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
四肢骨折后的康复
❖ 愈合期:以运动疗法为主 (1)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方向的主动运动 (2)被固定的部位,当骨折端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即开始进行等长收缩,防止废用性萎
缩及肌腱粘连。 (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 ❖ 恢复期:促进肌力迅速恢复和ROM扩大,提高ADL能力。 (1)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 (2)提高肌力:超过3级,抗阻运动 (3)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
(2)康复目标:调整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恢复床上的一部分功能
❖ 恢复期(1w~6m)
(1)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2)康复目标:最大程度的恢复各种功能,争取达到基本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 后遗症期(>6m)
(1)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2)康复目标:学习使用各种辅具,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生活。
器或一次性集尿短裤 ❖ 骨质疏松: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调节饮食结构;多晒太阳;站立负重每日不少于2小时;
药物。 ❖ 压疮:多发生于头后枕部、肩胛部、两髋部、骶尾部、足跟及内外踝部。 (1)加强自我管理:长期卧床者每昼夜至少观察全身皮肤2次 (2)定时减压:轮椅使用者30分钟减压1次 (3)移动时注意安全 (4)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 咳嗽无力 (1)经常翻身,轻叩后背,由下而上,每次2~3分钟。 (2)鼓励多坐,并帮助活动双上肢以带动胸部运动。
❖ 3个月内易惊,啼哭不止或哭声微弱,睡眠困难 ❖ 喂养困难 ❖ 在听到噪音和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拥抱样惊吓并伴哭闹。 ❖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差,表情淡漠。 ❖ 不能抬头、坐、爬、追视等
脑瘫分类 以运动障碍性质分型 ❖ 痉挛型(70%~80%) ❖ 手足徐动型(20%) ❖ 共济失调型 ❖ 迟缓型 ❖ 强直型 ❖ 震颤型 ❖ 混合型 以瘫痪部位分类: ❖ 四肢瘫 ❖ 双重性偏瘫 ❖ 双瘫 ❖ 三肢瘫 ❖ 截瘫 ❖ 偏瘫 ❖ 单瘫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基础知识、训练与服务
主要内容
❖ 偏瘫的康复训练 ❖ 脑瘫的康复训练 ❖ 截瘫的康复训练 ❖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康复训练
❖ 偏瘫定义: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
主要表现的一种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活动四肢关节 坐起与坐稳训练 偏瘫上肢的训练
转移训练 站立与行走训练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 肩关节疼痛:保护,避免过多牵拉和大幅度运动;理疗;服药。 ❖ 肩关节半脱位:桌、肩吊带、患肢负重训练 ❖ 患手肿胀:注意保护肩关节,抬高患肢,手腕处于背伸位,压迫缠绕法。 ❖ 患足下垂、内翻:站斜板、AFO等
常见问题及防治 ❖ 痉挛 (1)防止或减轻肢体痉挛的功能训练 (2)药物:力奥来素 ❖ 感觉丧失或减退:注意保护,避免烫伤 ❖ 疼痛:药物、针灸、心理帮助 (3)排便障碍:养成正规的饮食、饮水习惯,多摄入蔬菜或水果等纤维成分多的食物;定时排
便;辅助药物。 (4)排尿障碍:及时开展膀胱排尿训练;自我导尿;加强监测;对于尿失禁者,可用外接集尿
各种畸形 训练内容与方法 ❖ 运动疗法:肌力训练、牵伸训练、步行训练 训练内容与方法 ❖ 作业疗法:可选择一些特定的作业活动以增强四肢协调性和灵活性,如泥塑、制作手工艺品 等。注意根据年龄、职业和兴趣等选择相应训练方法。 ❖ 矫形手术后训练:石膏固定—等长收缩;石膏拆除—ROM、肌力训练、站立、步行训练。 ❖ 辅助器具的应用:各种矫形器、拐杖、轮椅
❖ 定义:简称“儿麻”,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运动细胞,表现为肌肉 麻痹、运动功能障碍,而感觉正常。
❖ 常见畸形: (1)足部畸形:马蹄足、内翻足、高弓足、锤状足、跟形足 (2)髋、膝部畸形: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膝关节反张、膝外翻、下肢短缩等 ❖ 脊柱侧弯 ❖ 上肢畸形:少见,如肩关节半脱位、肘挛缩、腕下垂、猿手等。
常见障碍
❖ 运动障碍:指偏瘫一侧的肢体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灵活,软瘫
痉挛。
❖ 感觉障碍:偏瘫肢体麻木、疼痛
❖ 语言-言语障碍:右侧偏瘫者多见,表现为构音障碍、失语(表达性、感觉性、混合性)、
书写障碍、阅读障碍、命名障碍。
❖ 认知障碍:认知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表现为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认
假肢配戴前的训练 ❖ 保持功能位:小腿截肢-髋膝关节伸展;大腿截肢-侧卧位(患在上)使髋关节保持在内收
的功能位;错误体位见图
❖ 残端训练: (1)残端角质化训练 (2)残端负重训练 ❖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 ❖ 增强肌力训练 ❖ 站立与步行训练
假肢配戴前的训练 假肢配戴后的训练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社区康复训练
中;无效时用快速降压药
翻身训练 起坐训练 支撑减压训练 移位训练 站立训练 轮椅操作技巧训练 步行训练 职业和文体训练 ❖ 职业训练:根据残疾者功能状态、文化素质和择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能培训项目。 ❖ 文体训练:轮椅篮球、轮椅乒乓球等
骨关节疾患的康复训练
