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物理习题

量子物理习题


N2 分子离解能的实验值是 9.902eV, 试计算N2分子的总能量。
10.试证明:只要带电粒子的总电荷等于零,则体系的偶极矩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无关。
11.设 LiH 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为

=
c1 (1s)H
+ c2
(2s) Li
实验上测定 Li-H 键长为 Re=1.5853Å,偶极矩为
μ = 1.9607 ×10−29 C ⋅ m ,
5.质量为 m 的粒子,在弹性力 − kx 作用下运动,试写出其 Schrödinger 方程。
6.写出一个被束缚在半径为 a 的圆周上运动的粒子的 Schrödinger 方程,并求其解。
7.已知在一维方势阱中运动的粒子的波函数为ψ = 2 sin⎜⎛ nπ x ⎟⎞ ,其中 a 为势阱的长度。 a ⎝a ⎠
试计算:
(a)粒子动量的平方。(b)
n
取何值时粒子在区间
⎢⎣⎡0,
1 4
a⎥⎦⎤
的几率最大。
A13.一维势箱(0,a)中的粒子的状态为 ψ (x) = ASinπ x cos2 π x ,计算:
a
a
(1)
能量的可能测量值及相应的几率;
(2)
能量的平均值;
(3)
求归一化系数 A。
A14. 作为近似,苯中的 6 个π电子可看作在边长为 0.35 nm 的正方形二维势阱中运动。试计
9.试写出 Cl 原子和 As 原子的光谱基项。
10.如果一个电子的状态不用量子数 n , l , m , ms ,来描述,而用 n , l , j , m j 四个量 子数来描述,试证明一定 n 值的状态数目仍为 2n 2 个。 11.求 pd 电子组态的光谱项。 12.如果考虑自旋-轨道耦合,下列谱项各能级分裂成几个能级: 1 D , 3 G , 6 S 。
14.验证
ψ = c1 (1 + c2r)e−ar
是氢原子 Schrödinger 方程的解,并确定 c1 , c2 , a 和能量 E 。 15.求氢原子中处于ψ 1s 状态的电子矢径 r 的平均值 r 。
16.求氢原子中处于ψ 1s 状态的电子出现在 r = 2a0 的球内的几率。 17.求氢原子中处于ψ 2 pz 状态的电子出现在θ ≤ 45D 的圆锥内的几率。
3
13.组态 p 2 和 pd 的谱项之间允许的电子跃迁有哪些? 14.谱项 2 P 的轨道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之间的可能夹角有哪些? 15.pd 组态两个电子的自旋角动量之间可能的夹角有哪些?总自旋角动量与 z 轴可能的夹角
有哪些?
16.对于给定的 l 值,求和
l
2
∑ Ylm (θ ,ϕ)
m=−l
算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对应的光吸收的波长(nm)?
A15. 试从厄米多项式性质导出谐振子波函数递推式:

n
(x)
=
1 α
⎡ ⎢ ⎣
nψ 2
n−1
+
n
+ 2

n+1
⎤ ⎥ ⎦
,
dψ n dx
=
α
⎡ ⎢

nψ 2
n−1

n
+ 2

n+1
⎤ ⎥ ⎦
A16.已知H35Cl的振动频率υ0 = 8.667 ×1013 s −1 ,试求H37Cl的振动频率。
10.试计算Li2+离子 2s 和 2 p 轨道上电子的电离能。
11.忽略电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但考虑电子的自旋状态,试确定主量子数是 n 的氢原子电
子能级的简并度。
12.在求解氢原子电子的 Schrödinger 方程时,曾忽略了万有引力的作用。质子和电子在万 有引力作用下的势能为
1
V ′ = GMμ r 其中万有引力常数 G =6.67×10-8 cm3.g-1.s-1。试计算V ′ 所引起的电子能量的修正值。 13.试比较能量算符 Hˆ 和 Hˆ + Cˆ 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其中 Cˆ 为任一常数 c 所对应的⎩⎨∞
<a ≥a

(提示: ∇ 2
=
1 r2
∂ ∂r
(r 2
∂ )+ ∂r
1 r2
试计算: (a)粒子动量的平方。
(b)
n
取何值时粒子在区间
⎢⎣⎡0,
1 4
a⎥⎦⎤
的几率最大。
8.用不确定原理和virial定理判断下列论断是否正确:中子是由相距小于 10-13 cm的质子和 电子用Coulomb力结合起来的粒子。
9.证明ψ (x) = ekx 是 Px 的本征函数,并说明 k 的取值情况。
A6. 试写出下列体系的定态薛定谔方程:(a)He原子(b)H2分子。


