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9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9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宋代理学与先秦儒学关系1宋代理学的内容2
宋代理学的特点3元代郭守敬科学研究4
宋代文化的世俗化5宋代风俗画的史料价值6综合7
一、选择题
1.(2019·中原名校质评)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
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
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
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二程的观点是性善习远,有继承孟子的性善论的方面,同时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孔子的“礼”主张克己复礼,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二程认为“天命之性”是至善无疵的,这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佛教的
天命观,故D项错误。

2.(2019·广东六校联考)汉唐训诂之学偏重于对名词的注解训诂以及对于经典的注解,宋明理学“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

因此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A.强调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
B.突出儒学的社会伦理道德
C.倡导恢复儒家个人主义精神
D.突出了三教合一的特点
解析: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材料中宋明理学“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就是继承传统儒学,如重视《论语》《孟子》,突出儒学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做法,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故选B项。

强调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早期儒家强调社会责任感,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儒家思想,排除D项。

3.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解析:C根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思想、主流观念、主流信
仰,其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A、B、D三项错误。

根据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这种情况直到宋明理学出现才得以改变。

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重建儒家理论体系,呈现出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弥补了儒学这一缺陷,故C项正确。

4.(2019·山东滨州调研)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A据材料信息元世祖支持天文观测,可以得出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证明元政府重视天文学发展,但不能说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劳动人民推动科技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专制统治强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

5.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

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

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解析:A宋代由于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材料中“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正是这一趋势的反映,故A项正确。

B、C两项均未体现。

D项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6.(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一模)南宋李唐的《村医图》绘一乡村医生在田边为患者治病,救护及围观者紧张的神态,跃然纸上;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一群妇女儿童被货郎担所吸引的生动情景。

他们的绘画()
A.体现了文人墨客的情趣
B.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反映了唐宋社会的变革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解析:B结合画名《村医图》《货郎图》和绘画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当时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绘画虽为艺术作品,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以反映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故B项正确。

文人画体现了文人墨客的情趣,而材料为风俗画,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唐宋之际的变革,C项错误;《村医图》所展示的是乡间百姓生活的疾苦,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

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

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

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

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

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792种症状,收集16834份处方,分1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

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

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版而不及付印,北宋亡。

金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版,后在金、元刊刻。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
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得出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根据“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得出官府的推动;根据“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得出涌现出一批医学著作、医学流派;根据“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得出在某些领域成就突出。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可知大量医药书籍的刊印,主要得益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根据“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在汴京刻石”得出统治者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根据“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得出医学家个人的努力;根据“金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版,后在金、元刊刻”得出民族交融对医药知识推广的作用。

第(3)问,主要从医学发展有助于医学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人们就医条件的改善和有利于推动古代科技发展等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

(2)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和重视;民族交融促进医药知识在全国推广;医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3)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发展为当时人们就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灿烂辉煌的医学做出了重大贡
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