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罗湖区人行过街设施及金三角空中连廊
罗湖区人行过街设施及金三角空中连廊
主体(需求)
人的时间利用
区位形态 步行交通与其他交通衔接
客体(供应)
空间环境 步行交通布局 步行线路
建筑形式
历史文化 介体(管理) 休闲资源 政府支持
二、空中步行连廊简介
4 形式与分类
划分依据 形式 封闭空间 开敞空间 中介空间 通廊 根据连廊空间的应用情况, 按照空间的界定程划分 敞廓 边廓 特点 内向性、收敛性和向心性 通透性、流动性与发散性 模糊性、不确定性 侧界面均由封闭的实墙面 组成,空间最为封闭, 两个界面均处于开敞状态 个侧界面处于虚无状态, 处于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 之间的过渡性空间,开放 性介于连廊和通廊之间 覆盖城市中心区各主要地 块及建筑的、与地面交通 有机结合又自成体系 规模相对较小 结合城市中的重要建筑、 枢纽设施而建
7)深圳经济特区整体城市设计研究
8)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9)本项目其他调研资料
一、概述 二、空中步行连廊简介
1 2 3 4 基本概念 形成与发展 构建要素 形式与分类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四、金三角片区建设空中步行连廊的必要性
五、发展策略与建设模式选择
六、规划方案 七、实施建议
二、空中步行连廊简介
四、金三角片区建设空中步行连廊的必要性
五、发展策略与建设模式选择 六、规划方案 七、实施建议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
自1960年开始,在中心区开始建立 空中连廊步行系统,该系统贯穿大小 街坊共 15 个,街坊之间通过过街天桥 连接,空中连廊两侧为各类商店、银 行、旅馆和办公楼入口,并与地下车 库也直接相连。
借鉴二:空中连 廊规划方面
城市设计协调机制:各层次规划均重视连廊的规
划与研究工作。 规划连接区域内的商业、办公、娱乐等建筑设施, 从而形成链接各个单体建筑的步行连廊系统,风 格协调一致。 建立健全的地方性法规和相关建设标准。
由政府公共机构所有并负责管理。 引入良性市场引导政策:采用奖励政策刺激开发商、
空中连廊系统与地面交接处通过自动
扶梯设施链接。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法国巴黎德方斯日本桥
日本桥( Japan Bridge )位于法国巴黎
德方斯地区的瓦尔米开发区,步道跨度100米,
离地高15米,共跨越了7条繁忙的机动车道, 成为连接新开发区两个地块与巴黎西部商业
金融区的步行通道。
特点: 在开发体量较大的区域,重点以局部 地区的建筑设施和枢纽设施的行人系统为 主,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综合体、会展 中心等,通过空中连廊来有效组织人流, 从而满足其功能需要。
空中连廊规划示意图
铁路幕张站附近的地面步道完成转换。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香港中环湾仔地区
湾仔地区集中了各类政府办公大楼 以及会展中心,中环则是以商业金融建
筑为主,建筑布局拥挤,密集。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建设空中连 廊系统,最终形成了链接各个单体建筑
的连廊系统。。
特点: 与城市广场的有机结合
通过空中步行连廊,尽可能的连接
酒店和商业建筑,形成空中连廓系统。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美国德梅茵市
自 80 年代初开始新建城市空中步行连 廊系统,长度达 5.6 公里,覆盖城市中心约 25个街区的40多栋建筑,至今还在延伸中。 特点:
注重步行与机动车的换乘。 空中步行连廊管理方面,完全交由政府公
北京CBD地区人行连廊规划方案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上海陆家嘴CBD地区
陆家嘴 CBD 地区是上海四大标志性 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 环球金融中心和新鸿基项目所在地。 规划方案: 规划建设连廊将四大建筑连接起来, 二层连廊高度在7米左右,有一部分的形 态像普通天桥,还有一部分类似公共平 台,设有茶室、咖啡厅等供人休憩,天 桥安装自动扶梯和升降电梯。
地区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因此对城 市形象与环境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以空中步行连廊系 统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罗湖区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原有的各层次规划对整个深圳的空中步行系统缺乏系统性
的、具体明晰的、可操作性的规划指导。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规划局直属分局委托深圳市市政工程
咨询中心、中规院对该区域开展空中步行连廊系统的规划 研究。
陆家嘴CBD地区人行连廊规划方案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在对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下:
借鉴一:空中连 廊建设的条件方 面
地区开发较成熟,商业、金融、办公等项目众多。 城市空间资源相对紧缺,在基础设施不足。 与环境恶化、人车交织严重、交通组织混乱。 人流密集、步行人流量大的条件下。
60年代空中连廓规划图
特点:
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城市交通规划等各个
层次的规划,均十分重视空中步行连廊的 规划与研究。
明确制定空中步行连廊的规划建设标准 . 健全的地方性法规和城市设计机制.
