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及报告规范..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及报告规范..


1 总则
• 事故分级 • 食品安全事故共分四级
▫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食品安全事故分级、响应标准
事故 分级 评估指标 应急响 应 启动级别
Ⅰ级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省份或国(境)外(含港澳台地 区),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评估认为事故危害 特别严重的; (2)国务院认定的其他Ⅰ级食品安全事故。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地市,造成或经评估认为可能造 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 (2)发现在我国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造 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并有扩散趋势的; (3)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或出现10人以上死亡的; (4)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Ⅱ级食品安全事故。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县(市),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 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 (3)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Ⅲ级食品安全事故 (1)存在健康损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99人以下,且未出现死亡病 例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事故信息来源 •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与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 • (2)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 • (3)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结果; • (4)经核实的公众举报信息; • (5)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信息; • (6)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其他国家和地区 通报我国信息。
江苏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责任报告单位 (1)有关单位,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单位、与卫生保健工 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教育机构等。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卫生行政部门。 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负责人及公民。 报告时限和程序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食物中毒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 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 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并指定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向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 行政部门。
2.3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 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政府认定的其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2.4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 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病例的; (3)县级政府认定的其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 含本数。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及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定义
•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 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 危害的事故。
相关应急预案及技术指南
• • • • •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1.10.5) 食品安全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2011.11.24) 食品安全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6.7) 江苏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江苏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 较大食物中毒事件(Ⅲ级):
• 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Ⅳ级):
• 对影响特别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 国务院批准后可确定为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级)
食品安全事故及食物中毒的报告
• 按照《江苏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国 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第 37 号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务院2011年10月5日 修订,14日发布)规定,尽早尽快向上级业务机构和同级 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 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 4.1 监测预警 4.2 事故报告 4.3 事故评估 5 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 5.2 应急处置措施 5.3 检测分析评估 5.4 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5.5 信息发布 6 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置 6.2 奖惩 6.3 总结 7 附则 7.1 预案管理与更新 7.2 演习演练 7.3 预案实施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事故分级 1.4 适用范围 1.5 事故处置原则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机制启动 2.2 指挥部设置 2.3 指挥部职责 2.4 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2.5 成员单位职责 2.6 工作组设置及职责 2.7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3 应急保障 3.1 信息保障 3.2 医疗保障 3.3 人员及技术保障 3.4 物资与经费保障 3.5 社会动员保障 3.6 宣教培训
报告主体和时限
• (4)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及个人 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情况,应当及时向县级卫生行 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或举报。 • (5)有关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接到食品安 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应当立即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和其他有关部门,经初步核实后,要继续收集相关信 息,并及时将有关情况进一步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 有关监管部门通报。 • (6)经初步核实为食品安全事故且需要启动应急响 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及上 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必要时,可直接向卫 生部报告。
江苏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 医疗救治机构 • 各级医疗救治机构负责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 的医疗救治和报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食物 中毒事件记录档案;配备必要的抗菌、解毒药品和抢 救设备;一旦接诊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应 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技术力量,全力以赴救治病人, 尽可能减小食物中毒事件造成的损失;应当保留好病 人的吐泻物、血、尿和剩余食物等临床标本,协助做 好食物中毒的病因诊断。
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 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江苏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 (1)分别负责本辖区较大、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的卫生学 调查、取证、控制和查处工作,及时将食物中毒事件进展 及处理情况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建立和培训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专业 队伍和人员。 (3)做好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设备储备,并使其处于良 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 (4)定期进行食物中毒事件汇总分析,撰写本市、县 (市、区)年、季度食物中毒事件分析报告,并报送卫生 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Ⅰ级响 应
国家级
Ⅱ级
Ⅱ级响 应
省(区、 市)级
Ⅲ级
Ⅲ级响 应
市(地) 级
Ⅳ级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Ⅳ级食品安全事故。
必要时 启动 Ⅳ级响 应
县(区、 市)级
江苏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1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事故危害范围跨越省级行政辖区,并有进一步扩散 趋势的; (2)超出我省处置范围的; (3)需要报请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负责处置的。 2.2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 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5)在全省性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造成伤 害人数50人以上的; (6)省级政府认定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报告内容
食品生产经营者、医疗、技术机构和社会团体、 个人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疑似食 品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当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 点和人数等基本情况。 有关监管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当包 括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危害程度、伤亡 人数、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报告单 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已采取措施、事故简 要经过等内容; 并随时通报或者补报工作进展。
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 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 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 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 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 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 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江苏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报告内容 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 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食物中毒单位、地点、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 床症状、可疑中毒食物、危害范围、中毒原因的判定、危害范围及采取 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 报告方式 通过传真、电话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江苏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 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1)分别负责辖区内较大、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工作,迅速确定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及 危险因素,并及时将结果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 有关医疗救治机构。 • (2)具备能够胜任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专业人员, 能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 (3)建立食物中毒常规检测实验室,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病 因学检测。 • (4)开展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各部门和 公众防范食物中毒的意识。 • (5)按有关规定,对辖区内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网络直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