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土地利用空间组织与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农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生态保育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风景旅游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市区和中心城市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是浙江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市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等8个区,富阳、临安、建德3个县级市和桐庐、淳安2个县。
200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85.63万人,生产总值(GDP)达到2942.65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GDP)为37456元,财政总收入520.79亿元。
市域土地总面积1684075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399515公顷,占83.10%;建设用地面积130641公顷,占7.76%;未利用地面积153920公顷,占9.14%。
杭州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从1997年开始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于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保障作用,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随着杭州市区位条件的改善和发展环境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用地的现实需求与计划供应的矛盾进一步突出,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创新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准实施后,与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矛盾日益凸现。
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等新的宏观战略目标的提出,耕地保护和保障发展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使命,使保护耕地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节约集约更加扎实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特编制新一轮《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耕地、合理保障发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
第2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杭州市土地管理规定》。
2、相关文件和规划《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l号);《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3~2020)》;《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纲要(2003~2010)》;《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杭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2010)》;《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20)》;《杭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06~2020)》;《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杭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3~2030))》;《杭卅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杭州市“十一五”时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20)》;其他相关文件和规划。
第3条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切实保护耕地的要求,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和风景旅游资源,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2、保障发展原则围绕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科学安排各类用地,重点保障基础设施用地、民生民计用地、先进制造业用地和现代服务业用地,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发展的实际能力。
3、控制总量原则严格执行上位规划,从严从紧、有保有压安排建设用地,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时序安排的调控。
4、节约集约原则一依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强政策引导,转变用地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加强城镇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
强化规划统筹,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5、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从长江三角洲发展定位和杭州市长远目标出发,遵循“宜保则保、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规律,安排好生态保育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
6、优化结构原则按照全球化、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方向和进程,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整合杭州主城与副城及各城镇之间的用地布局,协调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和产业发展用地,促进新增建设用地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相协调,与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转移相协调。
第4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05年;规划期限:2006~2020年;规划近期:2006~20l0年;规划远期:20ll~2020年。
第5条规划范围1、市域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五个县(市),土地总面积为1684075公顷。
2、市区规划范围市区规划范围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八个区(前六区又称老市区),土地总面积331786公顷。
3、中心城市规划范围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包括“一主三副六组团”,即一个主城、三个副城和六大组团,面积66700公顷。
(1)主城:由上城区、下城区和西湖、拱墅、江干城区的一部分组成。
(2)副城:由江南副城、临平副城、下沙副城组成。
其中:江南副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临平副城由临平城区、星桥、运河镇等组成;下沙副城由下沙、九堡组成。
(3)六大组团:由塘栖组团、良渚组团、余杭组团、临浦组团、瓜沥组团、义蓬组团组成。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方针第6条土地利用总体战略以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文化旅游城市为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用地、耕地和风景旅游用地资源。
按照在长江三角洲建设最宜居城市和建设品质城市的要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共进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模式。
着力提升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落实国家区域土地利用总体战略,统筹各业各类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建设用地,立足形成国土开发新格局。
强化城市用地的集聚规模和效益,努力构建以中心城市用地为重点、县(市)城用地为依托、中心镇用地为基础、高等级公路用地为轴线的区域网络化土地利用格局,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以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大都市产业用地结构,形成以“天堂硅谷”和“东方休闲之都”为主要标志的产业用地优势,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和资源消耗低的产业用地类型。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盘活存量用地,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产业用地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
第7条土地利用战略布局杭州市广域土地利用布局,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及华中、华南地区土地利用总体布局相衔接并成为这些地区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涵盖杭州、嘉兴、绍兴和湖州四市范围,打造浙江省可持续产业发展中心与创新基地,提升杭州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