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103 学时(理论课:52 学时;实验课:51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专业局部解剖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属形态学范畴,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基础和桥梁,其任务是学习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临床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表面标志的摸认、器官体表投影的度量、脏器位置毗邻的观察、血管及神经走向的辨认,进一步熟悉掌握人体局部的配布规律,以康复治疗学化为轴心,理论联系实际,功能联结构,局部联整体,基础联系临床,使解剖知识系统化,同时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康复治疗学学生的技能专门化,同时通过临床观摩,实际操作的专题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和严格的操作的学风和医德。
第一章绪论与人体层次特点目的要求:一、掌握局部解剖学的概念;人体各个局部的层次结构。
二、熟悉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
三、了解人体的分区。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8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人体结构层次特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1、局部解剖学的概念、目的。
2、人体基本分区和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3、介绍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五联系”;“局部与整体联系;功能与结构联系;理论与实际联系;基础与临床联系;与活体联系”。
4、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头部目的要求:一、掌握:1、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腮腺床、腮腺鞘和穿行腮腺的结构。
2、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
二、熟悉:1、面浅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其特点。
2、三叉神经末支出颅的位置及其分布范围。
3、面神经的分支及其在面部的分布。
4、下颌神经的分支及其分布。
5、海绵窦的位置、构成和穿行结构。
二、了解头部的境界、分区和表面解剖;颅顶骨的结构特点;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关系。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8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颅顶软组织、面浅部血管、面神经、海绵窦。
二、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1)境界与分区(2)表面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2、面部(1)面部的浅层结构(2)皮肤(3)浅筋膜:面肌、面动、静脉、面神经、淋巴结等3、面侧区(1)腮腺咬肌区(2)面侧深区(3)面侧区的间隙4、颅部(1)颅顶额顶枕区:境界与层次结构颞区:境界与层次结构颅顶骨(2)颅底内面颅前窝颅中窝:鞍区的位置及主要结构颅后窝第三章颈部目的要求:一、掌握:1、颈筋膜的分部与筋膜间隙的境界及其交通关系。
2、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内容。
3、颈动脉鞘的构成、内容和毗邻。
4、颈部皮神经的名称和大致分布。
二、熟悉:1、颈部浅静脉的名称和位置。
2、甲状腺的位置、被膜、固定装置和甲状腺的血管及其与喉的神经的毗邻关系。
三、了解颈部境界、分区及表面解剖;甲状腺区前面是层次结构。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及关键词:颈筋膜的分部与筋膜间隙、颈部皮神经、颈动脉鞘、颈动脉三角。
二、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1)境界与分区(2)表面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2、颈部的层次结构(1)颈部的浅层结构(2)皮肤(3)浅筋膜:浅静脉、皮神经、浅淋巴结等3、颈筋膜及筋膜间隙(1)颈筋膜(2)筋膜间隙:胸骨上、气管前间隙、咽后及椎前间隙等4、颈前区(1)舌骨上区:下颌下三角及颏下三角的境界。
(2)舌骨下区:颈动脉三角及肌三角的境界、内容。
5、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的范围与内容6、颈外侧区的境界与分区7、颈部的淋巴结第四章胸部目的要求:一、掌握:1、女性乳房的结构特点、淋巴引流及临床意义。
2、固有胸壁的构成:肋间血管神经的行程、位置排列及临床意义。
3、动脉导管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4、胸膜的分部、胸膜腔和临床意义。
二、熟悉:1、肺段的名称,肺门和肺根的概念。
2、胸廓内动脉的行程临床意义。
3、心包的组成和心包窦的位置。
4、纵隔的定义、境界、分区和内容。
5、食管胸段的毗邻。
三、了解胸部的境界、组成、体表标志及胸部标志线;胸膜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胸导管的行程及毗邻。
学时安排: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6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动脉导管三角、胸膜的分部、胸膜腔。
二、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1)境界与分区(2)表面解剖:体表标志、胸部标志线2、胸壁(1)浅层结构(胸前外侧壁)及女性乳房的结构特点和淋巴引流(2)深层结构:深筋膜(锁胸筋膜);肌层(胸上肢肌);肋间结构:肋间肌、肋间隙、肋间血管神经(3)胸廓内动、静脉和淋巴结(4)胸内筋膜3、膈的位置和分部;裂孔及薄弱区;膈的血管、神经、淋巴引流4、胸膜和胸膜腔(1)胸腔、胸膜和胸膜腔、胸膜隐窝、胸膜的反折线的体表投影、胸膜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引流(2)肺:肺的位置和体表投影、肺门、肺根、支气管肺段、肺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结、淋巴管5、纵隔(1)概述、位置与境界、分区(2)上纵隔(境界、内容):胸腺、上腔静脉及属支、主动脉弓及分支(位置、毗邻)、动脉导管三角、气管胸段和主支气管、迷走神经、食管、胸导管(3)下纵隔(境界、内容):前纵隔:位置、内容;中纵隔:位置、内容:心包(构成、毗邻、心包内的大血管);心(位置、毗邻、体表投影、血管、神经、淋巴回流);后纵隔:境界、内容:食管胸段、胸主动脉及分支、胸导管、奇静脉及属支、胸交感干和迷走神经6、纵隔间隙:(1)胸骨后间隙(2)气管前间隙(3)食管后间隙第五章腹部目的要求:一、掌握:1、腹前外侧壁层次和常用的腹部手术切口。
