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OCT视网膜10层结构
视网膜色素变性:
除黄斑区仅余的IS/OS反射光带外,余未见IS/OS反射光带。
先天性黄斑缺损
先天黄斑缺损
假性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
1、正常视盘凹陷位置
2、2、视盘小凹
3、3、脉络膜囊样暗区
玻璃膜疣
OCT示视网膜色素上皮隆起,下方为轻中度反射,与脉络膜反射无区别,
从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延伸到脉络膜。
视网膜前出血:
OCT示神经上皮层及其下反射光带并迅速衰减。
局部反射光带被遮蔽。
视网膜劈裂OCT图
玻璃膜疣
肉眼看:玻璃膜疣形态比较规则,
硬性渗出形态欠规则
还可以借助OCT,病灶的深度不一样。
玻璃膜疣一般都是比较圆滑,而硬性渗出比较有棱角,就像一个是鹅卵石,一个是是山上的岩石,软性渗出,现在也不这样叫了,都叫棉絮般,颜色就好区分了,一般都是白色或乳白色,边界不是很清楚,
高视远望眼病讲坛,同仁医院彭晓燕教授讲:二者都是黄色的,多半位于后极部,但二者来源不同、位置不同。
我们所说的硬性渗出都是来自视网膜,边界相对锐利,而玻璃膜疣位于视网膜下、被视网膜色素上皮覆盖,边界就相对模糊,轮廓相对圆润。
前者就像“石头山”,后者可比作“大土包”,这样区分二者边界和形态的不同。
另外,从形成机制来说,在硬性渗出的周围通常有异常血管(微血管瘤或血管壁改变)。
从OCT检查结果上也能根据病变位置做出区分。
合。
对称。
OCT(玻
OCT
,硬渗
(druse)。
硬渗为脂质或脂蛋白从视网膜血管内溢出,沉积在视网膜内。
很容易鉴别,玻璃膜疣常见于AMD,在镜下示黄白色圆形反光较强的颗粒状物,境界清楚,一般呈簇状;而硬渗见于很多眼底疾病,是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液内脂质渗出所致,显示为境界不清,点片状黄白色,反光远不如玻璃膜疣强。
玻璃膜疣为点状黄白色物体,而渗出则为块状黄白色物体
玻璃膜疣多见于老年人,一般双眼对称,是由于色素上皮代谢障碍引起的,而硬性渗出多见于视网膜水肿之后,硬性玻璃膜疣和硬性渗出都反光较强,边界清楚,但硬性渗出比硬性玻璃膜疣要大,软性玻璃膜疣面积最大可以相互融合,但反光不强,边界不清。
玻璃膜疣的主要类型:
硬性玻璃疣:小而园,散在的黄白点
软性玻璃疣:比硬性疣大,边界模糊,可融合
基底层玻璃疣:不可数,小而园,相同的视网膜下结节
钙化玻璃疣:具有闪烁的外观
玻璃疣在血管造影中可显示明亮的荧光,一些可没有,显示荧光的程度取决于覆盖的RPE色素数量和疣自身荧光量玻璃膜疣-OCT示视网膜色素上皮隆起,下方为轻中度反射,与脉络膜反射无区别,
从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延伸到脉络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