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超声对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对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对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儿童髋关节滑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髋关节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 500型超声诊断仪对患儿双侧髋关节病灶处进行检查,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髋关节滑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本组30例患儿均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患侧髋关节颈前间隙均较正常增宽,诊断阳性率为100%,无误诊病例。

超声主要表现为患儿患侧或双侧髋关节处出现无回声关节积液,关节囊扩张外凸,关节间隙增宽,股骨颈强回声带与关节囊回声间距大于6 mm,与健侧或正常对比差值大于2 mm。

结论高频超声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经济等优点,十分适合小儿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且对髋关节滑膜炎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作为临床诊断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首选检查手段使用。

标签:髋关节滑膜炎;高频超声;诊断价值;临床应用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ip in children)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典型病例起病较急,表现为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痛性跛行,经休息后数日内症状消失痊愈,不再复发,也不留任何后遗症,因此也称为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1]。

为了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本研究针对本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髋关节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频超声的临床表现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髋关节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14岁,平均(5.2±0.4)岁;患肢为左侧13例,右侧15例,双侧2例;典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患儿突发髋、膝部不同程度的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伴姿势畸形,痛性跛行,全身情况好,体温正常或低热,白细胞正常或稍高,经卧床休息数日内回复正常,骨盆X线片检查无骨性损害。

本组患儿中有7例患儿患病之前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5例患儿有较剧烈运动史,其他患儿患病原因不明。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GE 500型超声诊断仪对患儿双侧髋关节病灶处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选择5 MHz或7 MHz。

探头置于患儿两侧髋关节前侧扫查,探头方向与股骨长轴平行,即腹股韧带中点与股骨大转子下缘的连线上。

正常髋关节声像图可清晰显示髂腰肌、前侧关节囊、髋臼前侧、股骨头、股骨颈及前隐窝。

前隐窝由覆盖前侧关节囊后壁的滑膜向后上方反折覆盖股骨颈形成的隐窝。

前隐窝前后径是在股骨头骺板与关节囊止点连线的中点处测量,关节囊的后缘至股骨颈前侧骨皮质的距离正常应小于5 mm。

对同一患儿的双侧髋关节对比研究有利于发现异常。

2 结果
本组30例患儿均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患侧髋关节颈前间隙均较正常增宽,诊断阳性率为100%,无误诊病例。

患儿患侧或双侧髋关节处出现无回声关节积液,关节囊扩张外凸,关节间隙增宽(图1),股骨颈强回声带与关节囊回声间距大于6 mm,与健侧或正常对比差值大于2 mm。

其中6例患儿关节腔内有较多积液,髋关节囊内滑膜水肿增厚(图2),无回声区延至股骨头前方。

探头加压有明显压痛,所有患儿骨质及软组织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可自愈的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至今不明,可能有:(1)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机体变态反应;(2)疲劳过度或外伤。

滑膜受刺激后出现充血、水肿、渗出,滑膜增生,出现关节积液[2]。

一般病程不超过4周,积液可自行吸收。

本病好发于5岁左右儿童[3]。

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轻微外伤史,患儿主诉髋部、股或膝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拒绝负重或痛行跛行,幼小的婴儿仅有的症状为烦躁、夜啼,活动患肢时哭闹更明显[4];个别患儿主诉右下腹疼痛而误诊为阑尾炎。

本组30例患儿中17例患儿体温略升高,但均低于38℃。

查体时患儿站立位患肢呈外展屈曲畸形,骨盆向患侧倾斜,患肢有假增长,多数髋关节活动范围,有不同程度受限,尤以内旋活动受限最明显[5],Thomas征弱阳性,除3例患儿外,本组其余27例患儿髋关节软组织并不肿胀。

由于本病在儿科临床较为少见,临床医师也缺乏系统的诊断经验,因此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外伤史时,容易误诊成其他疾病。

这就需要临床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采取超声、X线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以避免误诊、漏诊。

超声检查主要观察髋关节前隐窝的情况,高频超声图像常表现为髋关节前隐窝内关节间隙增宽,其内为液暗区,有时液暗区内有密集细小光点,前后滑膜回声相近,此时应该测量前隐窝的厚度,方法为在髋关节前矢状切面上测量股骨颈前骨膜至关节囊外缘最宽处[6]。

不同年龄阶段小儿前隐窝厚度相差不大,目前国内外无统一标准值。

国内有研究[7]测量不同年龄小儿420例髋关节前隐窝厚度,均值为2.0~5.9 mm,双侧差值为0~0.8 mm,2岁前小儿该厚度增长较快,7岁后与正常成人相近,正常值为<6 mm,两侧差值应<1 mm。

因此当髋关节前隐窝出现液暗区时,首先要两侧对比检查,厚度差值超过1 mm时均提示有病变的可能。

本研究单侧病变患儿28例,给予双侧髋关节前隐窝厚度比较后,差值均超过2 mm;另外2例双侧病变患儿与正常小儿髋关节前隐窝厚度比较后,其双侧厚度均超过正常值3 mm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儿病变处积液吸收后,其髋关节前隐窝仍可较正常值宽,因为关节囊内滑膜仍持续水肿增厚,此时应结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病程预后进行判断。

临床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时还应与其他易混淆病种相鉴别,主要包括:(1)化脓性髋关节炎。

化脓性髋关节炎的积液无回声暗区与髋关节滑膜炎无回声暗区不同,前者的积液无回声暗区内点状回声增多,后者的积液无回声暗区清晰,内无点状回声。

最为重要的是,后者的超声声像显示骨质并无破坏
改变,积液为清晰的无回声暗区。

这与前者骨质受到侵蚀损害本质是有区别的[8]。

(2)股骨颈骨囊肿。

股骨颈骨囊肿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改变,骨质破坏改变声像特征是骨质破坏的断端声像锐利、清晰。

虽然二者均有颈前间隙测值增宽或合并积液改变,但髋关节滑膜炎并无骨质破坏改变。

(3)Perthes病。

二者均存在颈前间隙的肿胀、积液改变、积液均为清晰的无回声暗区,因此临床常将二者混淆。

但Perthes病颈前间隙肿胀、积液持续时间较长,后期可见有股骨头骨质塌陷、碎裂等骨质破坏改变,这点与髋关节滑膜炎截然不同。

在临床遇到长时间(超过6周)疑似髋关节滑膜炎患儿颈前间隙积液仍未消失,此时则应考虑Perthes病的可能。

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高频超声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估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病程发展,可结合超声影像学特点作出临床鉴别诊断,且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创伤、经济等特点,十分适合临床对髋关节滑膜炎患儿的辅助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 健康教育在儿童髋关节滑膜炎防治中的作用[J]. 河北医药,2011,33(24):3836-3837.
[2] 万梓鸣,李明. 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临床分期及治疗[J]. 重庆医学,2010,39(22):3096-3097.
[3] 罗小兵,罗萍. 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髋关节滑膜炎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医正骨,2012,24(6):50-51.
[4] 栗河舟,徐嵩龄.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筛查[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2,9(9):42-44.
[5] 栗平,窦蕊. 超声在发育性髋关节异常中的诊断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785-786.
[6] 张鑫. 高频超声对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9):928-930.
[7] 司马海娟,李小玲. 滑膜炎汤配合牵引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83例[J]. 中医药导报,2012,18(3):91-92.
[8] 李兴兰. 微波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6):1752-175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