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课本P59-63,图册P21-23)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4. 水循环地理意义①使_________得以大规模运动,塑造了多种__________;②使得________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③使得水资源成为___________资源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____________。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________,是指大洋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_______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以____________为中心。
北半球呈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为中心,呈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寒流起到_______、_______作用。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规模较大的海域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
(3)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海域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________。
(4)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速度则。
[课中学习]探究点一水循环【探究材料】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材料二“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材料三“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圆道》)。
1.黄河之水真的“天上来”且“奔流到海不复回”吗?请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软流层④大气圈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材料三这段文字涉及的主要地理事象是()①西风环流②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水资源的更新A.①②B.③④C.②④ D .①④【考例探究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
图中b1、b2、b3水量最大的是________。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________环节。
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探究点二洋流【探究1——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在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上,经常遇到有关洋流流向及对其热力性质判断的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主有: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图中甲为半球,理由是;图中乙为半球,理由是;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则该洋流为;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则该洋流为。
读图:请将下图洋流所在半球和性质写出。
半球流半球流半球流半球流规律总结:(请你来总结等温线的弯曲和洋流流向的规律)【探究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1)洋流模式:在下图中左图画出全球风带模式,右图中画出全球洋流模式。
例 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中,A 、B 、C 、D 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大洋环流。
读图解答:(1)环流 、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环流 、 流经大陆西岸时应为寒流。
(3)假如该图为大西洋,环流B 的西部洋流名称是 ;环流C 的南部洋流名称为 。
【探究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下图,利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回答:(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0C 以下。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在图中,用“⑧”表示纽芬兰渔场。
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 、B 两条不同的路线。
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 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 路线却只用了20天,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
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5)泰坦尼克号首航没有进入北极海区,使该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岛海域的?[课后练习]1、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水循环施加重要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A .蒸发B .降水C .水汽输送D .地表径流2、下列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B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C .南半球副热带海区D .冬季北印度洋海区3、(1)在右图中用箭头标注洋流的运动方向。
(2)从成因上讲,直接由风带形成的洋流有 ;从性质来讲,属于寒流的有 。
(填代号)(3)图中A 、B 两地可能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原因是: 。
(4)图中②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5)如果该图是太平洋海区,则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名称是:② ④4、读下图回答(1)在图中画出太平洋的大洋洋流图示。
(2)1月份,A 处沿海气温比B 处沿海气温 ;原因是: 。
(3)图中甲处是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 ,乙处是秘鲁渔场,其成因是: 。
(4)图中乙丙两处沿海荒漠环境形成的原因是: 。
(5) (填洋流名称)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5、读上图回答2011年7月,一艘货轮从埃及首都开罗出发,经过红海,印度洋到达中国上海,经过数日休整后,这艘货轮又从上海出发到最终目的地---南美洲西海岸秘鲁首都利马。
据此回答:(1)该货轮在印度洋航行时是 (“顺”或“逆”)风, (“顺”或“逆”)水。
(2)从上海到利马航行过程中,该货轮先 (“顺”或“逆”)水,后 (“顺”或“逆”)水而行,最终到达利马。
(3)航行途中,船员们看到C 处发生石油泄漏事件,那么在图中D 、E 、F 三处海域可能被污染最严重的是 ,原因是: 。
CDEF 利马罗马 上海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空间位置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形态_和物理__状态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_太阳能_及_地球重力__的作用下,水在_陆地_、海洋和_大气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A_蒸发___,B_水汽输送_,C_降水_,D_地表径流__,E_下渗__,F_地下径流__。
4. 水循环地理意义①使_地表物质_得以大规模运动,塑造了多种_地表形态_;②使得_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的_转化交换_;③使得水资源成为_可再生_资源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_、人工增雨及_跨流域引水_。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海流__,是指大洋_表层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_稳定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
北半球呈顺时针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_逆时针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_逆时针_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_增温__、增湿作用;寒流起到_降温_、_减湿作用。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规模较大的海域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
(3)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海域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_。
(4)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则慢。
[课中学习]探究点一水循环【探究材料】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材料二“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材料三“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圆道》)。
1.黄河之水真的“天上来”且“奔流到海不复回”吗?请说明理由。
黄河源头在巴颜喀拉山,这里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来自冰雪融水,但是冰雪是大气降水的结果;而巴颜喀拉山的降水有一部分来自海洋的蒸发的水气输送来的;由于地势的原因,黄河水最终向东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入海洋。
2.据材料二,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B)①水圈②岩石圈③软流层④大气圈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材料三这段文字涉及的主要地理事象是( C)①西风环流②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水资源的更新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①④4.分析水循环形成的内因和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