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与说话(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听话与说话的重要性,掌握听说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话与说话的能力;
3.发展性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体味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听话说话的基本原则
2.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说话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回敬贵族小姐
俄国诗人普希金成名之前,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
他邀请一个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年轻的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没有生气,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
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
”说完,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
在一次残疾人会上,民政局副局长很激动地说:“我看见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真让人高兴。
我想,在座的平时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保持头脑清醒。
千万不能不思进取,让头脑残疾。
一个人没了智慧,还有什么用啊,这时,一位残疾人气愤离场。
问:这位残疾人为何气愤离场?
听众已是身体残疾,作为民政局副局长又说大家头脑不能再残疾,此时此地说这种话太伤人心。
所以,有的残疾人就听不下去而离场。
二、听话
听话和说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将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阅读教材,找出听话的基本原则,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
分项练习、强化训练
1.听完整:
(讲述故事《我还要回来》)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恩…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
现场的观众大笑,也认为这个孩子是个自作聪明,不顾别人的家伙。
分组讨论孩子的行为,自由发挥!
讲完故事,重新认识孩子。
这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是真实不虚的。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个环节不设置统一答案,对孩子的行为老师不做评论,待故事讲完后,引导学生要注意听话要完整,同时明白孩子原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2.听明白:
第一步展示句子
A、小吃店关门了(是打烊了或彻底不营业了)
B、你不要给我戴帽子(是戴真正的帽子或恭维)
C、连老王都打了(老王被打了或参与打架了)
D、学生家长都来了(一起来了或家长来了)
第二步讨论问题在哪里;
第三步设置相应的场景消除歧义。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听的时候要认真,听清楚、听明白。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明白听话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去理解。
)
3.听深入:
①“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
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
空气从这找个男人中的鼻孔里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比皮肉相碰还要坏。
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在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带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
头露面。
”——鲁迅
讨论:鲁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目的是什么,并列出这段话的逻辑提纲。
参考:嘲笑持“男女不能接触”观点的人;先驳斥“男女不能同泳”观点的荒谬,然后进行推论,举出人呼吸的例子,竟然要带防毒面具才能够解决,从而更加说明持此观点人的愚昧与无知。
(本环节一方面要学生掌握听话要听的尽量深入,听出弦外之意,言外之意。
同时了解鲁迅语言的犀利、幽默、深刻。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
②你能理解这几个句子的言外之意吗?
美容院:请不要向从本院出来的女士调情,她或许就是你的外祖母。
西门子公司: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都闲得无聊。
汽车:它惟一的缺点是每小时跑100 公里时,你仍听得见在后座的丈母娘唠叨的每一个字眼。
③《沙家浜》视频欣赏
三、说话:
刘勰:“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举出实例吗?
参考:苏秦、张仪
结论: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
口才训练
(1)当众讲话勇气训练:设想自己此时倒退了若干年,正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请你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一段故事。
要求:这个故事必须是6岁以下儿童能听懂、喜欢听的。
不要以大人给小孩讲故事的口气讲,而要用小孩给小孩讲故事的口吻讲,切记此刻你不是成年人而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
所有训练者都要以儿童心理去接受和评判这段故事。
(2)语言连贯性训练:
请看下面三句话,你认为它们能连贯起来吗?请选让你满意的中转句。
①从斯塔尔教授那里,你能学到很多东西
②他的学生都对他的课如痴如醉。
③所以斯塔尔是个好教授。
中转句:
A.学生的评价,是授课质量的指示器。
B.因为斯塔尔是个好教授。
C.学到很多超出书本以外的、鲜活的知识。
D.因为斯塔尔教授是个很严谨的老师。
参考答案:
①-C-②-A-③
(3)语言得体性训练:
三个儿子
老父亲要归天了,神父刚刚来过,三个儿子站在门外等待最后的告别。
大儿子是一个木匠,二儿子是一个泥瓦匠,老三不过是一个刚学着写诗的毛头小伙子。
大儿子先闯进来,对病榻上的老父亲说:
“爸,你不要伤心了,我用刨子把你的棺材刨得晶晶亮了,牧师的葬礼都不会比您的更神气。
”
“滚出去!”老父亲说。
二儿子走进来,对老父亲说:
“爸,我已经尽我的力为您做好了墓室,使用了最好的青条石,教皇的墓穴都不会比您的更牢固。
”
“滚出去!”老父亲说。
三儿子悄悄走进来,对老父亲说:
“……”
老父亲笑了,他把遗产留给了老三。
抢答:如果你是三儿子,你会怎么讲?
参考:
“爸,我不能像大哥二哥那样替你做什么,我会在教堂里,用心为您唱一支歌的。
”
(4)语言的应变性训练:
游戏:找一名同学老师提问:
老师:你打过群架吗?
同学:没有
老师:你吸过毒吗?
同学:没有
老师:你掏人钱包时,被抓过吗?
同学:……
抢答:……
分析参考:这问题属于狡诈提问,不管你回答是或否,都会落入圈套。
例:古希腊的一个诡辩学者向一名叫梅内德谟的哲学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已经停止打你的父亲了”。
答案分析:梅内德谟回答道:“我不存在是否已经停止打我父亲的问题,因为无论过去和现在,我都没有打过我的父亲。
”这样,便使对方计划落了空。
小结:舌头、电脑、原子弹,被美国人称作20世纪成功的三大武器。
今天我们通过大量的可操作性训练和例子让大家体会了听说的重要性,听和说的一般性技巧,相信大家已经有所认识了。
作为一名职校生我们在学历等硬件上不占优势,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沟通、口才等软实力上提升自己吧。
历史的时针已指向21世纪:21世纪被人称作亚洲的世纪,中国龙不再沉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你们这一代的光荣使命!作业:
(1)请问下列称呼语有问题吗?如果有同学们可以改正它们吗?在生活当中你还听到过哪些不得体的称谓,搜集一下,并在周围的同学朋友家人当中加以纠正。
A.那个女的 B.老头 C.你们公司 D.我府上
E.你爸 F.落后同学 G.瞎子
(强化语言的得体性的训练,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加以延伸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把课堂中说的能力延伸到课外,设计具体的场景,练习推销语言。
)
(2)推销员小张在推销一中新型电暖气的时候,大谈过去没有它人们多不方便,现在买回去正好使用,可是最后顾客还是没有买。
请看下面这段对话,分析不当之处。
推销员:您看,过去没有这种电暖气,浴室、卫生间一到冬天就冷的要命,现在买回去,特别实用,您考虑一下。
顾客:是不是太费电?
推销员:不费电,只有几百瓦,热量特高,你现在买回去试一下就行。
顾客:过去没这个也过来了,再说又这么贵,算了吧。
参考:
推销员:您看,这种电暖气是新产品,装在卫生间或厨房里,马上就不会那么冷了。
顾客:是不是费电太多?
推销员:三四百瓦吧,和录音机差不多,可能还不如录音机费电,因为您就冬天用嘛!
顾客:那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