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2ppt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2ppt
第一、二课时 第一、
时代特征: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 时代特征:
政治:1)由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 国家得 政治:1)由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得 由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到两宋与辽夏金 蒙古的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的统一) 蒙古的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2)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2)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北宋从中央到地方分化 事权、 事权、元创立行省制度)。 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 3)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而北方少数民族 政权势力发展并统一全国 汉族先进的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 4)汉族先进的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促 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农业、 经济:封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均超过前代水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门下
, 宰相办公机构,行政权 军权(发兵权) 军权(发兵权) 财政,长官”计相” 财政,长官”计相” 下设六部
枢密院 三司 中书省
秦朝中枢权力体系: 秦朝中枢权力体系: 中枢权力体系 三公九卿制
皇帝
丞 相
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
民族: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民族: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新的民族产生。(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 。(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 新的民族产生。(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了我国历 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对外:宋代局部性统一,北方丝绸之路受阻, 对外:宋代局部性统一,北方丝绸之路受阻,主要以南方的 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并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并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元代 大一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大一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马 可波罗来华;宋元时期,三大发明西传(东学西传), ),即印 可波罗来华;宋元时期,三大发明西传(东学西传),即印 刷术.火药.指南针. 刷术.火药.指南针. 文化: 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文化:传统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科技又有新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科技又有新的发展,不仅在 国内的军事和生产、生活领域得到应用,而且传向世界, 国内的军事和生产、生活领域得到应用,而且传向世界, 对欧洲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以诗词创作、 对欧洲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以诗词创作、理 学兴起、元曲兴盛为代表, 学兴起、元曲兴盛为代表,传统的思想文化也呈现出阶 段性变化) 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段性变化) ;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 民族对祖国文化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族对祖国文化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皇
中书门下
行政
帝
宋代: 宋代: 盐 铁 户 部
度 支
财政
财政
枢密院
军政
隋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唐 三 省 六
部
2011-10-18
户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16
代: 代:
省
皇
度 支 盐 铁
帝
户 部
宋代: 宋代: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
行政
财政
财政
枢密院
军政
隋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归入
尚书省
归入
不参与政事
(经济) 经济)
3、宋元时期的文化:掌握宋明理学;列举宋元科技成就 宋元时期的文化:掌握宋明理学;
(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及外传;沈括、郭守敬、王祯);宋元书 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及外传;沈括、郭守敬、王祯)
法艺术的特点、代表及其成因;宋元文人画与风俗画; 法艺术的特点、代表及其成因;宋元文人画与风俗画;宋词元曲成 因及其特点、 南戏与元杂剧。 文化) 因及其特点、成就 ;南戏与元杂剧。 (文化)
②评价: 评价:
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 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谏院的出现: 谏院的出现:
官署名。职掌规谏朝政缺失。宋初沿唐制﹐门下﹑ 官署名。职掌规谏朝政缺失。宋初沿唐制﹐门下﹑中书两省 有左﹑右补阙﹑拾遗。 改补阙为司谏﹐ 有左﹑右补阙﹑拾遗。端拱元年 (988)改补阙为司谏﹐拾遗 改补阙为司谏 为正言﹐虽名为谏官 但无诏旨并不任谏职。 谏官﹐ 为正言﹐虽名为谏官﹐但无诏旨并不任谏职。门下省有谏院 亦名存实亡。 ﹐亦名存实亡。 天禧元年(1017)设谏官六人﹐以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 设谏官六人﹐ 谏议大夫、 天禧元年 设谏官六人 以左右谏议大夫 左右司谏、 左右正言为谏官。不兼领其它职务﹐专任谏职﹐ 左右正言为谏官。不兼领其它职务﹐专任谏职﹐并诏谏院为 独立机构﹐但不久谏官缺而不置﹐谏院又名存实亡。 独立机构﹐但不久谏官缺而不置﹐谏院又名存实亡。天圣元 年(1023)﹐谏院复设谏官。明道元年 ﹐谏院复设谏官。明道元年(1032)以门下省址为谏 以门下省址为谏 设知院六人﹐以谏议大夫﹑司谏﹑正言充任。 院﹐设知院六人﹐以谏议大夫﹑司谏﹑正言充任。以其它官 员充任的﹐称知谏院。 员充任的﹐称知谏院。 元丰改制﹐废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 元丰改制﹐废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 分属门下﹑中书两省。建炎三年(1129)复设谏院﹐为独立机 复设谏院﹐ 分属门下﹑中书两省。建炎三年 复设谏院 绍兴二年(1132)改为中书门下省的下属机构。 改为中书门下省的下属机构。 构。绍兴二年 改为中书门下省的下属机构 宋代谏官并不专任谏职﹐亦常弹劾大臣﹐ 宋代谏官并不专任谏职﹐亦常弹劾大臣﹐而御史台的御 也并非专察臣僚﹐言事御史(殿中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即主要是向皇 史﹐也并非专察臣僚﹐言事御史 殿中侍御史 即主要是向皇 帝进言﹐其职责类同谏官﹐宋代常以台谏并称。 帝进言﹐其职责类同谏官﹐宋代常以台谏并称。南宋淳熙十 五年(1188)因谏官不专任谏职﹐曾再度设置左﹑右补阙﹑拾 因谏官不专任谏职﹐ 五年 因谏官不专任谏职 曾再度设置左﹑右补阙﹑ 遗﹐专任谏正皇帝之职﹐不久亦废。 专任谏正皇帝之职﹐不久亦废。
门下省
唐 三 省 六 部
部
2011-10-18
户 部
部
部
部
部
17
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 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 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 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 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阿合马(?—1282),元回回人, 阿合马(?—1282),元回回人,出生于中亚费纳 (? ),元回回人 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 )。原为翁吉 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原为翁吉 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皇后(元世祖皇后) 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皇后(元世祖皇后)斡耳朵 侍臣。中统三年( 1262年 领中书左右部, 侍臣。中统三年( 1262年) ,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 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至元元年( 1264年 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至元元年( 1264年) ,升中书 平章政事,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元世祖)的信用, 平章政事,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元世祖)的信用,而 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 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 谋取私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 财,谋取私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广结亲属和色目 人为党羽,排斥异己,甚至干涉了皇位的继承, 人为党羽,排斥异己,甚至干涉了皇位的继承,使统治集 团内部矛盾激化,相权达到高峰. 团内部矛盾激化,相权达到高峰.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续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续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960-1127) 宋与辽、 960-1127)
宋与金、西夏、 1127-1271) 南宋与金、西夏、蒙古的并立(1127-1271)
1276-1279) 元朝的统一(1276-1279)
2、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古的并立与更替(960-1276): 、两宋与辽、西夏、 蒙古的并立与更替 960-1276): 辽 五代
枢
中
密 院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元朝的中枢权力 体系: 体系:一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1)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平;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反映商业的高度发 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展;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完成;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2、宋元时期的经济:知道宋初的土地政策与租佃关系、北 宋元时期的经济:知道宋初的土地政策与租佃关系、
民南迁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民南迁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列举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