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防疫员培训讲稿优秀

精品防疫员培训讲稿优秀

大家好:根据兽医体制改革和日常工作的需要,区政府聘请大家作为我们区的村级防疫员兼疫情监测员,但是有不少人都是刚刚接触我们这个行业,对这一行还一无所知。

而我们这个系统又比较特殊,专业性很强。

为了大家日后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我们这次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熟练掌握免疫操作规程,同时还必须要对重大动物疫病有所了解,尤其是我们嘉陵区的常发病,这样才能做好一线的疫情监测工作。

(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一类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目前国家确定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有口蹄疫、猪瘟、禽流感、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一会马站长会重点给大家讲免疫注射技术和疫苗的使用,现在我就主要针对国家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和几种常见的动物传染性疾病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下,什么叫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就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等等。

大多数微生物都是对人和动植物无害的甚至有益的,比如酵母菌。

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对人和动物体具有致病力,这些具有致病力的微生物就是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又以细菌和病毒为主,危害也最大。

现在我们就先讲一下病毒性疾病:病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能杀灭,只能靠干扰素来抑制病毒的转录、复制,使其数量不再增多,但不能达到杀灭病毒的作用。

体内余下的病毒则只能依靠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吞噬、清除。

所以对于病毒病,最好的手段就是进行预防免疫注射。

1、口蹄疫(一类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毒具多型性和变异性,目前已发现O型、A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I型7个血清型。

各血清型之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也就是说动物体对其中某一种血清型的免疫抗体水平很高的情况下,仍可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

患口蹄疫的动物会出现发热、跛行和皮肤上出现泡疹等症状。

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病牛精神沉郁,张口时流涎,体温可升高到4O一41℃。

采食及反刍停止。

发病1-2天后,病牛口腔粘膜,齿龈、唇部、舌部出现水疱。

有时在乳房上也可见到水疱。

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

在口腔发生水疱后或同时,趾间及蹄冠也发生水疱,若破溃后被细菌感染,就可引发跛行。

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这种病型叫良性口蹄疫。

但还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站立不稳,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

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

口蹄疫本身死亡率很低,除了恶性的。

但是,为了防止其传播,必须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综合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2、猪瘟(一类动物疫病)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运输工具等都可传播本病。

其特征是高温和微血管变性而引起的全身出血、坏死、梗塞:①急性:发病较快,病猪突然发热,体温升高到40-41.5℃左右,但精神和食欲还不出现异常。

高热常持续至垂死期才急剧下降,往往没有显著症状而突然死亡。

有的病猪在体温上升后,即停止吃食,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开始发病时粪便干硬如栗状,附有血液和粘液,以后出现腹泻。

病猪极度衰弱,后肢无力,皮肤上出现小出血点。

通常在发病后4-7天死亡,死亡率达90-95%。

②亚急性:是常见的一种病型。

体温在40-41℃左右。

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

口腔粘膜发炎,有假膜,呈灰白色或黄色的附着物。

病猪常于喂料时跑至食槽前,但稍吃几口即离开,寒战,行走时摇摆,容易倒下。

发病初期便秘或拉黑色干粪,病的后期下痢或粪中带血。

在腹部、两耳、四肢内侧皮肤有点状或弥漫状出血斑点。

病猪迅速消瘦和衰弱,有时突然倒地出现痉挛等症状。

病程7一10天,也可到2-3周。

③慢性:急性和亚急性的病猪如果不死,往往转为慢性。

体温升高不明显,或不升高。

食欲不定,大多是便秘和下痢周期性交替发生。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所谓温和型猪瘟,是由毒力较弱的病毒株引起的。

症状、病变不典型,发病率和病死率低,死亡的多是仔猪,较大的猪一般能耐过。

剖检:急性的病猪由于突然死亡,剖检常无显著病理变化,或仅可看到粘膜充血或小点出血,肾小点出血及淋巴结轻度肿胀。

亚急性的剖检多呈出血性病变。

眼角有脓样分泌物,肛门处附有粪便,皮肤苍白色,上有大小不同的出血点和斑。

脾脏有梗塞,以边缘多见红色针尖状出血点。

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肾脏大理石样,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

全身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出血。

心脏内外膜、喉、膀胱有小点出血。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

3、高致病性禽流感(一类动物疫病)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从历史上各次大的爆发来看,每一次都有一个基因型占主导地位,最近的这一次,从03年至今在各个国家持续流行的主要是H5N1亚型。

也是历次爆发中波及的范围最广、国家最多的一次。

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潜伏期几小时到数天,但最长可达21天),急性型发病表现为禽群突然暴发,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病程稍长的和慢性型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达43℃以上),肿头(鸡冠、肉髯、眼险水肿)、流泪(眼中有黄白色分泌物粘连)、冠和肉髯发绀,有出血斑块、脚鳞片下红色或紫黑色出血斑、伸颈张口呼吸、喘气、咳嗽、锣音,甚至可闻尖叫声。