2、腹股沟管的位置、体表投影、构成及其内容。
3、腹壁的薄弱区,腹股沟三角。
二、熟悉:1、腹膜形成的结构。
2、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门、腔静脉间的侧支吻合部位。
三、了解腹部的境界、体表标志及分区;腹前外侧壁浅筋膜的特点;腹直肌鞘的构成;胃的血管分布;腹膜的配布,腹膜与器官被覆情况;胃、肾、及胆总管各段的毗邻,掌握肝门和肾门的概念;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组成及其临床意义;阑尾的位置、体表投影、系膜和血管;覆没后隙的境界及主要内容;腹膜腔的分区及网膜囊的境界、网膜孔的位置。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5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
二、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1)境界与分区(2)表面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和腹腔及腹腔脏器(3)腹膜与腹膜腔2、腹前外侧壁(1)浅层结构:浅筋膜: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皮神经(2)深层结构:肌层:腹直肌、外侧壁的三层扁肌及其形成的结构、腹直肌鞘、白线血管、淋巴管、神经: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走行的神经血管、腹直肌鞘内走行的血管神经腹横筋膜(形成的结构)腹横下筋膜(其内走行的结构)壁腹膜3、腹股沟区(1)境界(2)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浅血管、皮神经等)、腹外斜肌腱膜及形成的结构,腱膜深面走行的神经、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及形成的结构、腹横筋膜及形成的结构、腹膜外筋膜、壁腹膜、腹股沟管、Hesselbach三角、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4、结肠上区(1)胃:位置毗邻、网膜与韧带、血管与淋巴结、神经(2)十二指肠:分部及毗邻、十二指肠悬韧带、血管及淋巴引流(3)肝:位置、毗邻与体表投影、韧带与膈下间隙(肝周间隙)、肝门与肝蒂、分叶与分段(4)胆囊(位置、形态、毗邻、血管及胆囊三角及底的体表投影)(5)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肝姨壶腹的开口)(6)胰的位置、分部;胰管与副胰管;胰的血管及淋巴引流(7)脾的位置、毗邻、毗邻、韧带、血管、副脾(8)肝门静脉:组成和类型、位置与毗邻、属支与收纳范围5、结肠下区(1)空肠、回肠:位置与形态、肠系膜、血管神经与淋巴结(2)盲肠与阑尾:盲肠、阑尾(位置,根部的体表投影及血管)(3)结肠:分部、位置及毗邻、血管、淋巴结6、腹膜后隙(1)概述(位置、内容、交通)(2)肾:位置、毗邻、肾门、肾窦和肾蒂、肾的血管与肾段、淋巴管及神经、被膜(3)输尿管腹部(行程和狭窄部位及毗邻)(4)腹主动脉(位置和分支分布)(5)下腔静脉(位置与属支)(6)腰交感干(位置)(7)肾上腺(位置、毗邻及血管)第六章盆部会阴目的要求:一、掌握:1、盆底肌的配布和盆膈的构成。
2、直肠的位置、毗邻及血管。
3、坐骨直肠窝的位置、境界及内容。
4、尿生殖膈区的筋膜、会阴浅隙和深隙的构成及其内容。
5、尿生殖膈、肛直肠环、会阴中心腱的组成和作用。
二、熟悉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三、了解盆部及会阴概述;髂内动脉在盆部的行程及分支、分布;子宫的位置、毗邻、固定装置及其血管;骶丛和盆部内脏神经的组成;覆没后隙的境界及主要内容;腹膜腔的分区及网膜囊的境界、网膜孔的位置。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会阴中心腱、盆底肌、坐骨直肠窝、尿生殖膈、肛直肠环。
二、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1)境界与分区(2)表面解剖2、盆部(1)骨盆整体观(构成)(2)盆壁肌(3)盆底肌与盆膈(4)盆筋膜及筋膜间隙(5)盆部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结(6)盆腔脏器与腹膜:盆腔脏器的位置安排盆腔腹膜的配布盆腔脏器:直肠:位置、毗邻、血管、神经、淋巴引流膀胱:位置、毗邻、血管、神经、淋巴引流输尿管盆部与壁内部前列腺(位置、毗邻)输精管盆部和射精管子宫:位置、毗邻、韧带、血管、神经、淋巴引流子宫附件:卵巢与输卵管阴道(位置、毗邻、开口)3、会阴(1)肛区:肛管(位置及肛门括约肌)、坐骨直肠窝(2)男性尿生殖区层次结构: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深层结构(深筋膜及会阴肌等,会阴浅隙、会阴深隙)阴囊与精索下部阴茎男性尿道(3)女性尿生殖区:层次结构: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深层结构(深筋膜及会阴肌等,会阴浅隙、会阴深隙)尿生殖三角女性尿道女性外生殖器会阴中心腱第七章脊柱区目的要求:一、掌握:1、钩椎关节和椎弓峡部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2、枕下三角的境界与内容。
3、椎管及其内容物。
二、熟悉胸腰筋膜的配布,腰上三角和腰下三角。
三、了解脊柱区概述、范围、分部及体表标志。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钩椎关节、椎弓峡部、枕下三角、椎管。
二、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1)境界与分区(2)表面解剖2、层次结构(1)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浅血管、皮神经)(2)深筋膜(项筋膜、胸腰筋膜)(3)肌层:分四层排列、肌间结构:腰上、下三角,枕下三角(4)深部的血管神经(5)椎管及其内容物第八章上肢目的要求:一、掌握:1、上肢浅静脉。
2、腋腔前壁层次结构。
3、臂部肱血管起止、行程、分支和分布。
4、臂部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的行程、分布、分支。
5、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