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农业物流地理
三、桂林市观光农业物流地理
(一)桂林市观光农业地理简介
桂林市的观光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结合山水旅游,近年开始开发田园风光、民居、古林欣赏、果园观光游。
龙胜县龙脊梯田就是一处亮丽的高山田园风光观景线,每年吸引数万名中外游客观光。在景区的28户瑶族中,有22户办起了民居旅馆及导游,学会了用普通话和英语为游客导游,接待远方来客,每户仅此一项年收入1.5---2万元。
2、农产品较丰富,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迅速
盛产水稻、荔浦芋、马蹄、花生、油菜、苎麻、黄红麻;是广西水果重要产区之一,柑桔产量大,品质优,沙田柚多次评为国家优质产品。罗汉果、银杏(白果)、月柿、荔浦芋等名优产品驰名中外;番茄、大蒜、红辣椒、莲藕、生姜等优质蔬菜。同时随着物流设施建设的完善,物流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产品的配送速速也越来越快。由于是桂林的交通枢纽所在。因此,在该地区建设物流园区,应该定位为区域型物流园区,具备仓储、中转、运输和展示等功能。不仅承担桂林工农业产品走出桂林的任务,而且要担负起转口物流业务,打造成为珠三角物流、长三角物流和北部湾物流的交汇枢纽,成为三个经济体物流的重要物流交汇节点。
桂林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广西十大农业示范园之一。它集现代农业展示、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已建成林业生态园,四季花果园,特种养殖园,瓜果艺术展示园,生物技术园等功能区。今年十月一日开园后,节假日每天进园观光者达500---600人,平常日接待也在100人之多。入园不但能观赏农业的艺术,还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现已成为桂林市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大专院校学生实验实习基地,旅游农业基地。
桂林市农业物流地理
———————————————————————————————— 作者:
—————:
桂林市农业物流地理
一、桂林农业发展
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辖12县5城区,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64万公顷,其中水田19.77万公顷。总人口4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9万人。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物产丰富。盛产水稻、荔浦芋、马蹄、花生、油菜、苎麻、黄红麻;是广西水果重要产区之一,柑桔产量大,品质优,沙田柚多次评为国家优质产品。罗汉果、银杏(白果)、月柿、荔浦芋等名优产品驰名中外;番茄、大蒜、红辣椒、莲藕、生姜等优质蔬菜,倍受市场青睐。
灵川县大圩镇毛洲岛(村)位于漓江江中,并将岛分为两半,漓江水从岛中及其南北部流出,岛上竹木葱葱,瓜果飘香,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已成为观光者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邻近毛洲岛(村)的江东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成片的2000多亩草莓、桃、李、梨等四种水果,吸引了大批游客,到地里采果、尝果、买果,玩个尽兴;果子也卖得了好价钱。
近年来,桂林市认真贯彻广西区党委"1234610"农村工作思路,坚持按"结构调优、经济调活、农民调富、调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原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全面开展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市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长,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辉煌成绩。粮食连续十五年获得增产丰收,2001年粮食总产达211.4万吨,人均有粮436公斤;水果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达到108.22万吨,人均有果223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77万公顷,其中蔬菜15.27万公顷,产量285.2万吨;农业总产值163.8亿元,其中种植业93.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63元。以农业和旅游为重点的桂北经济区正在红红火火地发展。
二、桂林市农业物流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较完善
桂林市地处广西东北部,是华南、中部、西南内陆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也是湘、粤、桂经济带核心区之一,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位置。向东可以接受粤、港、澳、台等沿海地区先进的经济、科技辐射,向西可凭借桂北区域中心的地位,将产业、产品、技术向西部地区扩散;向南可凭借桂海高速公路连接国家重点建设的南、贵、昆经济带向东南亚发展;向北可以沿湘桂铁路向华中腹地发展。这种地域上强聚集和远辐射的核心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阳朔县高田镇月亮山历村,依托于"大榕树,月亮山景区",开展田园风光、民居旅游,组建了"月亮山民居旅游有限公司"。全村300多村民中有60多名导游员,有近100人会用英语导游,引导中外游客游山水、田园、果园;到农民家吃家常饭,自办了60多个床位的民居旅馆接待来客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兴安县溶江镇黄毛坝与大凸村是广西有名的农民新村,2000年"五一"假日黄金周期间,每天到新农村民居观光的游客多达2000多人。游客们享受到大自然田园风光乐趣,看到农村美好前景,品尝农村餐饮的风味,得到农民的淳朴热情的接待。寄居于新村民居及镇上旅馆的游客爆满。
据了解,这两个村每逢节假日、双休日来此观光人数高达3000多人,其中仅2002年第一季度到此观光游的人数4.28万人。
桂林市是多民族居住地。民俗风情浓郁,恭城县平安乡大岭、社山两个村的瑶族同胞,充分利用生态农业优势,开展观光风情、赏生态农业风光游,其中仅2002年三月桃花节、"五一"、"十一"节期间就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龙胜县更是多民族居住县,从今年起新增开放了四个瑶寨村和二个侗寨村的民俗风情农业观光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农业物流技术较落后
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导致桂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不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与发达地区相比,桂林农业物流技术有以下特点:第一,除国家投资或扶持建设了一批较先进的农业物流设施(如桂林兴安等县的农产品交易系统,全州、恭城等县的果品冷库等)外,仍以传统的低档次设施设备为主,如接近农村市场终端的物流主要是以拖拉机、农用车、摩托车甚至脚踏三轮车和自行车为运输载体。第二,农业物流技术的系统性集约优势因组织程度低而难以发挥。第三,农业物流设施设备及管理技术的改善速度相对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