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生产过程中包含有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必须进行能
量衡算。
又因生产中一般无轴功存在或轴功相对来讲影响较小,因此能量衡算实质上
是热量衡算。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或冷量会使物料温度上升或下降,为了保证生产
过程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则外界须对生产系统有热量的加入或排除。
通过热量衡算,
对需加热或冷却设备进行热量计算,可以确定加热或冷却介质的用量,以及设备所需
传递的热量。
热量衡算的基础
热量衡算按能量守恒定律“在无轴功条件下,进入系统的热量与离开热量应该平衡”,在实际中对传热设备的衡算可由下式表示
Q1+Q2+Q3=Q4+Q5+Q6 (1—1)
式中: Q1—所处理的物料带入设备总的热量,KJ;
Q2—加热剂或冷却剂与设备和物料传递的热量(符号规定加热剂加入热
量为“+”,冷却剂吸收热量为“-”),KJ;
Q3—过程的热效率,(符号规定过程放热为“+”;过程吸热为“-”) Q4—反应终
了时物料的焓(输出反应器的物料的焓) Q5—设备部件所消耗的热量,KJ;
Q6—设备向四周散失的热量,又称热损失,KJ;
热量衡算的基准可与物料衡算相同,即对间歇生产可以以每日或每批处理物料基准。
(计算传热面积的热负荷必须以每小时作为基准,而该时间必须是稳定传热时间)热
量衡算温度基准,一般规定25℃。
热量衡算式中各项计算从(1—1)式中可得:
Q2 =Q 4+Q5+Q6-Q1-Q3 (1—2)
式中各项可用以下计算方法(1)Q1和Q4的计算
Q1和Q4均可以用下式计算:
Q=∑miciT1(T2)
式中: mi—反应物体系中组分I的质量,Kg;
ci—组分i在0—T℃时的平均比热容,KJ/(Kg*℃)或KJ/(Kmol·℃);
T1(T2)—反应物系反应前后的温度,℃
(2)Q3的计算
Q3 作为过程的热效率分为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物理过程热效应,在这次反应中由于物理过程热效应较低,相比化学反应热效应可忽略不计,故过程热效应可由下式表示:
Q3?Qr?Qp
式中 Qr—化学反应热效应,KJ;
Qp—物理过程热效应,KJ;(可忽略不计)Qr可通过标准化学反应热qr0计算:
Qr?(1000GA/MA)qr
式中 qr0—标准化学反应热,KJ/mol;
GM
A—参与化学反应的A物质质量,Kg;—A物质分子量。
qr??(qc)R??(qc)P
A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标准焓为:乙苯(40.219KJ/mol)苯(33.871 KJ/mol)甲苯(18.029KJ/mol)
qr=(33.871+18.029-40.219)KJ/mol=51.86KJ/mol =Q3=(1000×35430×
51.86/104.15)=17641860.78KJ
Qr
Q 5=∑Micpi (T2—T1)
Mi——设备上i部件质量,kg;
cpi——设备上i部件比热容,kJ/(kg?℃) T1——设备各部件初温,℃; T2——设备各部件终温,℃。
设备向四周散失的热量(Q6)的计算 Q6=∑Aα t(TW2一T0)t ×10-3 A——设备散热表面积,m2;
α t——散热表面向四周介质的联合给热系数,W/(m2?℃); Tw2——四壁向四周散热时的表面温度,℃; To——周围介质温度,℃; t ——过程持续时间,s。
由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物料的热量的计算 Q2=Q4+Q5+Q6-Q1-Q3
选定加热剂(或冷却剂),即可从有关手册查出该物质cp,再确定其进出口温差ΔT,则加热剂(或冷却剂)的用量为: w=Q2/cp?ΔT Q2=κA1?ΔT m
κ——传热系数,kJ/(m2?h.℃); Al——传热面积,m2;
ΔT m ——对数平均温差,℃。
ΔT m=(ΔT1—ΔT2)/ln(ΔTl/ΔT2)
从上式即可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对不需加热或冷却的设备可不必进行热量计算,此时水、汽等消耗量的确定可从同类型的生产车间取得。
热量衡算结束应列成动力消耗定额及消耗量表。
物料和热量恒算举例
物料恒算和热量恒算主要用于设计中的设备选型。
每个工艺段都应该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