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第三十三课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下布小学设计人:叶玉英
教学分析:《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品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律美的同时,能够背诵课文。
3、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如“驴、骡、犊、特、骇、跃、骧”等。
掌握生字的书写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4、在诵读与背诵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的与人沟通,提高警惕性,做到居安思危。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十三课。
请同学们看书中的内容。
教师口述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
)
师: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本课时的生僻字稍多,因此一定要重视让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辨识生字,遇到难度的生字要多读几遍。
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进行反复阅读。
然后运用多种方法自学生字,如熟字加偏旁法学习“执”和“热”,字形归类法学习“驴、骡、犊、特、骇、跃、骧”在文中的意思,在生字记忆的同时帮助学生在稍后的内容理解方面扫除字词障碍。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我们要开始读书了,大家要做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并皆要。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每一个字的发音。
)
2、师领读:(要求:学会每一个字的发音。
)
3、生领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记下来。
)
4、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文,可指读,也可以滑读。
)
5、生齐读:(要求:注意语气,不喊读也不唱读。
)
6、男女生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
7、小组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
三、悟文。
(一)、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师:我发现大家学习都很积极,读得很起劲,请一同学读第一句。
大家注意听,听听他有没有把字音读准。
之后可以采取自读自悟法,通过学生自己反复诵读悟出每句的大致意思
1、请一同学读第一句,理解第一句的意思。
小牛为犊,父牛为特,“驴骡犊特”就泛指家中的大小牲畜。
骇是惊骇,受到惊吓;跃是跳起来了;超是一个跳到另一个前面去。
骧是腾跃不已。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家中的驴子、骡子,大小牲口,惊奔欢跃,东奔西跑。
但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要我们居家谨慎小心,要注意安全。
每每自然灾害发生以前,人的反应远远不及动物灵敏。
如果家中的动物忽然骇跃超骧,象受到惊吓一般,蹦跳不已,你就要小心了,是不是有火山、地震之类的灾害要发生。
总之,要你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2、迁移积累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大致理解课文意思。
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行小组学习。
3、集体交流、探讨。
让学生积累更多古典文言词语。
4、家养的鸽子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的时候突然惊恐、紧张、挺颈昂首、东张西望,好像发现了“敌人”似的突然惊飞;家中的宠物狗拼命地把你赶出家门时,你会
()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事例。
(二)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1、请一同学读第二句,理解第二句的意思。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要严厉惩罚盗贼,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2、师:迁移积累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大致理解课文意思。
秦汉以前,贼指叛国作乱、危害人民的人,如有乱臣贼子,故有讨贼一称。
盗是窃货曰盗,偷人家东西的叫盗。
盗字的甲骨文字形是:看着别人的器皿流口水,存心不善。
秦汉前,把偷窃者叫盗,抢劫财物的叫贼。
“偷”字在古文里的意思是苟且、没皮没脸。
比如成语“苟且偷生”,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该死没死,凑合活着的意思。
另外做人不厚道,刻薄也叫偷,如《论语·泰伯》一篇中“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的话。
诛字的本义是声讨、谴责,所以字形从言,所谓“口诛笔伐”是也。
引伸义为诛灭、剪除,但偏于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让你自己窝囊死,古人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斩是切开晾着,在六书里属于会意字,从车,从斤。
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
斤是斧子,是斩首或腰斩的代言辞,所以诛斩二字要分清,一个诛心、一个杀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韩非被毒死、谭嗣同被斩首,法家人物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身后之事如此惨烈,真是发人深省啊!
有人说,为什么你总是提到秦汉以前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准确一点说,指的是先秦的文化,就是秦汉以前的文化。
那时候人心纯朴、民风淳朴、文风也淳朴。
我们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著述,无不感到其文字之精纯像百年佳酿一样,入口绵软,回味无穷。
汉以后人为的自我复杂,特别是两晋以后,文辞越来越华美,内容越来越空洞,所以才有初唐韩愈等推崇古文的运动。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
文化,既然是寻根溯祖,就要直接汲取菁华。
上古时代文字少,书写工具和刻印条件都差,不是好东西、没有价值,绝对不会费那么大劲刻在竹简上,这个常识我们要有。
“叛亡”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自己家里的奴仆,古代大宅门家里都有很多下人,院工仆妇、厨子老妈、门房马夫一大堆,都是有契约关系的非自由人。
一旦犯了错误、受了处罚,对主人不满、叛亡而去了,就非同小可。
这些人因为没有自由身,在外面很难活下去,所以不是跑到官府去诬告主人,就是跑去做强盗,勾结匪类来捣乱破坏。
古典小说里这种仆害主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说要“捕获叛亡”,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国家的叛亡分子自然由国家负责,我们读古文,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那个时间与空间。
四、指导背诵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原文,读出韵律,体会韵律美,帮助学生有效的背诵全文。
在大量诵读后,让学生找出课文的韵脚“ang”,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诵读,带着“押韵”的意识感受韵律美。
2、运用接龙、打节拍、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变换声调等方式诵读,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
3、采取提问、课文挖空的手段帮助学生记忆。
4、找出课文中写到的三种动物:驴骡犊特(其中“犊特”都是“牛”的意思,所以是三种动物)
5、运用拓展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较为形象、直观,因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诵读还需以讲故事的手段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我国历史上的故事与传说,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与诵读课文。
积淀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走进中国历史,走进古代先贤。
从而更多地了解古代优秀文化,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6、教师简单小结。
四、多种形式练读、熟读唱诵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中读一读。
(可采用千字文节奏六读法拍手读)
2、小组合作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请一个到两个小组给大家展示读。
(3)同桌合作对读,一人一句、或男女对读、个别展示读、齐读直到熟读成诵。
3、师生共同放声齐背。
五、深情韵唱,升华主题。
1、师:前面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旋律韵唱了千字文,谁愿意用学过的旋律给大家唱一唱。
(指名唱——组织评价)
2、集体唱。
六、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字文》的第三十三课,让我们知道了做人的标准,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去读读《千字文》,背背《千字文》,我们要读其书,明其义,学做人。
七、作业:
将韵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千字文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注意安全)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