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断学课件:发热

诊断学课件:发热

发热 Fever
1
定义 definition
•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 障碍时产热过程↑↑,散热过程不能相应 ↑↑或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 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 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为发 热
• 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 一种病理生理反应
15
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 感染性发热 占50%-60% 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病毒、细菌、真菌 等常见。
• 非感染性发热 除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发热外,还有 其他多种因素也能引起发热,医学上称之为 非感染性发热。
16
感染性发热
• 细菌性感染 • 病毒感染 • 真菌 • 支原体 • 寄生虫
占43% 6%
8
发热机制febrile mechanism
• “调停点(set point)”学说:下丘脑的体 温调节中枢存在与恒温箱温度调节器相 类似的调定点,此调定点的高低决定体 温水平。
• 由于调定点受到致热原作用后,对温热 敏感性降低的结果。
9
致热原pyrogen
• 是一类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 的总称。
• 外源性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来自于 宿主(host)外部,细菌、病毒、内毒素--G-菌 的脂多糖(endotoxin , lipopolysaccharide)、抗 原抗体复合物、致敏淋巴细胞等。大多数不 能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10
endogenous pyrogen
致热原发热是最常见的。与人 体有关的致热原,如 白细胞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细菌外毒素、结核 菌素等)、类固醇致热原(游离原脘醇)等所致的发 热。引起发热的致热原若不消除,则体温调节中枢 的产热和散热反应始终在新的、提高了的体温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发热会持续不退。若 致热原被消除了,则体温调节恢复到正常水平,体温 也随之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 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由各种宿主细胞产生的多肽类 (polypeptide)致热物质,单核细胞 (monocyte)、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组织巨噬 细胞(tissue macrophage)等
11
endogenous pyrogen
内源性致热原细胞因子(endogenous pyrogenic cytokine) •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 白介素-6 (interleukin-6) • 干扰素-(interferon- )
12
13
发热的机制和原因-致热原发热
4
体温测量方法
• 口测法:一定要将体温计放在舌头下,稍用力压住,含3~5分 钟后取出读取读数,期间不要说话。但发烧后呼吸困难、意识 不清的病人也不要采用
• 肛测法 • 腋测法:除去垫在腋窝的衣物,擦干腋窝皮肤的汗液,然后将
体温计水银柱端放在腋下最顶部夹紧,10分钟后取出体温计, 读取读数。 • 测量方法的换算:直肠温度平均值为37.5℃,口腔温度比直肠低 0.3~0.5℃,而腋窝下的温度又比口腔低0.3~0.5℃。
17
非感染性发热
•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 变态反应 •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 心力衰竭、皮肤疾病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
体温计使用
• 使用前先用手捏住体温计顶部(无水银端)轻甩几下,使水银 柱退到35度以下再用。看体温计时,要在明亮处背光横持体温 计,取与双眼等高的水平线位置,缓缓转动体温计观察水银柱 所示温度刻度。体温计用后,应用75%酒精由体温计的尾端旋 转着擦到水银那一端,进行消毒并检查体温计的表壁有无断裂 痕,擦干放入专用套管保存。必要时可在一天内测几次,要将 每次测量的时间和温度记录下来。需要强调的是,在测量体温 前,应在室内保证静止休息状态,维持半小时左右。同时,这 半小时内不适宜进食、喝水和运动。如果刚从外面炎热的环境 中回来,或者刚刚喝水吃完东西,这时测出的体温都是不准确 的。
14
发热的机制和原因-非致热原发热
非致热原发热:此类发热包括:物理或化学因 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发热; 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相 互抑制关系失常,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及体 温调节障碍等)所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先天 性汗腺缺乏或患鱼鳞癣病等使汗腺分泌障碍, 不能散热而引起的发热等。
5
发热程度febril7.3-38℃ 38.1-39℃ 39.1-41℃
>41℃
6
发热机制febrile mechanism
• 机体调节体温的方式:行为调节(通过意识活动), 自身调节(通过神经体液作用),后者调节机构包括: 温度感受器(温觉、冷觉),体温调节中枢。
• 人体体温调节高级中枢在下丘脑水平(hypothalamic level)的视前前下丘脑(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
• 体温调节次级中枢在延髓、脊髓、大脑皮层
7
体温调节中枢
• 根据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看 到,切除大脑皮层及部分皮层下结构后, 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完 整,动物虽然在行为方面可能出现一些 欠缺,但仍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 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再具有 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这些事实说 明,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2
正常体温 normal temperature
• 正常体温36-37℃ • 在各个部位的温度并不尽相同,其中以内脏的温度最高,头部
次之,而在皮肤和四肢末端的温度最低。 • 体温在1日内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如一般在清晨2~6时体温最
低,7~9时逐渐上升,下午4~7h最高,继而下降,昼夜的温差 不会超过1℃。 • 体温在性别、年龄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生儿 略高于儿童;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最低。 • 另外,体温也受到肌肉活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