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早 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上建立起来的。 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 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
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演变而言的。
二、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特点
根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
第三节
西欧中世纪大学
从12世纪开始,西欧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 新的历史时期,中世纪大学的建立是这种发展的 主要标志。
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
物。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
的出现,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就每一所大学的建立而言,又各有其特殊和具体的原因。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 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Ages)。这 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 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 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中世纪大学建立以后,即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教会
和世俗封建主为了争取大学的支持,往往授予大学一定的
特权。
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并不确定,通常是
由各大学教师自定的。从13世纪起,经教皇命令和大学法
规确定,课程逐步趋于统一和稳定。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
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 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 联系。第一阶段:可获“学生学位”,在此基础上可获得 “硕士”或“博士”的学位。
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育方法: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 必备品。
2、大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大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
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
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 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从而有助于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经院哲学家在大学中的 学术探讨和争鸣,为中世纪大学摆脱狭窄的“职业”教育
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2、经院哲学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古典艺术、文化的传播
确立了理性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 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不仅是 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法和教 学方法
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论争,促进了学术的自由探讨,
三、中世纪大学与经院哲学
1、经院哲学的兴衰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派的总称,是教
父哲学的继续与发展,是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段
的产物。它产生于8~9世纪,盛行于12~13世纪。进入13
世纪后,由于种种原因,经院哲学逐渐衰落。 经院哲学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调和哲学和神学、理性 与信仰之间的矛盾。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经院哲学家 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使神学哲学化。
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
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
产物。
教育对象:“内学”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
育。“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教育内容: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行教材为《教义问 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 问答体裁写成。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
在“学生组合”中,往往按照地籍,组成“同乡会”。随
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同乡会”又相互组合,形成更大的
区域性组织。“教师组合”主要形式是“系”或“教授 会”。这是按所教学科而形成的教师组织。 中世纪大学中更为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在中世纪大学 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 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 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
的改进。787年前后,查理曼发布命令,要求教士不要忽
略文学的学习,只有虚心诚意地和不甘落后地学习,才能 更好地探索经义的奥妙。
二、骑士教育
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以下
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是骑
士。骑士教育成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训练骑士的标准是彪悍勇敢、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 贵妇。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 益和生产经营的需要,一般都组织起行会。
市民阶级的不断壮大促进了市民阶级对教育的广泛需求。
在这一时期,促使城市当局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城市
学校出现了。 与中世纪其他世俗教育机构不同,中世纪的城市学校大多 是由城市当局或行会组织负责开办和进行管理的,因此更 具有世俗教育的特点;其次,城市学校比较强调职业和技 术的培训;再次,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 要教学内容,但是其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第四,城市学 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
二、托马斯· 阿奎那的教育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4~1274)是西欧
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
作者和大学教师。托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
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统、独特的经
院主义的教育思想。
1、托马斯· 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论
和实物,知识即寓于这些符号之中。
3、托马斯· 阿奎那式的教育方法
正反论辩式
开放调和式
启发诱导式
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处附属于神学的年代,其
内核已蕴含着近代教育思想,强调理性,尊崇科学的重要成
分,为教育思想发展到尊重人性的文艺复兴时代,起到了铺 石垫路的作用。
第二节
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
在西欧中世纪,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 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了三种形式:宫廷教育、骑士教育和
城市教育。
一、宫廷教育(查理曼的教育改革)
781年,查理曼邀请英格兰教士、著名学者阿尔琴到法兰
克王国,协助改进学校,发展教育。
在原有宫廷学校的基础上,阿尔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等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在阿尔琴的管理下,法兰克 王国的同听学校在当时成为世俗教育的中心。 在改革和发展宫廷学校的同时,查理曼还致力于教会学校
教育目的就是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 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 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观概括的讲,就是感性知识观、理 性知识观、神性知识观。感性知识是对物质的实物的知识, 可分为外感性知识和内感性知识。
2、论教学
托马斯·阿奎那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的作用。在教学过程
中,必须运用符号作为媒介,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图形
– 从出生到7~8岁,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 – 7~8岁以后,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
– 14~15岁到21岁,称为“侍从教育阶段”
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除上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 是“骑士十诫”。 骑士教育旨在训练保护封建世俗利益的武夫,其内容虽也 注重培养宗教道德品质,但以养成军士征战能力为主要目 的,文化知识极为贫乏。
三、城市教育
中世纪城市与罗马早期的城市的主要区别是它不是以政
治为中心的城市,而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中世纪的城市
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中世纪城市的这种比较宽松 和自由的环境,为城市教育和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条件。 在中世纪城市的形成过程,市民阶级的形成对于城市的发
展、城市文化和城市教育的兴起,具有重要的影响。市民
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
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 称为“先生大学”。 但是,不论是“学生大学”,还是“先生大学”,执掌教 务的并不是学生和教师个人,而是由他们组成的团体。在 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教师团体和 学生团体组成的“组合”。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 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
起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
学校、大主教学校和堂区(教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
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