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古诗词命生物学试题

用古诗词命生物学试题

用古诗词命生物学试题
万州区江南中学眭庆华
(联系电话:58911772)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
试题:(1)为什么野火烧不尽小草?(2)“春风吹又生”,是指小草利用什么器官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9章第3节。

答案:(1)野火可以烧掉小草的茎叶,但根深埋在土壤中,野火是烧不着的。

(2)小草是利用根繁殖的,这种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
试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说法科学吗?为什么?从生物的生活史角度分析,你认为应怎样改才科学?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9章第2节。

答案:这种说法不科学,根据家蚕的生活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可知,春蚕(家蚕的幼虫)吐完丝后,并不是死了,而是变成了蛹,蛹再变成蚕蛾(家虫的成虫),雌蛾与雄蛾交尾、产卵后,才死亡。

应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才科学。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试题:“稻花香”、“丰年”、“蛙声一片”它们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7章第1节。

答案:根据稻田中的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可知当稻田中的青蛙数量较多(蛙声一片)时,害虫的数量就会减少,这样水稻才会正常地生长,才会出现稻花香,给人们带来又一个丰年。

这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
试题:为什么春眠不觉晓?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第9章。

答案:在严寒的冬天,由于人体的适应性调节,体表微血管大多是收缩的,所以体表的血流量自然就减少了,而脑组织的血流量相对增加了,这样,既能因体表血流量减少而有效地控制热量的向外散发,有利御寒,又能使人体因脑组织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而感到精神好,头脑清爽。

冬去春来,外界气温回升很快,敏感的皮肤就会因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通过反射性调节,使肌肉松驰,皮肤微血管大量开放,从而产生了血液的重新分配,造成体表血流量的大量增加,而脑组织的血流量相对减少。

同时,春天人体代谢加强,需氧量增加,这就使脑组织的供氧量因血流量减少而显得更加不足了。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试题:茱萸是一种小灌木,味道极香,结合上下文古诗可知,茱萸可用繁殖。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9章第3节。

答案:扦插(无性)
6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试题:落红是植物的,它为什么能化作春泥?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8章第1节答案:花花凋落后,被土壤中的腐生性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