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患儿,8个月。

素来体弱,泄泻2天,大便日行20余次,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时而烦闹,皮肤干燥,図门凹陷,啼哭无泪,小便量少,舌红少津。

其治法是(B )
B,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2.患儿,9个月。

泄泻3个月,身体日渐消瘦,现仍泻下不止,日行7〜8次,精神萎靡,哭声微弱,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细微欲绝。

其证候是(E )
E,阴竭阳脱
3. 小儿断奶的适当年龄是(A )
A,10-12 个月
4.患儿,6岁。

发热咳嗽5天。

证见发热,悪寒,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首选方(D )
D华盖散
5.患儿,9岁。

发热咳嗽2天。

证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而黄,口渴咽红,舌质红,胎薄白,脉浮数,其制法是(B)
B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6.患儿,6岁。

体重11kg,近3月来食欲不振,食而乏味,多食则胸腕痞闷,暧气泛恶,精神如常,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腻。

其病机为(D )
D,脾失健运
7.患儿,2岁。

体重11kg,自入秋以来食欲不振,食而不化,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

最可能诊断是(A )
A,厌食
8.患儿,5岁。

3月前曾患肺炎,病愈后一直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稀薄, 夹有不消化食物,形体较瘦,乏力肢倦,舌质淡,苔薄白。

治疗应首选(C )
C异功散
9.患儿,3岁。

性痉咳1月余,经治痉咳次数减少,咳嗽声低,痰少而稀,手足欠温,神疲乏力,自汗,食少而稀,大便濾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其选方是(D )
D人参五味子汤
10.患儿,10个月。

暑天后体温渐高,发热持续,气温越高,体温越高,皮肤灼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引饮,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浬一,精神烦躁,纳呆食少,舌质红,苔薄黄,指纹色紫。

其证候是(C )
C夏季热,暑伤肺胃证
(二)、选择题B型
11.睡中遗尿,一夜数次,醒后方觉,面色眺白,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其证候是(B )
B肾气不足
12.睡中遗尿,日间尿频,平素易感冒,少气懒言,大便澹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

其证候是(B )
B重证
13.紫瘢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斑颜色较淡者,其证候属(C )
C.虚证
14.紫瘢除皮肤见瘀斑、瘀点外,伴有尿血、便血、颅内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气随血脱者,其证候属(c )
C.虚证
(三)、选择题X型
15.以下关于初生哺乳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CDE )
A,鼓励母乳喂养
B,生后1天始喂
C,按其所需喂给
D,母乳不足可补授适量糖水
E,坚持哺乳尽量不用代乳法
16.反复呼吸道感染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证可见到下列哪些症状(ABCDE )
A,反复感冒
B,自汗盗汗
C,五心烦热
D,立迟齿迟
E,鸡胸龟背
17.急惊风的成因王要包括(ACE )
A,外感时邪
B,阴液亏虚
C,内蕴湿热
D,气血不足
E,暴受惊恐
18.慢惊风的病位主要责之于(BCE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二、填空题
17.*婴儿的喂养方法可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三种,其中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18.*足月儿胎黄间接胆红素超过307. 8μmol/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19.*五软是扌旨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五迟是扌旨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

20.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轻证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化湿;重证宜分清湿重、热重;偏湿盛者治以利湿化湿为主,偏热重者以寒凉清热解毒为主,但要注意中病即止。

三、简答题
21.简述哮喘的治疗原则。

哮喘的治疗原则:当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別辨证论治。

发作其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肝热夹杂而随证施治。

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

哮喘属于顽疾,除口服药外,可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
30.简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原因P121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因素。

四、问答题
31.怎样从临床症状上区别胎黄的湿热郁蒸证和寒湿阴滞证? P240
湿热郁蒸证和寒湿阴滞证的鉴別可以从黄疸的色泽及全身征象来区分。

湿热郁蒸证的特征是湿热壅盛,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寒湿阴滞证虚寒之象明显,见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濾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32.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P55
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是(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症状,或有轻度发紺。

(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紫紺,或高热不退。

(3)新生儿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表现。

(4)肺部听诊可闻及较为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常伴干罗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5) 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高或降低,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阴影(6)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有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病原学检查,可做病毒分离及相应的细菌检测,以作病原学诊断。

33.*如何鉴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与多发性抽搐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

多发性抽搐症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常见头部、躯干、上下肢小抽动,并有喉部发出奇特鸣叫声,或有骂人语言。

34.治疗遗尿时,那些证候应固涩小便?什么证候应清利小便?并试述其原因。

小儿遗尿的肾气不足证、肺脾气虚证属于虚证,均可在补虚扶正的基础上加用固涩小便法。

因为,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致膀胱闭藏失职,应用固涩药可助膀胱闭藏之功;肺脾气虚证,因脾虚不能制水,肺虚治节不行,均是上虚不能制下,且两者性质属虚而无实邪,用固涩药可以助脾肺固摄之力。

治疗肝经湿热证,就不能用固涩法,因其遗尿性质属实,由湿热之邪内迫膀胱,膀胱失约所致,用固涩药只能使湿热内蕴难解,闭门留寇,加重邪气对膀胱的迫注,故不能用固涩之法,而应用泻肝清热利湿之法。

35.试述猩红热毒炽气营证的证候、治法、主方及常用药。

证侯: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从颈、胸开始近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红起刺,3-4天后扑面而来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壮如草莓, 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凉营清气汤加减
常用药:水牛角、赤芍、丹皮、生石膏、黄连、黄苓、连翘、板蓝根、生地、石斛、玄参、芦根等。

36.对于小儿紫瘢的诊治,如何辩证和辨病相结合?
小儿紫瘢的诊治,宜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紫瘢砸儿童多见于过敏性紫瘢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过敏性紫瘢早期多有风热表证,辩证为风热伤络;病情进一步发展,邪热由表入里,入营入血,迫血妄行,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密集,甚则融合成片,色深紫红,或见朝血、便血,辩证多为血热妄行。

若伴有关节肿痛,舌红苔黄腻,为夹有湿热痹阻,可加用四秒丸;若伴有腹痛、呕血、便血,为热伤胃络,可用清胃散加减;若有肾脏受损,见肉眼或
镜下血尿、蛋白尿,为肾阴号损,血热稽留,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急性型多为血热妄行;慢性型多为气不摄血或阴虚火旺。

大黄、仙鹤草、羊蹄根、花生衣等具有一定的升高血小板的作用,可在辩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选用。

五、病例题
37.患儿,3个月。

近日来夜寐不安,闻声易惊,汗出浸衣,发稀枕秃,枕骨软化,接之如〃乒乓球〃状;血钙正常,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略高,舌淡,苔白,脉软。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西医疾病、中医证候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西医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屮医证候诊断:肺脾气虚证。

病机分析:患儿,3个月。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不足,卫外不固,营卫失调则多汗;心气不足,脾虚失抑则夜寐不安,闻声易惊。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

处方:黄芷10g,党参6g,白术6g,茯苓6g,五味子3g,酸枣仁3g,锻牡蛎
(先煎)10g,陈皮3g,神曲5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