90年代空中连廓规划图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美国辛辛那提市
空中连廊主要围绕城市中心 最大体量的建筑(2004年至今扩建 中 ) —— 会 展 中 心 ( Cinergy Center)展开,连接周边一系列酒 店及商业建筑。它的一大特点是空 中连廊本体空间的连续性。 特点:
面型步行空间体
系
20世纪70年代
第四阶段 (功能多样化、 构成系统化) 连廊的发展
二、空中步行连廊简介
3 构建要素
人的基本需要 人户外活动分类 人的行为方式
主体:指人们
对空中步行连廊系 统的主观表现。 客体:指系统 的物质空间形态体 系。 介体:有助于 创建良好的休闲步 行系统的宏观因素。
构 建 要 素
是由城市功能、社会经济、交通需求等共同作用下在
城市商业空间区域(尤其是中心商业片区、商业网点) 上最先发展和形成的。
在完善步行交通体系、有机组织城市活动、空间和景
观资源整合、城市商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对城市发展起 着促进作用。
二、空中步行连廊简介
空中连廊系统组成
空中步行连廊系统的主要部件 空中步行连廊系统是一个集购物、娱 乐、休闲、交通于一体的立体步行系统, 其主要构件包括:步行通道、出入口、开 敞空间及立体换乘公共交通系统。 空中步行连廊系统的附属部件 包括:步行通道指示图、休息桌椅、 电话亭、绿化设施、城市雕塑、灯饰、宣 传广告栏等。
二、空中步行连廊简介
2 形成与发展
过街天桥为空中连廊最早的表
现形式,它为交通繁忙的街道 两侧步行道提供联系,减少人 车间的相互干扰。
二、空中步行连廊简介
2 形成与发展
20世纪初人车
第一阶段 分离概念提出 20世纪40年代 第二阶段 城市市中心商 业步行区的产 生 20世纪50年代 第三阶段 (商业性为主 的立体化步行 空间体系 连廊的出现 商业性为主的平 现代城市步行空 间系统化发展的 思想基础
空中连廊与建筑的连接
立体的交通组织 连廊形式协调统一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北京CBD地区
北京CBD地区用地发展开发密度大, 商务、金融、办公项目众多,主要有中 环广场、银泰中心和航华大厦、国贸大 厦等,人流、车流量较大。
规划方案:
2008年将建成一条长达5400米、连 通地铁和公交站点的地下连廊将贯穿整 个 CBD 地区。首先完成连接中环广场、 银泰中心和航华大厦等写字楼的人行通 道。
五、发展策略与建设模式选择 六、规划方案 七、实施建议
四、金三角片区建设空中步行连廊的必要性
1 城市与经济发展
经济持续增长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日本千叶幕张新城
日本的高架步行道和空中连廊的发展历史至 今已经有70余年,日本的空中连廊系统以千叶幕 张新城为代表,幕张新城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在中
心城区大规模建立空中连廊系统的城市。
特点: 整个空中连廊系统始于国际展览中心的南北 向的步行平台及中央公共绿地为主要轴线,几乎 无一遗漏的连接了各地块内的所有建筑,与 JR
一、概述
2 目标与内容 目标:
从空中步行连廊的概念、发展历程
以及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入手,结合国内
外空中步行连廊建设的经验,融合城市 规划学、建筑学、环境艺术学等学科知
识,基于该区域城市发展特殊性的认识,
提出金三角空中步行连廊的空间形态, 设计思维,从而创造出社会效益、经济 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并重的现代空中步 行连廊系统。 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供其他地区 空中连廊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1 基本概念
空中步行连廊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形式,是通过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与地面步 行系统相分离的立体公共行人空间。步行者在不受机动车交通干扰和危害的情况下, 可以自由、舒适、安全地行走而不受阻碍并附有一定的景观设施。
是城市步行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城市步行系统由
道路步行道系统、过街系统、连廊系统、步行街、休 闲带等子系统组成的。
共机构管理。
充分挖掘连廊功能,连廊设置有内部厨窗,
可作为个人画展、活动宣传及广告展示。
三、国内外案例研究与借鉴
美国圣保罗市
自 1960 年开始,在中心区开始建 立空中连廊步行系统,该系统贯穿中 区区几乎所有胡商店、银行、旅馆和 办公楼等,并与地下车库也直接相连。
特点: 自行车道布置在中心区外围,在空中 连廓系统各尽端设立自行车停放点;
五、发展策略与建设模式选择
六、规划方案 七、实施建议
一、概述
1 项目背景
罗湖区“金三角”地区是特区内发展较早的区域,改革开
放30年多年以来,该区域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由于市政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该区域一定程度上
出现了交通拥堵、步行环境差,对行人的吸引力逐渐降低 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