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肥大细胞β2受体,抑制肥大 细胞释放过敏物质,如组织胺和其他变态物质。 ③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α1受体),从而消除哮喘时黏膜水肿和渗 出,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2. 血压:
低剂量,心输出量增加,肾和肠系膜动脉阻力下降收缩压增加, 舒张压不变,脉压增大;高剂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上升
3.肾脏:
低剂量激动肾脏D1受体,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 球滤过率和Na+的排泄;高浓度或更大剂量时则激动α1受体 使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和尿量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