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教案:1.4.2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

精品教案:1.4.2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

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有理数的除法,经历除法的运算过程.
2.理解除法法则,体验(体会)除法与乘法的转化关系.
掌握有理数的除法及乘除混合运算.
3.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及应用,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难点: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能根据题目特点,恰当地选择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问题展示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 .
举例说明.
2.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时积为正;当时积为负.
2 / 2
(2)几个有理数相乘,,积就为零.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4的倒数:,3的倒数:,-2的倒数: .
导入二:课件展示
某班有4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以80分为标准,超过的分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分数记为负数,记录结果如下:+15,-10,-9,-4,则这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超过80分还是不足80分?
列式为:(15-10-9-4)÷4.
如何计算呢?
探究新知
问题1 计算:8÷(-4).
教师:怎样计算8÷(-4)呢?
学生: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就是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因为(-2)×(-4)=8,所以8÷(-4)=-2.
(假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教师:-4的倒数是几?
.
学生:-4的倒数是-1
4
教师:大家还记得小学里学习的分数的除法法则吗?
学生: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教师:那8÷(-4)还可以怎样计算?
2 / 2
2 / 2
学生:把8÷(-4)转化为8× (−14) .
问题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15÷(-3)= ,
(-18)÷2= ,
(-8)÷(-2)= ,
(−52) ÷ (−14) = ,
0÷ (−112) = .
教师:哪位同学汇报一下算式的结果?
学生:15÷(-3)=-5,(-18)÷2=-9,
(-8)÷(-2)=4, (−52) ÷ (−14) =10,
0÷ (−112) =0.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1:根据除法的意义.
学生2: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
教师:计算 (−52) ÷ (−14) 时,用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
学生:把 (−52) ÷ (−14) 转化为 (−52) ×(-4),这样计算更简便.
教师:从以上的学习中,谁能总结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生: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学生说,教师板书)
教师:看来小学学过的除法法则在有理数的除法中同样适用.
问题3 观察(手指5道小题及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这五个算式,模仿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有理数除法的法则还可以怎样说?
学生: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学生说,教师板书)
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2)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相,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
(学生归纳,教师用课件展示)
新知应用
例1 (教材第34页例5)
学生做完后,集体核对答案,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教师:有理数除法的法则有两个,结合例5中的两道小题,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学生:一般来说,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后一种形式,在确定好符号后,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则往往将除数换成其倒数,转化为乘法,即采用法则的前一种形式.
让学生做教材第35页练习巩固有理数除法法则.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2 / 2
2 / 2
(1)−123;(2)-123;(3)12−3;(4)−45−12;(5)4512. 学生做完例题后,集体对答案,然后教师讲解.
教师:由−123=-4,-123=-4,12−3=-4,
可以知道:−123
=-123=12−3. 观察“-”号的位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在分数中,“-”号的位置有三个地方(分子上、分母上、分数线前面)可供选择,不管把“-”号放在三个位置中的哪一个,化简后的分数大小都不变. 教师:−45−12=154,4512=154,由这个结果可以知道什么?
学生:分子与分母中都有负号时,可将负号约去.
教师:这几道小题可以运用小学学过的分数的化简直接约分,而不一定非要写成“a ÷b ”的形式.
例3 (教材第35页例7)
学生做例题,教师巡视.
学生做完后,教师就关键内容进行讲解.
教师: (−12557) ÷ (−5) 中 (−12557) 是带分数,应该怎么办?
学生:先把 (−12557) 化成假分数,然后再计算. 教师:-2.5÷58× (−14) 是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谁能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先把乘除混合运算统一成乘法运算,然后确定积的符号,再通过化简求出结果.
课堂练习
(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D
2.C
3.B
4.1
5
5. -1
6.(1)-1
6
(2)4
7.分析:因为不知道a,b的正负情况,所以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四种情况讨论.
解:(1)当a>0,b>0时,a
|a|+b
|b|
+ab
|ab|
=1+1+1 =3.
(2)当a>0,b<0时,a
|a|+b
|b|
+ab
|ab|
=1-1-1 =-1.
(3)当a<0,b>0时,a
|a|+b
|b|
+ab
|ab|
=-1+1-1 =-1.
(4)当a<0,b<0时,a
|a|+b
|b|
+ab
|ab|
=-1-1+1
2 / 2
2 / 2
=-1.
所以,式子的值为3或-1.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吗?法则的两种形式各适合哪种除法?法则的第一种形式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第二种形式与乘法法则有什么异同?
3.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第38页习题1.4第4,5,6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先提出如何进行含负数的除法运算后,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并与有理数的乘法相联系,让学生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通过题目练习让学生感受体会总结有理数除法法则,从而突破本节教学的难点.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