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轨道交通3,5号线园区段线位互换的探讨

苏州轨道交通3,5号线园区段线位互换的探讨

苏州轨道交通 3,5 号线园区段线位互换的探讨
席 均1 ,孙元广2
( 1.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4; 2.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
摘要: 首先回顾了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发展历程,并对 2020 年规划线网方案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 3,7 号线线位调整的
等相关问题。2013 年 3 月,轨道交通 3 号线工可评估 专家组提出了“建议从网络层面进一步研究娄葑镇段 3,5,7 号线合理布局,优化换乘方案”的意见[7]。
结合专家意见,研究后提出 3,7 号线娄葑段线位 调整方案。3 号线娄葑段由通园路调整至星港街,7 号 线由文萃路调整至通园路,如图 6 所示。
XI Jun1 ,SUN Yuanguang2
( 1. Suzhou Rail Transit Group Limited Company,Suzhou 215004,Jiangsu,China; 2. Guangzhou Metro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510010,Guangdong,China)
( a)
图 4 2020 年线网规划图( 2013 年版) Fig. 4 2020 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 ( 2013 version)
图 5 园区娄葑镇段局部线网图 Fig. 5 Local network plan in Industrial Park
2. 2 3,7 号线线位方案调整 2012 年 8 月,在线网规划修编成果咨询过程中,
2) 客流效益方面。3,7 号线客流覆盖面小,3,7 号线间距只有 400 m,7 号线与西侧的苏嘉杭高速路间 距不足 300 m,客流效益较差。
3) 工程实施方面。7 号线经过的文萃路和宏业路 规划道路红线仅有 22 m,车站实施条件较差; 娄葑段范 围内存在 3 处 90°的转角( 3 号线 2 处,5 号线 1 处) 的小 曲线半径,工程实施难度大,也不利于今后的运营。
1 苏州线网规划回顾
2002 年,苏州市组织编制了《苏州市轨道交通线 网研究与规划》,于 2003 年市政府批复,并以此轨道交 通线网为依据,进行了第一、二轮建设规划的编制。本 轮线网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4 条线路,其中 1 号 线 于 2012 年 4 月 28 日通车试运营,2 号线、4 号线 ( 含支 线) 正在建设中,3 号线为 U 型线,已完成工可评估,正 处于设计阶段。2003 年版本的线网规划图及各线走 向如图 1[2 - 3]所示。
2 线网规划方案分析
2. 1 规划线网分析 规划 2020 年线网继承了原 3 号线的方案,满足了
3 号线工程报批和建设需要。由于原线网为 4 条线, 现增加至 7 条线,从全线网角度以及新增的 5,7 号线 来看,线网方案在以下几方面有改进的可能。
50
隧道建设
第 34 卷
1) 线网功能方面。金鸡湖大道是现状东西向的 客流走廊,星港街是南北向的客流走廊。轨道交通线 路的布设 宜 同 客 流 走 向 一 致,以 方 便 乘 客 减 少 换 乘。 线网规划方案中 3,5 号线需要换乘,没有形成东西的 直通线路。
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线位调整和局部互换已有 先例,比较典型的是广州地铁 2,8 号线拆解[1],即将 2 号线与 8 号线进行了部分线位互换。本文针对苏州轨 道交通 3,5 号线的线位选择,对苏州市 2020 年规划线 网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了 3,7 号线线位局部调
整方案,在此基础上对 3,5 号线在园区段线位互换方 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客流测试对比,为 3,5 号线的线 位选择提供参考。
3,7 号线线位调整解决了线网局部的站点覆盖面 积小、覆盖范围重合问题,但 3,5 号线无法换乘,东西 向无直达线路。因此,结合线网功能及各线沿线规划 和工程实施条件,经深入研究,在 3,7 号线线位调整的 基础上,提出 3,5 号线园区段线位互换的优化方案。 3. 1 方案介绍
将 3 号线星港街站以东线路与 5 号线星港街站以北 线路进行换位,形成新的 3 号线和新的 5 号线。线位互换 方案及换位后形成的 2020 年线网优化方案见图 7[8]。
第1 期
席 均,等 : 苏州轨道交通 3、5 号线园区段线位互换的探讨
51
造价高,通园路和星港街规划为城市主干道,规划红线 40 m 宽,可实施性强,且利于公交接驳。
但该方案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东西向无直通线路, 并且 3,5 号线在娄葑段无法设置换乘条件,此外 3,5 号线小曲线半径仍存在。
3 3,5 号线线位互换方案
0 引言
