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西方写实油画作品和中国写意油画,教师问学生喜欢哪一组?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喜欢?因为“像”,引入“意象艺术”。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
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
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
《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
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
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
这与《蒙娜丽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
《蒙娜丽莎》是具象作品,严谨的技法、柔美的画面,
写实的人物。
《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用笔大胆、奔放、狂野,色彩绚丽。
展现给观众视觉的
冲ft和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
并运用PPT 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
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导入本节课的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4,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二)预习展示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意象艺术?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说“意念之象”是艺术家所感到的或想象的要表达的事物。
和“实像”是相对而言的。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
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2、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让学生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艺术家的感觉和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
课件媒体展示《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
《内战的预感》局部很真实,它属不属于意象?这样的置换组合的形象我们还能说出哪些?这幅画
表达了主观世界的哪方面?学生讨论使学生感受意象艺术的表象特征——怪异。
(三)理解与深入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意象”是与“写实”相对而言的。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意象表现性美术的两个角度
(1)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角度。
(2)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度。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油画《呐喊》作者挪威画家蒙克
请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动荡的弯曲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大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色彩给人深刻的触动,把那个瘦骨嶙峋双手捂着耳朵的呐喊的人物置于画面的背景,仿佛这呐喊直接冲着观者,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师引领学生从画面、线条,色彩,形象处理等美术语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艺术表现手法。
并结合画家独特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层的感受意象艺术,理解画家对画面的主观处理。
运用分析《呐喊》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探索中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层、全面的剖析,感受画面中蕴含的意境,体会画家的心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与争辩,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意象艺术的特征,挖掘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具体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从而学会怎样真正去读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并抓住这个点深入挖掘拓展,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现实物象作用于心灵,经过艺术的创造成为意象的语言,构成心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3,意象艺术的定义和两个欣赏角度。
4,通过欣赏《墨葡萄》和《奔马》,加深理解意象艺术。
(四)学生分组讨论与互评。
1,以《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和《鹌鹑图》做对比
[设计意图]分两个小组进行。
通过列举自己体会,使学生拉近和意象艺术的距离,消除艺术的神秘
感。
让学生感觉到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艺术的特征。
2,(1)《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的习作》,即是借用西班牙画家委拉士开兹的肖像并加以变形的
作品。
培根就这幅名画画了多幅变体性创作,故意让教皇英诺森十世显得滑稽可笑。
在这幅画上,坐
在金交椅上的教皇似乎很孤寂,为了发泄,他正伸直脖子,张着大嘴大声尖叫。
画家自己说,他要"力图把某种感情形象化"。
培根的"肖像"感情的歇斯底里性质,还通过流动的油画笔触,即
添上瀑布流水似的屏幕来展现。
教皇的前面有展览场的围栏。
他那粗犷的处理方式,令观者困惑和
不安。
尤其是他那幅最具代表性的油画《被牛肉片子包围的头像》,更使人感到惶惑不安,且也是以委拉士开兹的"教皇"为蓝本而作的"习作"。
作于1954 年。
这幅画的构图对称,象一个模糊不清的古代纹章。
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两侧。
观者从这两片鲜血淋漓的屠宰牛肉片的色彩上,感受到同
样鲜血淋漓的恐怖形象--委拉士开兹笔下的阴险的教皇。
在这幅画上,不仅体现出前一幅画那种叫喊,而且还充满忿怒与兴奋感。
形象的孤独、愤怒以致狂乱的情绪更为强烈。
(2)《鹌鹑图》(中国画)朱耷
意象艺术的怪异与艺术家的观念是怎样的关系?观察朱耷画中的鸟和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是
动物的表情吗?朱耷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并非自己的样子长得象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
韵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状态。
“作者觉得对事物客观的描绘已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这时就要通过变形、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
绪和意识。
”
教学活动随着这些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这种提问是发散式的,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
激发思维,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生动活泼,并达到对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利于对意象艺术
作品的理解,体会意象艺术怎样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3、意象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
列举生活中校徽、标志、服装的样式,以及我们对线条、颜色的感觉等意象艺术表现形式。
以变形金刚的
标志为例,说明人脸的变形和夸张。
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踊跃发言,根据身边的事物展开联想,发现生活中存
在的意象艺术现象。
)
(五)拓展与小结
1、教师让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欢乐、痛苦、激动、害怕、恐怖等)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意象绘画练习。
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
2、展示评价
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做最后总结。
(1)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展示学生作品。
(2)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解释,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意象艺术的语言的。
3,再次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4、学生课下练习:学生欣赏部分艺术作品,并分辨出哪些作品是意象艺术作品?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给学生极大的自由发挥与联想空间,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简单地画出图例,阐述自我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尝试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同时激励全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意象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