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复习重点

教育学复习重点

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一乐的教育家是 B. 孟子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C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我国要有步骤地实行B .九年义务教育“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 C .赞可夫教学论的观点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政治课和各科教学当学生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并相应地产生道德体验时,就会变为 C. 道德情感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结合,就成了 C. 道德信念“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B .马卡连柯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_______ ,孟子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A. 榜样B. 修养C. 陶冶D. 实际锻炼1.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 个体的活动是其得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错误:在我国,基础教育属于义务教育。

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部分。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作者是B .赫尔巴特提出著名的“从做中学”观点的教育家是 D .杜威苏联在1939 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主编的《教育学》,这本教育学对苏联和我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 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A. 布卢姆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D. 主动能动性德国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1922 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通称“六三三制”。

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C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理解教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A. 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斗争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B .自我教育能力错误:4.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9.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B. 《学记》《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D. 杜威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______ 为代表。

A. 英国着眼于训练学生的心理官能,偏重发展智力的教学理论是 B. 形式教育论儿童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 D .杜威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 C .赫尔巴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C. 能动的道德活动学生自发形成和组织起来的群体叫 B. 非正式群体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育家 A .夸美纽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著作是 C .《论演说家的培养》《爱弥儿》的作者是 C. 卢梭我国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 B. 孟子“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是 A. 梅伊曼《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于 C.1986 年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B .德国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C. 实质教育论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C. 道德信念我国新课程改革于________ 年在全国38 个实验区启动。

C .200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 、《论语》1776 年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C 、康德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B 、斯宾塞“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C 、杜威“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梅伊曼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 A 、“六艺”提出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 B 、布鲁纳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B 、心理起源说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 C 、德国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各种官能,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无足轻重的教育理论是 A 、形式教育论________ 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D 、2005萌芽于16 世纪,兴起于17 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班级授课制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科学取向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A .音乐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D .自然适应性原则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不包括...A. “从做中学”B. “生活即教育”C. “学校即社会”D. “教育即生长”“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D. 政治在我国新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为主。

A. 综合课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的中国近代学制是 B .癸卯学制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对“愤”的解释是A .“达其辞”B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 .“开其意”D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A .道尔顿制德育过程中“犯错不自觉”的矛盾属于A .认识性质的矛盾B .能力性质的矛盾C .思想性质的矛盾D .其他性质的矛盾“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A .教育无目的论 B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 .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1. 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 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合格考试的教学评价是目标参照性评价。

()9. 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是活动课程论的特点之一。

2.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著作是 D. 《普通教育学》3.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这句名言出自A .卢梭4.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主张有 A .教育性教学6. 朗格朗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是 B. 终身教育9 .以研究教学与发展而闻名的学者是 A .赞科夫2. 被誉为发现儿童的第一人的是A .卢梭3. 认为“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的教育家是B. 赫尔巴特4. 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学者是 B. 斯宾塞5. 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的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是 A .昆体良7 .下列属于布鲁纳的著作是 A .《教育过程》8. 2001 年前称为“教学大纲”的东西在课程改革后被称为B. 课程标准1. 下列各项中,属于夸美纽斯的贡献的是A .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 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C .第一个发现了儿童 D. 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2. 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学著作是A .《论语》 B. 《大学》C .《中庸》 D. 《学记》3. 杜威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是A .实用主义教育 B. 自然主义教育C .形式主义教育 C. 传统教育4. “朝为农舍郞,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教育的A .社会流动功能 B. 社会变迁功能C .文化功能 D. 经济功能5. 认为“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即主张教育性教学的学者是A .杜威 B. 赫尔巴特C .凯洛夫 D. 卢梭7. 测验结果所能达到的测验目的的程度被称为B. 效度9. 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学者是 B. 斯宾塞10. 以下学者中,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是 D. 卢梭17. 按照杜威的观点,如果我们周围的事物对于我们不产生任何影响,那么它就不能称为我们的环境。

德育工作化实质上是淡化了德育。

26. 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特点及利弊。

答案要点:(1)从价值取向上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注重未来;而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把握当下。

(2)从内容构成上看,学科课程是有目的、有系统的学科知识构成;而活动课程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系统构成。

(3)从育人途径上看,学科课程力图发掘教材的内在伦理与智力价值;而活动课程试图通过活动改组和改造经验。

(4)从课程生成方式上看,学科课程以预设为主;活动课程以生成为主。

(5 )从利弊上看,学科课程具有系统、高效的特点,但对于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激发不路,易脱离生活。

活动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但缺乏系统性。

27. 简述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特点及各自的优劣。

答案要点:第一,传授/ 接受法从系统知识入手,侧重于传授和接受知识;问题/ 探究法从问题情境入手,侧重于学生发现和建构知识。

第二,传授/ 接受法的优势在于教师主导作用易发挥,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授相对多的系统知识;其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主动性易受忽视,易于脱离生活,学生动力可能不足。

第三,问题/ 探究法的优势在于学生的主体性易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不足之处在于,如果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得到正确发挥的话,学生的探究易于自发盲目。

同时,探究所费的时间相对较多,工作量大,所获得的知识不太系统。

29 .请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德育内容的层次划分及对于学校德育的启示。

(1 )德育内容的三个层次——“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2 )启示:——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运用于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的不同功能的结合层次越高,激励功能越强,指导与约束功能越弱;层次越低,指导和约束功能越强,激励功能越弱。

——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的不同教育形式“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倡议“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道德指令试结合实际,论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意义及运用中的基本要求。

第一,意义:一是由科学知识本身的严密系统性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学生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第二,基本要求:一是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二是将系统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三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难点;四是由浅入深。

第三,结合实际(可渗透在上面几点中)。

3. 在德育中如何运用榜样的方法?( 1 )选好学习的榜样;( 2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谈话法(问答法)或讨论法( 3 分)( 1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 )要善问;( 3 )要善于启发诱导;( 4 )要做好归纳、小结。

讨论法的要求:问题有吸引力,在讨论中启发,做好小结。

四、简答题:(每题8 分,共24 分)1.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发扬教学民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