❖ 定义:是指由于外伤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退行性变、免疫功能障碍等原因造成骨和关节 损伤,从而导致行走、活动等运动功能受影响。社区中常见的有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 骨关节病
❖ 原因:外伤、脊髓血管病、脊髓手术后等 康复时机及主要方法
❖ 康复治疗时机:病情允许尽早开始 ❖ 主要方法: (1)心理治疗 (2)临床康复:预防和减轻各种并发症 (3)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 (4)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动作、职业性努力动作和工艺劳动动作 (5)文体治疗:利用文娱和体育的手段,进行全身综合训练及轮椅的使用训练 (6)中医传统康复:包括中药内服外用、按摩、针灸、中药离子导入等 (7)康复工程:适配矫形器以补偿功能的不足 (8)营养治疗
为定向障碍、注意障碍
❖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如不言不语、吵闹不安,哭闹等。
❖ 能力下降:ADL能力下降、行走及上下楼困难、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电话、伞等)、
不能与人交流、丧失工作能力。
❖ 吞咽障碍:流口水、喝水呛咳、吞咽困难。
❖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时间与目标
❖ 急性期(<1w)
截肢的社区康复训练
❖ 截肢康复:从截肢手术到术后处理、康复训练、假肢安装和使用直至重返社会的全过程 ❖ 截肢原因:严重外伤、肢体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感染、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先天畸形和发
育异常等 ❖ 常见类型:上肢截肢(肩胛胸廓截肢、肩关节离断、上臂截肢、肘关节离断、前臂截肢、腕
关节离断、腕掌关节离断、掌骨截肢、指骨截肢)、下肢截肢(骨盆截肢、髋关节离断、大 腿截肢、膝关节离断、小腿截肢、足部截肢)
❖ 恢复肌力训练:
类风湿性关节炎
❖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屈伸不便,特别是肩、肘、髋、膝等大关节, 病情若进一步发展,可造成关节变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等。 训练内容和方法
❖ 休息和轻度活动:多用于急性期,休息的程度应以能消除疲劳、减轻或解除局部浮肿为宜。 ❖ 预防关节挛缩: ❖ 运动训练: (1)肌力训练:等长收缩,2次/日;抗阻训练。 (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1-2次/日,不应引起关节剧烈疼痛。 (3)物理疗法:浅表热疗(湿热袋、蜡疗、热水浴等)、深部热疗(短波、微波、超声波等) ❖ 作业活动及ADL训练: ❖ 辅具应用及家居改造:如长把牙刷、粗把勺、坐厕加高等 ❖ 传统康复疗法:针灸、按摩等
训练内容和方法 ❖ 训练正确卧姿
翻身训练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 ❖ 适用于偏瘫肢体有一定活动能力者 ❖ 缓解躯干和下肢痉挛 ❖ 促进下肢正常运动 ❖ 训练腰部控制能力 ❖ 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抱膝运动 ❖ 适用于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 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 ❖ 促进骨盆运动 ❖ 缓解上肢屈肌痉挛 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 ❖ 适用于偏瘫上肢活动能力差者 ❖ 改善偏瘫上肢的感觉和知觉 ❖ 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 ❖ 保护偏瘫侧的肩和手
(3)鼓励做咳嗽动作,咳嗽力量不足时,同时加压其下胸部两侧。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每日定时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训练 (2)减少平卧时间,睡眠时用薄薄的枕头将双下肢垫高 (3)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多见于T6以上损伤 (1)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大汗、皮肤潮红、焦虑不安、心跳加快或变慢,BP明显增高等 (2)原因:膀胱过度充盈、导尿管不通畅、大便充盈、压疮、嵌甲、下肢痉挛、衣服鞋袜过紧 (3)处理方法:尽快找出诱发因素并着手解决;坐起,双足垂于床边,使血液向腹腔和下肢集
❖ 定义: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最常侵犯膝、髋、 腰、颈等负重关节。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可伴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关节周围肌肉 萎缩、关节畸形。
骨关节病训练 ❖ 休息:适用于急性期,目的是减轻疼痛和避免炎症的加重,卧床期间应适当进行各关节的被
动活动或简单的主动运动。 ❖ 热疗:急性炎症期和发热者可用冷疗代替 ❖ 冷疗:急性炎症或关节肿胀较重时
ADL训练
脑瘫的康复训练
❖ 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 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食等多种障碍,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伤残疾患。
❖ 正常儿童运动发育规律:二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会走 早期表现
康复手段 ❖ 全面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 综合康复的手段:包括PT、OT、ST、中医、理疗、特殊教育、音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
心理治疗、药物与外科手术治疗、辅助器具等 头部控制、翻身训练 坐位训练 爬行训练 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
截瘫的康复训练
❖ 定义:是指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丧失(包括感觉、运动、植物 神经、二便控制等)所致的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