轨道交通线位选择的目的是为工程建设提供符合 规划、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同时有利于运营的线路,是 一项系统工程,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和后期的 运营。线位的选择应首先符合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总体 规划,同时结合大型公共设施、成熟社区、客流集散地 等,沿着主 客 流 方 向 布 置,以 获 得 较 好 的 客 流 吸 引 效 果,此外,还需结合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保护建筑、地 下空间、高层建筑等,确定具体的线位,保证工程有较 好的可实施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重大项目的建设,苏州现状 城市交通呈现明显的东西主轴及南北次轴,东西向的主 轴覆盖高新区、姑苏区( 古城) 和工业园区等。其中,苏
收稿日期: 2013 - 07 - 13; 修回日期: 2013 - 11 - 20 作者简介: 席均( 1986—) ,男,江苏苏州人,2012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助理工程师,现从事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工作。
3,5 号线换位后,3 号线为线网的 U 型线路,是线 网的重要联络线和换乘线,连接高新区、吴中区、工业 园区 3 区中心,同时也是湖西 CBD 客流的重要集散线 路。5 号线为线网的东西向骨干线,连接吴中区、高新 区、古城和工业园区,可缓解古城交通,加强湖东、湖西 的联系,缓解 1 号线运能不足。根据客流预测,远期 3,5 号 线 预 测 高 峰 小 时 单 向 最 高 断 面 在 ( 3 ~ 3. 5 ) 万人 / h,2 条线路均采用 6 辆编组的 B 型车,与原 3 号 线系统规模和建设标准一致。 3. 2 优化后的主要效果
专家提出线网结构可以进行优化,比如 3,5 号线组合
( b)
图 6 3,7 号线线位调整方案示意图 Fig. 6 Position adjusting of line 3 and line 7
3,7 号线线位调整的主要优点如下: 1) 3,7 号线相距约 1 km,线网密度适中,服务范围 增加 84 万 m2 ( 37% ) ,服务出行人口及覆盖就业岗位 可增加约 20% 。 2) 7 号线由文萃路调整至通园路后,7 号线距苏 嘉杭高速路由原不足 300 m 调整为约 600 m。 3) 3 号线能较好地服务于星港街、黄天荡河两侧 多个建成社区居民出行。7 号线走行于通园路,也能 较好地服务于娄葑镇中心。 4) 文萃路规划道路红线 22 m 宽,工程实施困难
中图分类号: U 455
文献标志码: A
Hale Waihona Puke 文章编号: 1672 - 741X( 2014) 01 - 0048 - 05
Analysis on Transposition of Line 3 and Line 5 of Suzhou Urban Rail Transit in the Industrial Park
2020 年 线 网 规 划 3 号 线 长 43. 7 km,5 号 线 长 42 km; 园区段线位互换后形成新的 3、5 号线,新 3 号线 长 44. 6 km,新 5 号线长 44 km,换位前后的 2 条线路的 长度基本一致。其中,新 3 号线由原 3 号线西段 28. 5 km 及原 5 号线东段 16. 1 km 组成; 新 5 号线由原 3 号线 东段 17. 9 km 及原 5 号线西段 26. 1 km 组成。换位后 的线网及 3,5 号线线路示意图如图 8 所示。优化后的 容流效益和换乘客流量如表 1 和表 2 所示。
( a) 现状组团客流
( a) 园区现状公交走廊
Fig. 2
( b) 交通轴线示意图
图 2 园区现状公交走廊及交通轴线示意图 Current transit corridor and traffic axis in Industrial Park
( b) 规划空间结构图
图 3 现状组团客流与规划空间结构图 Fig. 3 Current passenger flow and planning space structure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process of the planning of Suzhou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are made on the 2020 planning network. After local optimization of line 3 and line 7 and by transposing line 3 and line 5 in the Industrial Park,a new plan of line 3 and line 5 is proposed. The analysis on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passenger flow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new plan has better network function. The new line 3 combined with line 8 can act as a loop line. Key words: Suzhou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optimization; line transposition; combined loop line; passenger flow benefi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