∧∧
A7. 设 A , B 为厄米算符,证明: (1) A+ B 是厄米的;
(2) i ⎡⎢⎣A∧ , B∧ ⎤⎦⎥ 是厄米的。
A8. 1,3—丁二烯分子长度 a≈7Å,试用测不准关系估计其基电子态能级的大小(量级)。
A9. 一维势箱中的粒子基态波函数为Ψ1= 2 / a sin(πx/a),试画出其几率密度分布图(纵坐标以
A17. 一维谐振子处于 n=1 态,求它的 (Δx)2 和 (Δpx )2
A18. 设体系处于态 Ψ = 1 (u1 + u 2 ) ,其中u1, u2是体系哈密顿算符H的归一化的本征函数,相应 2
的本征值为E1,E2 。测量处于Ψ态的体系的能量,测量出的可能值是什么?几率多大?测 量平均值是什么? A19. 写出角动量算符L2及其分量Lz的球坐标表达式,试证L2与Lz对易,有共同的本征函数。 A20. 一刚性转子转动惯量为I,它的能量的经典表达式为H=L2/2I(L为角动量)。试求对应的 量子体系在下列情况下的本征能量和波函数:(1)转子绕一固定轴转动;(2)转子绕一固 定点转动。
2/a为单位,横坐标以a为单位)。 A10. 试用一维势箱模型(6 个 π 电子)计算如下分子的电子光谱最大吸收波长(第一吸收峰)。
H3C N
H3C
H CC
H
CC HH
l =8A
CH3 N+
CH3
5
A11. 一维势箱(0,a)中的粒子处于ψ n 态。试计算 Δx, Δpx ;并验证不确定关系。
A12.已知在一维方势阱中运动的粒子的波函数为ψ = 2 sin⎜⎛ nπ x ⎟⎞ ,其中 a 为势阱的长度。 a ⎝a ⎠
A4. 已知琴弦振动的驻波条件为 n λ = a (n=1,2,…, a 为弦长)。按照“定态即驻波”的说 2
法,束缚在长度为 a 的一维势箱中的粒子(质量为 m)的定态能量取值是多少?
A5. 下列哪些函数不是品优函数,说明理由: f (x) = x2 , e −|x| ,Sin |x|, e−x2
是氦原子忽略电子间相互作用的 Schrödinger 方程的解,并求其本征值。
7.用 Clementi 和 Raimondi 给出的计算屏蔽常数的经验公式计算 He 原子的基态能量。
8.基态钇(Y)原子的可能价电子组态为
4d 15s2 或 4d 2 5s1 由光谱实验可确定其光谱基项为 2 D3 2 ,试判断它的基态是哪种电子组态。
18.求氢原子中处于ψ 321 状态的电子的角动量与 z 轴的夹角。 19.处于 l = 2 的电子,求其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的夹角。 20.比较 H 的 2s 电子、He+的 2s 电子和 He (1s1 2s1 ) 的 2s 电子能量的高低。
21.设氢原子的电子处在状态ψ = c1ψ 210 + c2ψ 211 + c3ψ 31−1 ,其中ψ ,ψ 210 ,ψ 211 ,ψ 31−1
都是归一化的。试由
c12

c
2 2

c32
的物理意义计算
①能量的平均值。
②能量是 − R 4 的几率。
③角动量的平均值。
④角动量是 2= 的几率。
⑤角动量 z 分量的平均值。
⑥角动量 z 分量是 2= 的几率。
第二章
1.1971 年曾发表过一篇论文,该论文对氢原子应用了归一化的变分函数 Ne −br2 −cr ,并说将近 似能量对参数 b 和 c 求极小值时,得到高于真实基态能量(核质量为无穷大)0.7%的能量。不
量子物理习题 (2014 年 9 月)
李俊清等,《物质结构导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 年, 第 1-3 章
第一章 1. K的电子逸出功是 2.2 eV,Ni的电子逸出功是 5.0 eV,而 1 eV=1.6×10-12 erg,波长为 4000 Å 的紫光能否引起金属 K 和 Ni 的光电效应?
做任何计算,说明为什么这个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2.如果对一维无限势阱中的粒子用归一化的尝试变分函数
2
φ
=
⎜⎛ ⎝
3 l3
⎟⎞1 ⎠
2
x,
0≤ x≤l
则发现其近似能量为零,这比真实的基态能量低。试指出错在哪里。
3.一维谐振子的 Hamilton 算符为
Ηˆ = − = 2 d 2 + 2π 2mν 2 x 2 2m dx 2
电子电荷为 e = 1.6 ×10−19 C ,试确定 c1 , c2 。
补充习题
A1. 求氢原子中 (1)电子在 n=1 轨道上运动时相应的电流值大小; (2)n=1 轨道中心处的磁场强度。
A2. 分别计算氢原子的赖曼系、巴耳末系和帕邢系中最短和最长的波长。
A3. 求氦离子 He+ 的电离能、第一和第二激发能、第一轨道半径。
若选用φ = e−bax2 作为一维谐振子的尝试变分函数,试用变分法计算其近似的基态能量。其中 b 为参数, a = νm = , m 为谐振子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