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二○○八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上报数据负责人:泰州市国土资源局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泰州市二○○八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分析报告负责人:泰州市国土资源局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泰州市二〇〇八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 118号)和《关于开展2008年度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 114号),以及省厅苏国土资发[2008]267号通知精神,泰州市以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已完成本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查清了全市范围内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形成现势性数据资料,完成了市级汇总和图件更新。
现将具体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年末各地类规模和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1、年末各地类规模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5617599.1亩,建设用地面积1482743.8亩,未利用地面积1594934.0亩。
其中二级类土地利用构成详细如下:2008年度三时段变更调查各类土地增减的具体数据详见表二(单位:亩)。
表二2、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通过本次变更调查,全市共摸清发生变更面积:第一时段变更面积为9668亩,第二时段变更面积为25651.9亩,第三时段变更面积为20590.2亩(含地类内部流转),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1‰,2.9‰,2.4‰.各地类变化情况具体如下:二、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本年度全市耕地减少22030.4亩,基本情况为:建设占用耕地22030.4亩。
(1)建设占用耕地状况a、本年度建设占用耕地类型及数量全市本年度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4287.2亩;建设占用耕地总面积为17612.3亩。
其中占用耕地:以前批准本年建设3003.7亩,本年批准本年度建设13655.6亩,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为149.0亩,本年度未批先建804.0亩。
由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占用的耕地比重约为我市占用耕地总量的17%,这是由于统计口径的缘故,导致往年漏变更数量体现在本年度耕地减少数据中。
由上图看出,本年批准本年度建设占用的耕地总量占变更总量的77%。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泰州是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地处江苏中部,交通便利,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泰州也正在抢抓机遇招商引资,欢迎各方人士投资兴业,外来资本和本地企业的投入和扩张,导致建设用地激剧膨胀,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也相应增加,如何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切实保护耕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已经成为摆在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同时由上图也可以看出,本年度未批先建占用的耕地总量占变更总量的5%。
这充分说明我市在处理寻求发展、扩大用地规模和保护耕地、集约供地这个矛盾时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仍有不少市属重大项目在走“捷径”;二是仍有较多的项目在完成供地手续后难以立即上马,需要跨年度实施,难以摆脱“圈地”的嫌疑。
这也充分说明土地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情况本年度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为零亩。
(3)生态退耕情况我市本年度无生态退耕现象。
(4)灾毁耕地情况我市本年度由灾毁导致耕地减少量为零亩。
(5)其它原因造成耕地减少情况我市本年度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耕地减少量为零亩。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1)土地开发、复垦,土地整理增加耕地情况我市耕地的增加主要源于开发复垦和旧庄台整理,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今年开发未利用土地11597.2亩,农业结构调整 2.4亩,复垦13324.5亩,整理462.5亩。
我市今年共计增加耕地25386.6亩:耕地增加来源表:(2)农业结构调整变为耕地情况我市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2.4亩。
(3)其他原因增加耕地情况无其他原因增加耕地情况。
(4)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情况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情况为零。
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分析1、建设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情况我市为新组建地级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相对较大。
今年我市建设用地情况: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的面积为4700.1亩,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的面积20743.0亩,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的面积765.5亩,本年未批先建的面积815.5亩;建设用地合计27024.1亩(不含内部流转),其中来自农用地24455.3亩,来自未利用地2568.8亩,构成类型如图:单位:亩我市本年度建设用地总量(含建设用地内部流转)30328.0亩和去年的16140.6亩相比,数字有所增加。
2、建设用地变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类型、数量及分析建设用地流转为农用地3052.8亩,其中由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流转为农用地的3030.7亩,交通运输用地转为农用地0亩,由水利用地流转为农用地22.1亩。
建设用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开发复垦旧庄台,导致地类由居民点工矿用地转为耕地。
其中兴化建设用地流转为农用地的为1557.0亩。
3、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的数量与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对比分析泰州市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国家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9900亩:农地转用面积6700亩(其中占用耕地6000亩),未利用地3200亩。
独立选址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5345.3亩,占农用地4702.2亩,其中占耕地4212亩,未利用地645.1亩。
点供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其中占耕地3129.7亩。