下痢,拉白色或绿色稀粪。

产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产蛋率可由80%或90%下降到20%或以下,甚至停产;同时,可见软皮蛋、薄壳蛋、畸形蛋增多。

有的病鸡可见神经症状,(头颈弯向一侧,或者2腿劈叉)共济失调,不能走动和站立。

剖检气管喉头粘膜弥漫性出血,心包增厚,心脏上有针尖样出血点,口腔内有黏液,素囊内有大量酸臭的液体,腺胃乳头大面积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

个别鸡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片状或条状出血,盲肠扁挑体有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出血。

4、鸡新城疫(一类动物疫病)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鹌鹑、鸽也能感染。

主要传染源是病鸡,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此病的特点为发热,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神经紊乱及粘膜、浆膜出血等败血症变化。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无特征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雏鸡。

急性型:病鸡初体温高达43-44℃,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饮欲增加,羽毛松动、不愿走动、垂头缩颈、状似昏睡、呼吸困难,常发现“咯咯”声,口角常流出多量黏液,嗉囊积液,倒提病鸡常从口中排出大量酸臭液体;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

病程较长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等。

慢性型:常由急性转来,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转向一侧或向后扭转,共济调,做圆圈运动等。

病理剖检:鸡新城疫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黏膜、浆膜出血、消化道黏膜弥漫性出血和溃疡,腺胃黏膜水肿,腺胃乳头或乳头间有出血点。

在腺胃与肌胃或腺胃与食道交界处常有带状或不规则出血斑点。

腺胃的病变具有特征。

鸡新城疫与禽流感有明显的区别,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见典型临床症状:潜伏期较长,各种日龄都可感染,在目前养殖条件下,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不会发生典型的新城疫,感染鸡群一般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和产蛋鸡群的产蛋下降和蛋壳褪色,死亡率很低。

而发生禽流感时死亡率较高。

5、山羊痘(一类动物疫病)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扶或粘膜侵入机体,传染性很强。

多发生在霉雨季节,蚊冲活动频繁,加速其传播。

临床症状:山羊痘潜伏期6-8天,病初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有的山羊流浆液或粘液性鼻涕,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有浆液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到41-42℃,鼻孔周围、面部、耳部、背部、胸腹部、四肢无毛区有疹块,疹块破溃后,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时间长了结痂。

全过程约4周左右。

山羊痘并发时呼吸道、消化道和关节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败血症死亡。

剖栓病变: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肺部呈大理石样硬块结节,瘤、胃、肠管等有硬块结节。

一旦发现病畜,应立即向上报告,按《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控制、扑灭措施及无害化处理。

健康羊群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由于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出现的一种无名高热病,经确诊就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株所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所以从今年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也列为强制免疫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木乃伊胎、死产等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本病仅见于猪,猪是唯一的易感宿主,其他家畜和动物未见发病。

不同年龄的猪易感性有差异,生长猪和育肥猪其症状较为温和,母猪和仔猪症状较为严重,对乳猪的致死率达80-100%。

母猪感染后明显的症状是初期精神不振,厌食、妊娠后期流产、早产、死产、胎儿木乃尹化、产弱仔和呼吸困难,少数猪发热,耳部发绀;仔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可达80%,以一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

持续性厌食、发烧、沉郁。

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后躯瘫痪。

育肥猪感染后双眼肿胀、结膜炎,有眼屎或脓性分泌物,并出现轻微的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公猪感染后,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精子质量严重下降。

蓝耳病常继发猪瘟、附红细胞体等病,死亡率较高。

荷兰提出的初步诊断简易方法:20%以上的胎儿死亡8%以上的母猪流产断奶前有26%以上的仔猪死亡,伴有呼吸困难如以上3项指标中有2项条件成立的话,则可初步诊断。

7、鸭瘟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等水禽的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

由鸭瘟病毒引起。

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潜伏期般为2-4天,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病鸭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少或停食,但想喝水,不愿走动不愿游水。

流泪、眼周围羽毛沾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

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又俗称"大头瘟"。

病鸭下痢,呈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病后期体温下降,一般病程为2-5天,慢性病例可拖至l周以上,生长发育不良,体重轻飘。

解剖病死鸭,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即口腔咽喉头周围坏死灶,食道内有条纹状的溃疡,泄殖腔粘膜有出血或溃疡,小肠有出血环,这些都是鸭瘟的特征病变。

8、小反刍兽疫(一类动物疫病)这里给大家讲一种新病。

今年的7月份,由境外传入的小反刍兽疫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