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凉茶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
广东凉茶是凉茶文化的代表。
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凉茶对于广东人,可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
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疔疮肿毒和高血压,夏天完全可以当清凉饮料饮用。
体质偏寒凉的不宜多饮,孕妇和儿童也不宜喝凉茶。
另有一说为,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对煮好的中药的液体部分的通称。
与某些针对特点疾病的中药茶,凉茶又一般指具有清热、下火功效的,一般人都可以喝的中药。
凉茶不是茶
凉茶并不是茶,而是中草药熬出来的药汤;凉茶也不一定凉,热着喝效果更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板蓝根凉茶。
夏天偏热多湿的气候容易使人肠胃失调,再加上有的人嗜食辛辣、味重食物,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上火、口舌生疮、咽喉肿板蓝根凉茶痛、食欲不佳等症状。
凉茶本是广东人的最爱,自古以来,广东人喝凉茶就喝出了名。
其实,凉茶是祛暑败火气最有效直接的方法。
甚至有专家预测,板蓝根凉茶有望成为国内唯一可与可口可乐相抗衡的民族饮料。
岭南民间有云“广东三宝:烧鹅、荔枝、凉茶铺”。
岭南凉茶文化拥有悠久
的历史积蕴和民俗内涵。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
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出的一类具
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
凉茶的历史悠久,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葛洪由于当时瘴
疠流行,他得以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
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关于凉茶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在岭南和海外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
凉茶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持久的扩张力,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饮料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凉茶发明人
凉茶盛行于两广、港澳地区,与岭南气候和水土有很大关系。
古时岭南为百越之地,多瘴气,染者无有不死。
唐韩愈贬潮州上表曰:"州(即潮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
"由此可知,瘴疠之地在古人心中是何等可怕。
岭南人正是通过与恶劣环境的不断抗争,积累了调理保健、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经过一些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长期实践,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凉茶"。
历史最早的广东凉茶是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于1828年(清道光八年)始创的王老吉凉茶。
至今已有180多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相传这"广东凉茶王",其名扬四海还与清代的禁烟大臣林则徐有关。
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初到广东,因查禁鸦片烟时操劳过度,加上水土不服又患上感冒等症。
他的随从听闻十三行的王老吉有解暑治感良方,为林则徐求药,林则徐服下一包草药之后,诸多症状皆痊愈。
林则徐登门答谢王老吉,又问王老吉以何种药治病,当他得知王老吉都不过以平价草药来医治,林则徐有感而发,提议王老吉将药方制成凉茶,让人们随到随饮,防病保健。
之后,王老吉如林则徐所言,卖起凉茶来。
林则徐为鼓励王老吉,特地送来雕有“王老吉”三金字的大铜葫芦壶。
1840年,王泽邦便开始生产王老吉凉茶包。
其后,王泽邦让三个儿子在广州另设分店。
这时,王老吉凉茶不仅畅销两广,湖南、湖北、江西、上海,以至北京也有销售。
王老吉凉茶随着不少赴东南亚等地谋生的广东人,传入东南亚各国乃至美国。
凉茶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宝芝林”因黄飞鸿早就饮誉海内外;“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被称为“药侠”,与慈禧太后、洪秀全、太平军、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及事件紧密相连;名扬中外的“李众胜堂”药店的著名产品保济丸,远销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
凉茶配制技艺以家族世袭传承下来,已有数百年历史。
“文革”中,凉茶文化虽遭到了严重破坏,不仅凉茶铺关门,有关凉茶的制作器具、遗址、遗迹、史料、照片等文物也所剩无几,但其在港、澳地区仍经久不衰。
王老吉、上清饮、安方、健生堂、邓老、白云山、黄振龙、徐其修、春和堂、金葫芦、星群、润心堂、沙溪、李氏、清心堂、杏林春、宝庆堂、福庆堂、黄福兴等19个凉茶品牌的54个配方及其所构成的凉茶文化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
凉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广泛的民间性、公认的有效性、严格的传承性及巨大的发效应,使其成为世界饮料的一匹“黑马”。
目前,凉茶产量已达200万吨(含港、澳地区),2006年,凉茶销量已超过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销量。
2007年产销量达600万吨,销售范围已覆盖全国及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二十个国家。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华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保护和发扬凉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5年底,凉茶已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8日,广东凉茶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因凉茶是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是岭南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国家的凉茶强制性标准正在研究中,将有利于规范全
国凉茶市场,但凉茶文化之所以生存至今正是因为街头巷尾的上万家凉茶铺,目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强制性标准值得商榷。
按照凉茶的不同功效,凉茶可分为四类
一、清热解表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
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枝子、黄岑等。
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二、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
代表药材有去年“非典”时期卖到天价的板蓝根。
饮料型的有“邓老凉茶”等。
此茶四季都适饮。
三、清热润燥茶特别提示,此类凉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
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冬麦、雪耳等,饮料型的有“邓老凉茶”等。
四、清热化湿茶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
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棉茵陈、土伏苓等,饮料型的有“邓老凉茶”等。
适饮于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