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地球的运动规律考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运动轴心及轨道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的椭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为15°/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
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B.a点角速度大于b点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点的一半D.a、b两点同位于东半球(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对应练习】考点二: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1. 晨昏线(1)晨线与昏线的判别方法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反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2)晨昏线(圈)的特点①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由于晨昏线是太阳光线与地球的切线,所以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同一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是相同的,都等于0°;太阳高度在昼半球大于零,在夜半球小于零。
②晨昏线与赤道:晨昏圈和赤道是大圆,两者永远相交平分。
③晨昏线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每小时15°。
(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是重合的,其余时间都不重合,二者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夏至日达最大为23°26′。
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不相切,其余时间都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相交的纬线圈又分为昼弧、夜弧两部分,对其进行对比可知该地甚至该半球昼夜长短的对比情况。
(4)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或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或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5)晨昏线与地方时由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可知,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所以经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大部分位于昼半球的经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经线)为12时,大部分位于夜半球的为24时或零时。
(6)晨昏线与昼夜长短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部分,即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就决定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昼夜长度。
(7)晨昏线(圈)的运动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
①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为黑夜,如下图:②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昏线(圈),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如下图:③总结规律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晨昏线的摆动导致昼弧和夜弧的增加或缩短,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当晨昏线离开极点时,极点周围出现极昼或极夜,其极昼极夜范围是与晨昏线相切的那条纬线和极点之间的区域。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对应练习】考点三: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对应练习】考点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对应练习】考点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4.影子问题(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
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
(4)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朝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
【对应练习】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
据此回答(1)~(5)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A.8时B.13时C.17时D.20时(2)④地的地理坐标是:A.60°S,90°W B.60°S,90°EC.60°N,90°E D.60°N,90°W(3)若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4)下图中能够正确的反映该日P点太阳高度变化情况的是:(5)关于图中各点的正确叙述是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约1小时B.任何一日①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都约为36.5°C.③地位于①地的东北方D.①点的地转偏向力比②③④各点都大考点六:太阳的周日运动(1)周日视运动规律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2)比较下面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①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时东北升西北落,有时东南升西南落。
②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在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在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归线以南;在丙地,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例6】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展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2)题。
(1)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地区来说()A.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北方上中天B.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南方上中天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2)下列关于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日,乙、丙、丁三地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B.此日在乙地向北,昼越来越长C.在一年中,丙地的夜长一直短于丁地D.在一年中,甲、乙、丙三地不可能同时出现昼夜平分的现象【对应练习】下图为A地地平面观察到的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过程图(其中虚线圈为太阳视运动轨迹,C为太阳视运动某一位置),读图回答1-2题。
1.当太阳位于C位置时,∠BAC=43°08′,北京时间为16∶00,则A地的经纬度位置为()A.66°34′N,60°EB.46°52′N,90°EC.43°08′N,150°ED.90°N,60°E2.从此时起3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A.北回归线附近B.赤道附近C.南回归线附近D.15°S附近【课内强化专练】1、(2009·福建文综)读下图,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2、下图中甲、乙两半球为相对的两个半球,涂黑的部分表示极夜,阴影部分为21日,其余部分为22日。
据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23°26′N,120°W)B.(23°26′S,120°E)C.(23°26′S,60°W)D.(23°26′N,60°E)(2)此时昏线为()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3、(2009·广东地理A卷)读下图,回答(1)-(3)题。
(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双选)()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双选)()A.4时40分B.8时40分C.16时40分D.20时40分4、下图所示三幅图中,图甲阴影部分的中央为12月21、22日两天分界线,图乙ab、bc 为此刻地球表面晨昏线的一部分,b点在66°34′纬线上,d地此日昼短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