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字文教学设计

千字文教学设计

《千字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二、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 国文
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4. 掌握学习国学《千字文》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好文我来诵
孩子们,欢迎来到国学殿堂,每堂国学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汉字、 经
典诵读的魅力,现在,又到了你们的自我展示时间了。

准备好了吗?
(二) 乱字成文、介绍作者和《千字文》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奇妙无穷。

你们刚才展示了那么多的经典,它们都
和平小学
周婷
1. 2. 3.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是由中国汉字一字一字排列组合,构成了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诗文。

看看黑板上,这简简单单的8个汉字,黄、地、宙。

这8个毫无关联的汉字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重新排列组合,就变成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佳句。

这句话也是我们本学期学的《千字文》的第一句。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共一千字。

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地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做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
知识全书。

有谁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周兴嗣是如何写这本书的,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谁来为我们讲一讲?
(相传,梁武帝时候,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多读些书。

可是当时没有一本合适的启蒙读物,开始,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

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命他将这一千字编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 边吟边书,终于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

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写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

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三)复习所学
《千字文》这本书,这学期以来,我们已经学了不少,还记得所学的内容吗?看着黑板上,咱们来开火车,小火车在哪里?一起来背一背,记不住的就看看黑板。

(四)引出新知
1、出示所学(知读音)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后面四句。

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要多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反复诵读,看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

谁来读一读?(请五个孩子),分男女生读。

齐读。

2、讲方法
古代诗文和我们的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代诗文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义深刻。

在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方法。

诵国学经典,伴一路书香。

从三个方面
第一,字正腔圆知读音,第二,借助资料知其意,第三,手舞 知其意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步,把诗文读通顺了。

那么接下来第二
步,借 助资料知其意。

想一想,我们能借助哪些资料?(书本、字典、问老师问同 学)。

请孩子们打开课本12、13页,小组合作,借助书上的注释,讨论这些 诗文的意思。

4、 故事链接 《负荆请罪》《井底之蛙》
短短的四句话,只有32个字,但是它却蕴含了很多道理,自读书上的 这两个故事,边读边想,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5、 读韵律
第三步,手舞足蹈读韵律。

音上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押 角度来看,还有这三种韵律美。

读 韵律不仅可以读出来, 脚等等,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韵
律手舞足蹈表演一下吧!
(五)拓展乱字成文
孩子们,如此美的韵律,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深刻的道理,如此简洁 的言语。

这是周兴嗣用1000个规定的汉字编写出来的。

那我们也来向大文 人学习,看看黑板上送来的苹果,小组讨论,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编成一 句有意义的话。

中国汉字就是这样奇妙,也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六、板书设计
《千字文》节选
知读音
知其意
读韵律
教学反思:
来学习经
典。

足蹈读韵rH 看看,这四个句子,你们从最后一个字的读 ang 韵),这就是古诗文中的韵律美。

从音乐 1、XX 00 2、X x x x 3、XX oo 齐 还能手舞足蹈表演出来,击掌、拍桌子、跺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虽然学生在课本上接触过一些古诗,但是受条件所限,很多学生会背诵的古诗仅仅是几首。

通过这一年多的《中华经典诵读》课的开展,以及每周一节的《国学》课的开展。

学生在国学课堂中,能够掌握到《千字文》的学习方法,第一,字正腔圆知读音,第二,借助资料知其意,第三,手舞足蹈读韵律。

让每个学生乐于学习,让每个学生乐于背诵。

现在,学生会背诵的古诗大大增多,琅琅书声朗朗乾坤,日有所诵,水滴石穿,而且很多同学也能够把学到的古诗运用到作文当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情感。

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活动的开展还不是很多,同
学们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今后应该多开展一些此方面的活动,争取使每一个同学都乐于去背诵。

让诗心永驻,让童心飞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