我市今年建设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总数为27024.1亩,其中耕地22030.4亩,加上我市去年年末计划(2007年1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我市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数量基本是按照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执行。
4、新增建设用地按《土地分类(试行)》细化调查的二、三级地类分析由图一和图二很容易看出,新增建设用地80%左右都是用于工业用途。
5、新增建设用地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泰州市近几年的GDP增长率固定在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变化幅度比较平稳。
近三年的新增建设用地量分别为前年39156.4亩,去年14375.9亩,今年17674.1亩(根据国家及省厅相关文件要求有很大一部分建设用地增加量没有纳入今年的汇总流量统计),从前年看去年,表面上土地资产投资效益已经从规模向集约化显现,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我市各地实际每年的建设用地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少。
区域经济发展依然依赖于土地利用规模的扩大,新增建设用地从量上和我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如何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合理用地,最大限度的保护耕地这个矛盾中寻求平衡依旧是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四、耕地总量平衡、占补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1、耕地总量平衡情况全市年初耕地面积为4738137.7亩,年内增加19298.6亩,年内减少16143.4亩,年末耕地4741292.9亩。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到2010年我市耕地保有量4914768.15亩。
相比较还有不少的差距。
耕地变化情况统计表二2、占补平衡情况我市今年有省内调出指标,即我市调出3298.3亩给外市,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市2008年度本身耕地占补是符合平衡的,还略有盈余。
本年度耕地减为建设用地22030.4亩,耕地补充25386.6亩,其中开发复垦整理13324.5亩。
3、存在的问题通过本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我市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问题:(1)、可耕地面积剧减,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我市组建时间不长,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加之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我市的建设用地需求将进一步拓展,但我们在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控制城镇用地和城市建设规模,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力求减少占用耕地或避免占用耕地。
据调查,我市1984年耕地面积为527.08万亩,总人口为466.44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13亩。
到2008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下降到474.1万亩,总人口增加到500万人,从1984年到2008年24年时间,耕地净减少52.96万亩,每年平均减少2.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至0.9482亩。
从1992年至今,由于各地编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加快了土地复垦开发的步伐,因此耕地下降速度相对减慢。
即使这样,按照目前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速度,到下个人口高峰年到来之前,我市人均耕地面积将直抵0.80亩的人均耕地警戒线。
(2)、建设用地面积逐年递增,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居高不下据调查,1984年全市城镇、村、居民点及工业用地总面积84.96万亩,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1.20亩。
八十年代以来乡镇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占地增多,到2008年建设用地增加到147.6万亩,24年共增加62.64万亩。
(3)、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可供开发耕地面积少全市目前未利用地面积为159.9万亩,数量较少,大部分为滞涝区以外的极少数滩涂和苇地以及部分未利用土地,且分布零散,可作耕地开发的后备资源已非常匮乏。
五、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牧草地情况分析为加大土地开发,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本着项目用地按照“占劣补优、占差补好”用地原则,我市全年由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总面积为9116.2亩,主要从兴化的苇地、荒草地、滩涂转变而来。
六、检查抽查情况我市组织了检查组对海陵、高港进行了实地核查,基本情况良好,对少数不合理图斑进行了剔除,确保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七、有关对策、措施和建议按照国务院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要求,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规定,巩固清理各类园地和不规范乱圈和违法用地的成果,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合理安排好计划用地指标,对一些投资效益大、前景发展好高科技的企业优先安排用地,针对目前用地指标紧缺经济社会要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方面的协调发展,如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下列对策和建议。
1、大力宣传相关政策,不断加强保护耕地的意识。
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央制度改革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决策的依据之一,是实施依法管地,积极保护耕地的有力保证。
在保护好耕地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使人们增强保护耕地的意识,尤其是各级政府身兼重任应感到危机感和责任感,特别是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
采取最严厉的制度管理土地,把保护耕地和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不仅要抓经济发展,更要抓耕地保护,树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要充分盘活闲置土地,内部挖潜,倡导一些科技含量高,效益优的企业优先安排使用,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加强合理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对耕地实行强有力的保护机制。
2、规范用地管理,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
充分发挥用途管制的“龙头”作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更改,以“土地供给制约和引导决定用地需求”为原则,在供给的范围内合理安排,达到供需平衡,用市场手段和价格杠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实现节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